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三江源之——金雪漫舞(东北胡子与抗联的传奇)》
第9节

作者: 棒槌鸟456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看见张克湘开门进来,右边太师椅上坐着的女人赶忙站起来。这个女人有二十六七岁,面容姣好,微微有点吊眼梢。穿着浅蓝花的棉旗袍,下面是红花薄棉裤,上身披着狐狸皮短袄。她是张克湘的如夫人,叫柳凤枝,张克湘的原配早故,所以一直把她带在任上。
  日期:2013-07-03 14:15:14.0
  说起柳凤枝,在她老家通化老站街是妇孺皆知,人称柳大小姐,其父柳老裁缝无儿,只此一女。十四五岁便出落的聪明伶俐、貌美如花,惹得一帮无赖子弟像一群苍蝇,整日围着她家攒头窜脑。有一天老裁缝临时回后屋取东西,发现凤枝小姐正和表哥董敏舒两个,扒的一丝不挂,在炕上翻江倒海滴哼儿嗨呦,当场把老裁缝气的中了风。一气之下,托人花钱把凤枝嫁了临江。当时已经四十多岁的张克湘还只是个跑腿的小秘书,又刚刚死了老婆,一看娶进门的是个娇滴滴如花似玉的小美人儿,乐的嘴都差点裂(三声—劣)到耳岔子上边去了。一宵洞房夜,两般旧家什,倒也和和美美,如胶似漆。日子一久,凤枝逐渐使出手段,白天千娇百媚,夜里花样百出,弄得张克湘白天腿软腰酸、哈欠连天,晚上力不从心、虚汗涟涟。到后来升了知事,干脆时不时的借口公务繁忙,等凤枝睡了才悄没声的进房。晚上伺候不好人儿,白天说话就没底气,渐渐的倒把这一县之长的张知事,弄成了个惧内的毛病。

  凤枝一看张克湘逐渐冷落了房事,懊恼之余,想起了表哥,一番软磨硬泡、耳提面命,张克湘把董敏舒弄来当了贴身秘书。张克湘对凤枝的过去倒是一无所知,还把这个表大舅哥安排到后院住,意思没事还能照顾一下家里,岂不知这个大舅哥还真尽心竭力,不光白天细心照顾,赶上张克湘不在家,晚上都照顾到炕上去了,并且更卖力气。
  张克湘为什么急急忙忙奔后宅来了呢?原来,日本人送金条的时候,柳凤枝和董敏舒都主张留下,他们觉得不就是日本人用几间房几亩地嘛,何况人家日本人还是花钱买的房和地。在陈校长的一番义正词严下,张克湘也意识到事态严重,赶忙找太太要金条来了。
  柳凤枝一看当家的忙三火四的进了屋,还以为没吃早饭饿了呢,一边嘟嘟哝哝数落,一边端上油条和小米粥。张克湘一见倒也觉得肚子空捞捞的,就端起来喝了几口,转头问:“金条呢?”
  凤枝嗔道:“死鬼!我早就收好了,保管谁也找不到!”

  张克湘怕她不给,吓唬凤枝道:“快拿出来,不然咱们全都得掉脑袋啊!”然后讲述了陈校长的话,说了成破利害和他们的决定,并说已经上报省里了。
  凤枝一听也吓个够呛,说:“那怎么办,人家扔下就走了呀,到这么前儿(时候),咱们上哪找人家啊?”
  张克湘想了想,说:“这样,你找出来,包好,让你哥晚上带个人,划船过江,日本人就在江内(那)沿儿。”又嘱咐道:“千万记住,要夜深人静时候去,人不知鬼不觉的,别让人看见。”说完,才安下心来,慢条斯理的把油条撕成段儿,泡在小米粥里,细嚼慢咽起来。
  日期:2013-07-03 14:20:36.0
  陈校长回到学校,顾不得喊他吃饭的陈师母,赶紧吩咐几个老师把学生集合到操场。看见同学和老师都站好了队,陈校长迎着初春的寒风,健步走上领操台,一时间,师中响起了一个浑厚高昂的声音:“同学们,大家到师中学习,是为了什么?对,是为了出人头地。可更是为了国家强盛,不受异国欺辱!有着几千年辉煌历史的中华民族,多少王朝繁荣强盛,百夷来贡,四海宾服!可是,这百年来,由于清朝的闭关自守和腐败无能,异族倭寇仗势欺人,贪心如虎狼,对我中华大好河山,视若膏饴,垂涎三尺。甲午国耻后,日本人虎视眈眈,至今陈兵对岸,不断偷偷移民咱们东北,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前几年,他们借口保护朝鲜人,要在咱们临江设立什么保民会,没有成功。现在,他们又打算在咱们临江设立领事馆!为什么?是为了他们搜集情报,踏查地形,为了他们能顺利的占领咱们!侵略咱们!奴役咱们!同学们,对这种强盗行径,我们能答应吗?!我们能不管吗?!”

  “不能!”

  “不能!”
  “不答应!”
  “坚决反对临江设领!”
  ……
  陈校长摆摆双手,示意同学们安静:“同学们,各位老师,我宣布:临江县公立师范中学全体师生即日罢课!举行拒日设领游行!”

  临近中午,大街上行人正多的时候,临江师中的老师和学生们排队走出了校门。大家都拿着自制的小旗儿,群情激昂。白柯明和几个学生会骨干,高举着“坚决反对日本在临江设立领事馆”的横幅,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然后是陈校长和几位老师,接着是师中的全体同学。白柯明和几个骨干轮流带领大家高呼口号,大街上的民众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纷纷驻足围观,议论纷纷。
  “拒日临江设领!”
  “保卫国家主权!”
  “打倒田中内阁!”
  “取消满蒙政策!”
  “勿要热血五分钟!”
  “同胞快觉醒!”

  ……
  这些口号响彻了临江的大街小巷。街上做买的做卖的、推车的担担儿的、来来往往的行人,不知道的交头接耳地打听,知道点的纷纷议论,听明白的也跟着喊起口号来,甚至有的加入到游行队伍里面来了。
  日期:2013-07-03 14:27:59.0
  其实在当时,当地民众并没有经历过战争,更没有经历过日本鬼子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大家都是凭着一腔爱国热情,尽着自己的匹夫之责。第二天一早,临江有名的大戏台上,挂起了“临江各界人民拒日设领誓师大会”的横幅。台下聚集了五六千人,会上宣布成立“临江全境拒绝日领请愿团”,一致公推师中校长陈宠键为团长。知事张克湘在会上明确表示,坚决同临江人民站在一起。请愿团向政府提出了“临江全境拒日设领十项要求”,并请求县公署呈递东边道道尹公署、奉天省省长公署、北京政府外交部。之后,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又一次来到了临江的街道上。

  在等待上面各级政府的答复中,二十多天过去了,民众的热情在等待中慢慢的消减了,临江县城恢复了往日的平和。师中也早就恢复了课程,只是课余有同学三三两两的议论几句。吃完午饭,白柯明和几个同学刚刚走出饭堂,就看见回家吃饭的景茂林一头大汗的跑来。
  “柯明,不好了,日本人过江了。”
  “别着急,茂林,慢慢说,咋回事?”
  气喘吁吁的景茂林平息了一下,就把回家吃饭时听到的告诉了大家。原来,茂林的二大爷和几个老伙伴,天天都在江心岛钓鱼。早上十点多钟,看见江对岸朝上游开过一条汽船,绕过朝鲜所属的小江心岛就不见了,半晌走下来十多个衣着光鲜的人。走近了发现有几个留着日本胡子,还有带着枪的。“不好啦,日本人过江啦!”不知谁喊了一声,一会工夫,江边钓鱼的、闲溜达的、赏春景的、洗衣服的,呼呼啦啦围上来一大群。当时是五月二十九日,临江由于海上的季风顺江而上,所以气候要比周边早二十天左右。江边已是春草泛绿、柳绽鹅黄,早有了一些赏春踏青之人,因而一下就有几十人围了上来,并且越聚越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