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三江源之——金雪漫舞(东北胡子与抗联的传奇)》
第40节

作者: 棒槌鸟45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7-19 21:09:35.0
  戚成、坐生的还有花凤仙,听完了牛二一帮人的说辞,也都明白这就是忽必烈他哥哥——胡逼嘞嘞。戚成站起来说:“牛二,恁们几个做了什么,谁都明镜儿,依得俺老头子的心思,是要拔了你的香头子的。”吓得牛二“噗通”就跪下了。
  老爷子没理他,接着说:“可大掌柜念着旧情哩,说恁从小就是老掌柜的救得命,又把恁带上山头,他是拿恁当儿子看呐!”
  这几句说的牛二眼泪“哗”就下来了:“戚大爷,恁什么也白说了,俺对不住老掌柜的。”看起来这小子还长点良心呐。
  戚成继续道:“大掌柜说,看在恁这些年为山寨出过大力,这次又没有损失啥,还顺回来不少黄货亮货来。二掌柜呢,又大人有大量,不和你计较了。可恁这死罪可免,活罪可就免不了了,来呀,把牛二捆了,重打五十鞭的!把钥匙交给二顺子,从打今儿起,二顺子就是咱们四方顶绺子的新粮台啦!牛二,恁还不谢谢两位掌柜的活命之恩!”
  绑起来的牛二,磕头谢了不杀之恩,被人牵到大院子里的灯笼杆上挨鞭子。花凤仙毕竟是个女子,不忍看牛二被打的嗷嗷乱叫,回她屋去了。坐生的觉得牛二挨打,这鞭杆子就像是在自己手里握着似的,看也不是,走也不是,只好在大厅里坐着。只有戚成站在人圈之外监督刑罚,看见牛二叽哇的叫唤,又见和坐生的一起被救回来那几个胡子解恨的起哄着,老爷子心也软了。觉得不杀牛二或许是对的,必究一个槽子拱了这么多年,兴许这牛二还真就能改过自新了也备不住。

  没想到的是,他们爷仨这一动了恻隐之心,到后来,还真给这四方顶子大寨带来了灭顶之灾。
  日期:2013-07-20 12:48:36.0
  第十七章  血战临江城
  老岭山脉是长白山西麓最大的支脉,绵延六百余里。它和鸭绿江就像一对缠绵的爱人,山依着水,岭恋着江,一路缠绵着向西而去。
  山脉的主峰位于临江县城西侧,官道一路盘旋而下,穿过花山,就进了县城。这条官道,始建于光绪34年(1908),是由钦差大臣、领陆军部尚书衔、时任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委派长白知府张凤台和临江知县李廷玉督工修建的。是为了“巩固边陲,抵御外侵”而建,当时称临(江)长(白)海(龙)兵备道。建成后,徐世昌亲撰碑文《荡平岭碑记》,令匠人刻石碑两座*,立于主峰官道南侧,以彰奖张李二人的功绩。碑额雕有双龙图案和“皇清”字样,至今百年过去,碑额、碑身、碑座完好,字迹仍清晰可辨。

  日期:2013-07-20 14:23:12.0
  自卫军第八路军的人马正在岭顶上休息,石碑周围围着许多人,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到临江地界,对这两块高大又方正的石头特别好奇。
  徐达三躺在不远的一棵大楸子树下,双手枕在头下正仰着脸看着微风中“窸窣”的绿叶子想心事,对簌动的叶子里时隐时现的一串串绿皮核桃视而不见。从通化回来,到达八道江时,队伍已经聚集到快四百人了,一些小的抗日武装都加入进来,当然也有一些投机取巧之徒是进来混饷混饭的。这些人加上刘青山带来的一百多大刀会,统共也有六百多人了,第八路军现在倒也初具规模,可就是武器太少,基本就是大刀长矛。他们在八道江等了近一个月,其他两路自卫军还是没有到来,徐达三只好一面派人联系唐聚武,一面决定下手攻打临江。因为不打仗就筹不到粮饷,时间长了,不用鬼子打,队伍自己就瓦解了。可看着自己人马这点破枪,徐达三心里根本没底,这两天一直吃不好、睡不好的,整日琢磨这事儿。

  日期:2013-07-20 22:05:10.0
  那边的一阵吵闹声,打断了徐达三思路,他偏过脸去,刘青山的一口浓重山东味儿正大声豪气地嚷嚷着:“虽然俺没见过,俺也知道这是当年徐大帅亲手写的!”
  “得了吧,俺们从小就搁这旮玩儿,都知道这是光绪皇上写的,一看恁就是山东老赶(贬义的叫法,不懂装懂的人)!”朱大耳朵仗着是当地人,理直气壮,旁边几个临江人也和他同样看法。
  刘青山一听“老赶”,不乐意了,“恁们这些个人,真是不懂吧——还愣装明公二大爷!”这是山东味儿的东北话。“恁们识字儿吗?不信俺的,让白大队长给念念。”
  白柯明和王茂林正在看另一块石碑的内容,听见他们吵吵巴火地半天了,现在听刘青山点到他名了,只好走过来说:“呵呵,恁们这些人,还真赶不上刘大队长有见识。”刘青山搓着大手,咧嘴露出了憨笑。“这还真是徐世昌的亲笔,那块是长白知府张凤台和临江知县李廷玉合撰的。恁们看这里——工徒三百,踊跃奋力,夏秋之交,披荆斩棘,登山浮涧,栉风沐雨,蚊虻叮咬,宿露餐霜……”念了几句,白柯明也笑了,觉得大家也听不明白这文绉绉的碑文,就用自己的话说:“当年五月初一张凤台从奉天出发,因为道路难行,每天只能走二十里。走抚顺、营盘、上夹河、木奇、新宾堡、欢喜岭、英额布、快当帽子(今日的快大)、通化县、八道江、红石砬子,五月十五才到达林边子。这一路,那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哇,在林边子——那时还叫冯家窝棚,张知府亲自踏查咱这老爷岭,最后从三条路线里挑了这条。三百多人干了四个月,砍树千万,开路十八盘,光桥就架了一百多呢。修成之日,徐大帅高兴啊,说这一举就荡平了老爷岭,就叫荡平岭吧。可是老百姓不习惯,还叫老爷岭或者是老岭。”

  日期:2013-07-21 10:12:27.0

  众人听的入迷,越围人越多,有人就说:“要说这人呐,就得会识字,你看这白队长,就这么看巴看巴,就给咱叨咕了这么许多!”
  “可不是么,咱们就是些睁眼儿瞎!”
  还有人要白柯明接着讲,徐达三站在人圈外喊了一声,让白柯明、景茂林、刘青山他们几个过去开个会。徐达三对这两块石碑可不感兴趣,他小时候净在这一溜放牛了,站石碑上尿尿都不知道多少回了。
  绕过石碑,往林子里面走三五十步,有一块将将高出地面的大青石板。去过大林子的人都知道,大林子里难长小树,所以里面显得空旷、幽静,只有各种鸟叽叽喳喳乱叫。徐达三、王桂成、白柯明、景茂林和刘青山,还有两个副大队长,几个人团团围坐在大青石上,除了柯明和茂林,都叼着个烟袋喷云吐雾。徐达三把卡完的烟袋锅吹了吹,揣进怀里说:“派去唐司令的人回来了,那两路人们都半道儿和鬼子干起来了。说是这么说的,俺估摸着他们两路是折柳子(编瞎话),毕竟不是给自己个抢地盘儿,都不想出力。”

  刘青山莽撞,气哼哼说:“那咱们自个干呗!”

  “俺原来也想咱们自个干唻,这不唐司令捎话过来了,长白的第十五路军愿意和咱们一起干,崔军长已经带人马到了大栗子了,等咱回信儿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