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者...祖父乱世中的一些离奇故事...》
第42节

作者: 月光徒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05 15:30:00
  “这不是墓是什么,难不成那马希范还学那曹操搞七十二疑冢那一套。”听罢种叔所说,陈大宝接着问到。
  “这陈大宝只是一个小小的诸侯王,虽然这湖南盛产金银,自古算是富庶之地,但是我们一路过来看到这开山凿洞的,只怕也是耗费了南楚大半的国力,而且还动用了几千人来陪葬,马希范只怕没有必要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去建一个这么庞大的假墓吧。”米林也在一边满是疑惑的说到。
  钟叔说听罢众人所说,皱着眉头思忖了片刻后,说到:“我们一路过来,从外围的风水格局和这墓道的建筑看来,这的确应该是一个墓冢,这主墓室的位置也跟我猜想的差不多,但是进到这主墓室后,我看到洞四周雕刻的符箓和这整个洞的格局摆设之后我才发现,这主墓室根本就不是用来葬人的,而是一个大阵。”
  日期:2015-07-05 16:45:00
  钟叔看了看我们越发疑惑的表情,接着说到,诸葛亮五丈原七星灯续命的典故我们大家都听说过吧。世人都以为这是史书野记的杜撰,只是小说故意神话了诸葛亮。其实这个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但是却不是书中所说诸葛亮向天祈命,而是向人借寿。我们道家有一种阵法叫做七星续命阵,可以通过此阵将他人的寿命转交给自己,我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是我师父却是跟我说过个大概。诸葛亮一生因为行过太多杀戮,道破太多天机耗损了不少寿命,当时心知自己命不久矣,但是汉室未复,壮志未酬,却是不甘心就此归天,因此就采纳了姜维的意见,摆设了七星续命阵,准备向姜维借寿十年。但是天道使然,一切造化早已有其定数,纵使你修为至臻,机关算尽也是逃脱不了这因果造化的,只可惜这诸葛孔明也算是一代高人,最终却是落入尘世纷争,在最后关头恁是没有悟透这最基本的道法自然,因果自然。

  日期:2015-07-05 20:08:00
  钟叔说到此处话头一转接着说到,不过我也没说这一定就是七星续命阵,我见这四周的石壁上刻着道家的聚魄符,魂主生,魄主命,想必是用来聚集人魄延长性命之用,这洞内布局摆设又跟我师父描述的七星续命阵类似,所以我就兀自揣测一二,不过这肯定不是一个墓室,这聚魄符都是用于暂时延长将死之人的性命的,可不是给魂魄早已散去的死人用的。
  听罢钟叔所说,我不禁心内暗忖到,如果说这个墓室真如钟叔所说是一个七星续命阵,那马希范有必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在外围弄这么多屏障吗?马希范借命成功了吗,又到底借了多少年的命?这向人借命真的可以吗?...总之心中的疑惑是越来越多。
  没待我开口陈大宝就嚷上了:“哎,哎我说老钟啊,这向人借寿不会是真的吧?我怎么听着这么玄乎,要是真的可以的话那人不是可以长生不死了吗?”
  钟叔撇了他一眼,说到,这借命那有这么简单,要想驱动这七星续命阵,不仅仅施阵之人要深谙这七星续命阵的原理而且还需要其有极高的修为,除此之外借命之人的生辰八字也要与施阵之人相匹配,就像输血一般,血型不配乱输会出人命的。并且能借到多少命也要看这阵法的大小和施阵之人的能耐。不过这七星续命阵因为太过逆天,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因缘果报,因此在很久之前就被道门视作禁阵,早已是失传多年,我也只是听闻我师傅提起过这个阵法,也是只知其表不知其里。

  不过这外部设置了重重屏障弄成陵墓的样子,内部却搞个阵法,我也当真不明白这马老儿是何用意,只是觉得那些盗墓的人白白葬送了性命,却还不知道这里面是这番景况,为他们觉得恁是不值。唉,这些想不明白的事,我们也别过多考虑,我们是来找人的,既然已经到这里了我们就先到这潭中的石台上先去察看一番吧。钟叔见我们一个个被弄得满头雾水,自己也是不甚了解,就先吩咐我们到这石台上去察看一番。

  日期:2015-07-06 22:29:00
  二十九.武氏九鼎
  这洞顶虽然只有小块天光,但是这洞却也不大,因此整个洞内也算是被照的清清楚楚,尤其是靠近潭中石台的地方更是直接暴露在天光之下,一片亮堂堂。
  我们一眼就能看穿四周,见周围没有什么异常,几人身上又涂抹有遮挡生人气息的隔阳草药粉,于是就麻利的顺着岸边朝连接中心石台的石道走去。
  到了石道边,我们才看清楚,这石道原来是一根根椭圆形的青石柱子拼成,从潭底延伸至上,密密麻麻的挨在一起,不靠近还真看不清楚。我当下也没多想,抬脚就要跨上石道。
  “慢,还是我先过去看看吧。”钟叔一把拦住我,我听他说罢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是怕这石道设有机关陷阱,要是几个人一起上的话有点问题退回来就麻烦多了。
  于是我们几人就先在这狭窄的岸边等着,看着钟叔独自一人脚步轻盈的顺着这石道走了过去。眼见钟叔片刻之间就到了对岸,站在石台下朝我们挥了挥手。我们见没有出现什么异况,当下也不再耽误,三步跨作两步不到片刻都先后到了潭中的石台下。
  日期:2015-07-06 23:32:00
  这石台位于这水潭中心位置,连接岸边七条石道延伸到石台下后又与一条一人宽的石阶相连直通台顶。这石台底部每隔几米就围绕着石台摆放着一个巨型的丹炉鼎器之类的物事,不过在岸边我们就看到有几个已经歪道在地,不知是不是被人动过。
  我们走到石台下的时候,钟叔正半蹲在地上察看着面前的炉鼎。
  我见这炉鼎铜绿斑驳,上面花纹图案精美繁杂,心想应该算是个贵重的古物。
  陈大宝见到这东西当即眼睛就亮了,连忙专业的从包中掏出手套,凑到前面仔细察看起来。
  “啧啧...宝贝啊,这东西不是已经被毁掉了吗,没想到却被这马希范老儿收藏在这了,这要是弄出去就不是拿钱来衡量的呢,啧啧...可惜太大了...”陈大宝一边上下仔细察看着这炉鼎,一边口中赞叹不已。
  “唉,我说宝叔,您就别独自在这稀罕了,这么大个东西您也就只能在这看看,就是弄出去只怕也没人敢要,抓到了也要掉脑袋。”我这一年多对古董也算是浸淫不少,知道这青铜器具只要不出土,出土就准是宝贝,我虽然看不出这物事具体是个什么东西,但是看这炉鼎周身花纹精美,似炉似鼎,必定不是寻常人家所有,拉出去八成就是国宝级别的开门货。
  日期:2015-07-07 00:13:00
  陈大宝听到我说,依依不舍的把目光从那炉鼎上移开,兴奋的对我说到:“嗨,大侄子,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这东西搞不好就是武曌九鼎,你看这鼎上刻画的山川河流民风物产,工艺恁是巧夺天工,栩栩如生。如果我没猜测的话 ,这边上的大鼎应该还有八个。这可是国宝啊,真真儿的国宝,虽然弄不出去,这看上几眼也值得我千辛万苦来这趟。“
  武曌九鼎,我听罢当即就想了起来,这东西我不仅仅听我祖父说过,在《旧唐书》,《资治通鉴》等等好多史书中都看到过关于它的记载。相传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铜铸成九鼎,每鼎一一对应雕刻有天下各州的山川物产,象征华夏九州,天子九鼎的规矩也是从此而来,这九鼎被后来历代天子代代相传,后来秦灭六国之后这九鼎才不知何时遗失。

  后来武则天篡政建立武周政权后,也命人照着史书记载,仿照大禹九鼎制作出了九个鼎,亦把天下九州之山川河流民风一一对应物产刻与其上。世人都称这九鼎为武曌九鼎,不过据史书记载武曌政权垮掉以后,李唐大兴倒武之风,不仅仅拆毁了武则天在位时修建的一些寺庙建筑,据说还把这九鼎也融了。这五代十国正接着唐末,难道这九鼎没有被融掉,几近周折后又落到了这马希范老儿的手上。

  日期:2015-07-07 03:18:00
  “快看,你们来看,这里还刻有"武兴"二字,这八成就是九鼎中代表冀州的那座鼎。凭着我这几十年的眼力劲儿,这东西就是那武曌九鼎错不了...哈哈,没想到我陈某人有生之年还有机会看到这东西,这趟算是来得太值了”陈大宝似乎又在这鼎上有了新发现,当即兴奋的手舞足蹈。
  我听罢当即也凑上前去,顺着陈大宝手指的地方,果然在锈迹斑驳的鼎背看到刻有清晰的“ 武兴 ”二字,这史书记载,九鼎每鼎都有其名字,和对应的州,神都鼎名永昌,冀州鼎名武兴,雍州鼎名长安,兖州鼎名日观,其他几个鼎名和对应的州我虽然印象模糊了,但是这四个鼎的名字和对应的州我却是记得清清楚楚。
  我当即又对着这鼎上下仔细察看起来,果然这鼎腹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图案,皆是些山川物产之类的图案,看这云纹和做工也可以看出是唐朝前期的物件儿,想必真如陈大宝所说这当真就是那传说中被毁了的武曌九鼎了。不过,这造型也忒奇怪了吧,这鼎上怎么还有个盖子,眨眼一看到像个丹炉。
  如此想罢我便开口说道:“这从工艺上看到像是李唐时期的物件儿,年月上估计也差不了,不过这造型也太奇怪了吧,这是鼎吗?我看到像是个丹炉。”
  没想到我一开口说话,那陈大宝就不乐意了,“唉,唉,你在哪本书上看到这武曌九鼎不能是这样的呢?就是有记载也不一定是真的,那 “唐书”
  中还说这每个鼎都有两三层楼高呢,这么大的物件那时候弄得出来吗?...唉..我跟你说大侄子,做我们这一行的书上的东西你永远只能信一半,这古人向来都是喜欢夸大,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这脑袋和眼力劲儿,你要是什么都按照书上来看 ,你这生意就甭做了。从你陈叔手上过过的大小古玩物件儿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你信我的,这东西就是那武曌九鼎准没得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