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至尊大厨传奇--炉边镇守使》
第33节

作者: 何三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4-20 21:24:57
  (上接第三章 第5节《向往成都》)
  第四章 过山车
  1、狡兔三窟
  宫廷组的斗菜比赛预赛,按规则分为三轮:第一轮从报名的六十人(每人限报一款菜式)中淘汰三十人,余下的三十人转入下轮。半个月后,三十人再比,淘汰十五人。再经过半个月的准备,十五人分赛,淘汰十人,优胜的五人,方有资格参加殿试;而这五人中,必须有鲁菜京菜二名,川菜一名,淮扬菜一名,闽粤杭菜一名。这个方案,是经内务府和御膳房各方反复权衡利益,而最终得出的折中方案,最后经圣上准奏实施。

  关于参赛的事情,不光是巨额赏金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荣誉,这关乎到本菜系、本派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荤局的两大派,都铆足了劲,誓言要冲金摘银夺铜拿铁。
  关于外围菜系,由于地域和历史原因,清朝以来一直不温不火,致使鲁菜一家独大,作为御膳房负责外围菜和茶局的总庖长,方济民内心颇想借此机会能够改变整体格局,让负责鲁菜京菜的段永奇段庖长把那高傲的头颅略微低一下。有了这个想法,方庖长就对比赛非常上心,三天两头要召集这边的选手开会,面授机宜。
  王景林听了方庖长和梁副庖长、陈主管的指示和劝诫后,一方面积极备战,包括主材和辅料的选购要求、入库验收,另一方面,他也在积极寻思,如何分步推出菜式,以免泄密,被人做了手脚。
  到了正式海选开赛这一天,御膳房真是热闹非凡。有些工序繁复的菜式,选手们都提早就做好了准备,现场只需要最后的一点工序收尾,即可盛盘装盆上菜;而更多的人是早已把原料辅料备妥,只等当场生火炒菜。五大局一大处的十二个主管,以及正副四个总厨,共十六人分二桌坐定,他们就是今天的评委。选手们按顺序给两桌分别呈上自己的作品,报清楚菜名,就得默默地退下,一切靠作品说话,不得再多发半个字的言语。

  王景林的汤料是昨晚就开始吊制的,已足足有了十二个时辰;当别人开始献菜之际,他才开始准备白菜。他要趁着人多杂乱之际,胡乱地剥了许多的白菜,至于他到底是选用了哪个部位,这个必须严格保密,因此他摆了个迷魂阵。看准了没有人太关注自己的时机,他迅速将目标白菜叶收集起来,然后用漏勺装好,捅火门,让老汤烧沸,然后开始用“汆”的方式开始烫白菜。白菜烫好之后,等到值班太监唱号:“第一十九号王景林,白水白菜汤准备上菜!”他立即用勺子撇开了浮在汤面的油花,往小汤碗里盛汤。他跟着太监们把汤盘托到评委席,分别作了一下揖:“各位大人,后生这菜名‘白水白菜汤’,请指教!”然后就退场了。

  却说荤局的白佳明主管,见到这汤递了上来,立即就取了一碗。他早已得到线报,王景林是这次准备跟鲁菜打擂台的重量级选手,而己方要想大获全胜,必须知己知彼,要能拿得准对手的弱点。
  他认真地看了碗里的汤色,又拿筷子来研究菜型,后来又用鼻子反复地闻汤的味道,不由得发自内心地笑了。他这一笑,说明他已经判出了王景林真实水平的高低:这汤的成色很混浊,汤面油花点点,白菜叶也显得萎了,而菜根有没有熟透,还很难说呢?就这菜的水平,混个海选还行,要想冲进总决赛,玄呀!
  对手玄了,自己离成功就近了一步。他满面春风地喝了一口汤,不过这一入喉,他就停顿了一下:活见鬼啊,我白某人喝遍天下名汤,这汤的味道,那是真的鲜、香、润、透,其味直逼脑门啊!
  日期:2015-04-20 21:26:04
  见白主管已经把这汤研究透了,陈主管也取了一碗汤过来,他一看,也笑了。因为他看出,王景林这小子实在聪明,像这样的海选,凭此汤的香味已经足可胜出,还何必在乎汤色和菜型呢?“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对手面前,切不可轻易暴露全部实力呀!所以今天这个“迷魂阵”之计看来用对了。
  第一轮的海选根本不决名次,目的只是淘汰赛。经过众评委的评议,很快就张榜公布了进入下轮比赛的名单。
  王景林毫无悬念地进入了第二轮比赛。按惯例,半个月后,他提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吊高汤,并把第二天要用到的白菜多准备了很多。看看时候已经比较晚了,灶里的炭火半明半暗,锅里的老汤处于微微冒泡却不会翻滚的状态,他才回到睡房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王景林还睡的迷迷糊糊,石生明却跑来把他摇醒了:“快起来啊景林,恐怕你的汤出事了。”王景林一下子就翻身坐了起来:“怎么回事?”
  石生明说:“我不是今天也要参赛嘛,我去提早准备一下,上次我路过你的灶台揭了一下汤锅,看你的汤基本没有多少损耗。今天也顺便看了一眼,发现只剩半锅汤了。”
  董泉立即搭话说:“完了,这是受人暗算了!”
  古德说:“一定是那帮人,趁你半夜不在,给你加了一大把火!真黑呀!”
  却说这“白水白菜”是道汤菜,很显然,汤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川菜厨师认为,“无鸡不鲜、无鸭不香”,在做汤的时候往往强调选用老母鸡和老母鸭(王景林喜用嫩鸡嫩鸭)。熬汤时,除清原料的血水和杂质后,多次洗净,剔去鸡鸭的油,放入汤锅,加足量清水、姜、葱,烧开后打去浮沫,加料酒,改用小火保持“微开不沸”,即通常所谓的“菊花心”状态,慢慢地熬至汤出鲜味,时间要六至十个小时。

  而被人加了一把猛火之后,会是一个什么状态呢?鸡、鸭肉都被炖得稀烂了。一是汤里的杂质增多,二是怕味道“过火”,人说“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
  王景林他们几个人急匆匆地赶到后厨,揭开锅盖一看,心都凉了:果然只剩了半锅汤,那些鸡鸭已经烂熟了。看看周围,只有几个人在各自忙自己的事,问谁也没注意他的汤锅。
  扒开灶膛一看,火已经若隐若现,这证据还到哪里去找?
  由于离开赛的时辰已近,根本不可能再来吊一锅汤了,还是石生明比较老道,他说:“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们得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用纱布来过滤吧!至于汤色就会差点了,你看看还有没有办法去除油星?”
  原来,真正的大厨都是很重视原汤的,绝不可能再往汤锅里添水;这就像一个酒鬼,虽然嫌酒少不过瘾,但他却不可能往酒瓶里加水是一个道理。

  王景林看了半天,心里愤懑得拿刀砍人的心都有了,可是卑鄙的人都有一个好本事:他恶心了你,你却难以抓住他的把柄。所以,就算你想砍人,却一下子还不知道砍谁?
  好在还有半锅汤,这剩下的汤汁那可是每一滴都太宝贵了!一群人找纱布的找纱布,烧火的烧火,过滤的过滤,都来帮王景林的忙。而王景林自己却找出了事先备好的鸡脯肉,快刀斩乱麻地剁起肉茸来。
  就这样他们忙活了一个早上,再也不敢离开灶台一步。
  当比赛进行到快一半的时候,王景林吩咐古德替他烧火,他把选出的白菜放在瓷盘里,上蒸笼蒸;然后又叫董泉把汤锅烧滚,他自己搓了些鸡茸丸子放进汤锅里煮。当肉丸浮起来之后,他拿勺子按逆时针方向轻轻搅动,这时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发生了:汤锅里的油花,竟争先恐后地朝那些肉丸奔去,紧紧地吸附在肉丸上。如此三遍之后,锅里,竟然一滴油星也见不着了!

  当他喊停的时候,古德和董泉站了起来,王景林递给他们每人一碗丸子:“来,真正的好汤好丸子,以后我们又有新菜式了!”这二人固然饱了口福,却错过了至关重要的学习技术的机会!
  “人在江湖漂,处处防挨刀”!没办法啊,独门绝技,连朋友也得防。
  (第四章 第1节《狡兔三窟》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