清高是这个家族的家风,优秀则是这个家族的传统,也难怪县令都肃然起敬。这里不存在不优秀,只有优秀和更优秀。而这种优秀在第三代得到了延续和升华,一个不世出的大贤从这里横空出世。
荀淑大概没有想到,他的八个儿子加起来也比不上孙子荀彧。也是因为家庭环境的良好熏陶,也是因为祖父、叔父的倾心培养,也是因为荀彧天赋过人,少年时代的他以表现出过人的见识,南阳何顒见而异之,曰:“王佐才也!”
日期:2013-09-25 15:35:30
二、弃官避祸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27岁的荀彧被举孝廉,官拜守宫令。就在这一年,董卓入京,妄行废立,京师人人自危。荀彧知道天下将乱,不动声色地请求出京到地方补缺,被任命为亢父县令。他急着出京,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父母宗族及家乡父老。
出京之后,荀彧并未赴任,而是径直回家。回到家乡,他召集父老说:“颍川这个地方,属四战之地,天下有变,这里首当兵冲,兵来祸至,应该抓紧离开,万万不可久留。”可父老乡亲们哪能听得懂这个啊?这些普通百姓又怎会知道“兵祸”为何物!也有些人听了感觉有理,但因爱惜家产而犹豫不决,于是荀彧只得率自己宗族离乡避祸。
到哪里去?正好冀州牧韩馥派来车马迎接荀彧到冀州去,荀彧便率宗族前往,乡亲们没有一个跟随的。后来,便有了诸侯会盟讨伐董卓的事。董卓迁都长安之后,派李傕、郭汜驱虎狼之兵出关东,所过掳掠,直到颍川、陈留才还,留下的那些乡亲多遭受杀掠。这一切,荀彧在董卓刚入京的时候就已经料到了。可惜,悲剧终究没能避免。
董卓像(图0402)
荀彧能预料灾难的发生,却不能阻止它;荀彧能预见乱世的到来,却无法阻挡它。圣人云:“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免身而已!作为一个普通人,荀彧能做的,暂时也只有如此。
皇权已被绑架,王法屈从武力,暴力开始横行,乱世就此开启。对于老百姓而言,灾难才刚刚开始。还会有无数无辜的生命被杀戮,还会有无数百姓的财产被掠夺,还会出现很多个颍川,很多个陈留!
谁能平定战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谁能终结这个乱世,还百姓一片和平与安宁?荀彧在静静地观察,也在苦苦寻觅。他在寻觅一个人,一个能救黎民出水火的英雄。
日期:2013-09-25 16:52:55
三、择主而事
荀彧在冀州,一面痛心着百姓的灾难,一面冷静地观察着时局的变化。
诸侯会盟了,混战爆发了,董卓迁都了,诸侯解散了。这个过程时间并不长,却是一块试金石。谁是英雄,谁是狗熊,在讨伐董卓的战斗中尽显无遗。
解散了的诸侯开始了互相兼并,而最先动起歪脑筋的正是盟主袁绍。他早就瞄上了一块肥肉,这就是韩馥的冀州。他联合辽西枭雄公孙瓒,逼迫韩馥把冀州让给自己。
冀州牧韩馥是个很悲摧的人物。无能与懦弱并不是他的错误,可悲的是他生在一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好在韩馥有自知之明,面对公孙瓒与袁绍的前狼后虎,他选择了最直截了当的主动让贤,于是袁绍轻而易举成为冀州之主。
袁绍像(图0403)
冀州易主,荀彧等人便面临着一个选择——留下还是离开?
很多人选择了留下,比如辛评、郭图,还有荀彧的弟弟荀谌,他们都受到了袁绍的重用。然而荀彧选择了离开,他去东郡投奔了曹操。
这事大多数人可能无法理解,因为在众人眼中,无论哪一方面袁绍都比曹操强。袁绍是诸侯盟主,地位最高,实力最强;袁绍少年成名,折节下士,在士人中间颇有美誉;另外,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树大根深,得天独厚。从这些条件来看,袁绍的前途不可限量。曹操呢?论家世,他父亲曹嵩做过太尉,也曾位列三公,家族势力也不小,可是他的祖父曹腾是宦官,属于“清流”士人深恶痛疾的“浊流”,这就比袁绍差太远了!曹操本人之所以多次被士人鄙薄,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个不光彩的出身。论实力呢?曹操辛辛苦苦招募的一万人马,在追击董卓的战斗中拼了个精光,曹操自己因为有曹洪的保护好歹捡回一条命。虽说后来他又招募了点人马,但和一直保存实力的袁绍根本没法比。最大的差距在地盘。袁绍已经虎踞冀州,曹操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地盘,那个东郡太守也属于袁绍的恩赐。
那么,荀彧为什么弃袁绍而投曹操呢?
日期:2013-09-25 20:19:18
荀彧看重的不是家世、不是实力、而是这个人的水平。直到官渡之战前夕,他才向曹操说出自己的观点:“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
他一眼就看透了袁绍,认定他是个“漂亮的草包”,虽然暂时风光,终究难成大事。曹操就不然了,这个人有大志向,有正义感,有智谋,有远略,他就是时代的救世主,他就是拯救苍生的大英雄。虽然他暂时遇到挫折,但将来一定能匡扶汉室。
是的,荀彧是抱着匡扶汉室的理想投奔曹操的,他绝没想到曹操后来竟然变成了“汉贼”!在东武阳,他见到了曹操,一番长谈之后,曹操大喜过望,曰:“吾之子房(张良)也!”这一年是初平二年,荀彧二十九岁。
曹操为什么把荀彧比作张良呢?因为荀彧为曹操做了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
众所周知,张良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家,就是他辅佐刘邦战胜了强大的项羽,最后统一了天下。既然曹操把荀彧比作张良,那就说明他认为荀彧像张良一样,是个伟大的战略家。
荀彧是怎么为曹操规划的呢?这一点史料没有记载,我们只能根据曹操后来的发展历程进行合理推测。荀彧首先提出的大概是“正名”的问题。曹操“行奋武将军”是自命的,东郡太守是袁绍给的,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是个大问题。想要名正言顺,必须先致贡天子,与天子取得联系,如得到天子御口所封,就名正言顺了。这一点是有根据的,荀彧后来说过一段话:“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由此可见,曹操确实向长安派了人,并且不止一拨两拨。荀彧讲的第二个问题肯定是发展的问题。曹操该向何处发展?荀彧指出兖州可取。为什么?因为刘岱无能,黄巾为患,帮兖州平定黄巾,取代刘岱顺理成章。第三个问题大概是迎奉天子,复兴汉室。就是荀彧后来说到的“奉主上以从民望,秉至公以服雄杰,扶弘义以致英俊”。
这就是大才!这就是大略!一般人可能不以为然,但曹操深知荀彧所言多么重要,难怪曹操听后激动不已。
还有一个大问题,曹操不能不问,天子正掌握在国贼董卓手中,如之奈何?荀彧回答:“董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就是说,董卓的事根本用不着您管,他自己掘好了坟墓,已经死到临头了。果不其然,不到一年时间,在初平三年四月,董卓罪恶的人生便走到了终点。设谋的是司徒王允,动手的是董卓的干儿子吕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