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三国谋士》
第51节

作者: 听松看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0-31 08:51:20.0
  曹操并没有忘记刘晔。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张鲁,转刘晔为主簿,随军出征。曹操到达汉中以后,才见识了汉中之险。那里山高岭连,张鲁据险守要,山路蜿蜒难行,运粮极其困难,这让曹操不能不望汉中而却步。曹军并非没有进攻,可张鲁派弟弟张卫和大将杨昂驻守阳平关,横山筑城十余里,曹军屡攻不克,且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曹操,也无法坚定拿下汉中的决心了。于是曹操决定班师,班师的时候他流露出酸葡萄心理:“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便自引大军撤退,令刘晔在后都督诸军,按次序撤出。刘晔听说曹操要撤军,心里非常着急,因为他已看出了攻克张鲁的玄机。于是他骑快马劝止曹操,说明张鲁可以攻下的道理。曹操听了刘晔的话幡然省悟,命令大军急攻张卫,弓箭如雨,射向敌营,结果曹军一鼓作气,竟拿下了阳平关。张鲁军兵败如山倒,汉中就此平定。

  平定了汉中,有点出乎曹操之所料,所以他感觉捡了个大便宜。而汉中之重要,号称雄才大略的曹操似乎也没有清醒的认识。照理,他该乘胜直捣成都,一举平定蜀中,那样一统天下就有了可能。然而曹操没那样想,他平定了汉中之后,又准备班师了。这时,刘晔再次提醒他:“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刘晔的分析可谓鞭辟入里,时机稍纵即逝,当断不断,必留后患,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可惜曹操现在已没有了过去的锐气与魄力,他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就是说,得到汉中他已经知足了。他就不想想,你为什么来攻汉中呢?不想得蜀攻下汉中有什么意义呢?退一步说,不进一步取蜀你这汉中又怎么可能保得住呢?种种迹象表明,曹操老了。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善战无前的曹操了,也不是那个英明睿智的曹操了,虽说他自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是他的行动充分证明,他的志向仅限于做个魏王了。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时孙刘两家反目,刘备率军五万下公安,与孙权争夺荆州三郡,蜀中空虚。再加上刘备得蜀日短,民心不附。曹操如果此时大举南下,刘备将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可惜曹操错过了这个机会。七日后,曹操得到蜀降者带来的消息:“蜀中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数人)而不能安也。”曹操听后有点后悔,便问刘晔:“今尚可击否?”刘晔说:“今已小定,未可击也。”于是曹操留夏侯渊、张颌守汉中,自己班师回邺城。建安二十三年,刘备统兵大举进攻汉中。二十四年,夏侯渊被黄忠所杀。曹操亲自带兵支援汉中,刘备凭险据守拒不出战,曹操无计可施只能撤兵。最终刘备占据了汉中且进位汉中王。

  日期:2013-10-31 15:14:11.0
  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的事挺多。先是刘备占领汉中,接着关羽出兵襄樊,水淹七军,之后孙权袭夺荆州,关羽兵败被杀。转过年来,曹操病逝,曹丕即王位,改元延康。这时候,蜀将孟达率众来降。曹丕大喜,让孟达做了新城太守加散骑常侍。刘晔提醒曹丕:“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可是曹丕不以为然,仍对孟达非常信任。七年后,曹丕死,诸葛亮出兵北伐,孟达果然反叛。像这样的事还有魏讽一案。魏讽在曹操时期享有重名,卿相以下都倾心与之相交,可是刘晔见过魏讽一次,便断言他日后会谋反,后来魏讽果然谋逆。这些事说来有点匪夷所思,但刘晔确确实实预料准了。

  曹丕践祚之后,拜刘晔为侍中,赐爵关内侯。当时吴蜀反目成仇,曹魏正有机可乘。曹丕下诏让群臣讨论刘备会不会出兵为关羽报仇。众人都说:“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可是刘晔却说:“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馀。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於终始之分不足。”后来刘备果然出兵伐吴。这一点不仅刘晔料到了,东吴的孙权也料到了,因此他未雨绸缪,主动遣使向曹丕称藩。朝臣纷纷向曹丕道贺,只有刘晔说:“吴绝在江、汉之表,无内臣之心久矣。陛下虽齐德有虞,然丑虏之性,未有所感。因难求臣,必难信也。彼必外迫内困,然后发此使耳,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夫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也。”东吴不会无缘无故称臣,这是很显然的。他们之所以突然称藩,不是因为你曹丕德齐虞舜,而是害怕刘备发兵报仇。

  这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抓住了即可打破三分态势,从而一统天下。可惜,曹丕又一次错失良机。
  在这个过程中,曹丕犯的错误并不是一个,而是一串。起初,孙权遣使求降,曹丕问刘晔。刘晔说:“权无故求降,必内有急。权前袭杀关羽,取荆州四郡,备怒,必大兴师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承其衅而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卻中国之兵,二则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权善用兵,见策知变,其计必出於此。今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半,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这番道理说得还不够清楚吗?然而曹丕却说:“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孤何不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乎?”这时候,他居然想的是袭击蜀后。刘晔再进一步解释说:“蜀远吴近,又闻中国伐之,便还军,不能止也。今备已怒,故兴兵击吴,闻我伐吴,知吴必亡,必喜而进与我争割吴地,必不改计抑怒救吴,必然之势也。”这一分析,问题就更清楚了,当前之计,举兵伐吴最是上上之策。然而曹丕终究是没听,为了一时虚荣,他接受了孙权的投降,并且封孙权为吴王。

  这又是一个错误,于是刘晔又进言说:“不可。先帝征伐,天下兼其八,威震海内,陛下受禅即真,德合天地,声暨四远,此实然之势,非卑臣颂言也。权虽有雄才,故汉骠骑将军南昌侯耳,官轻势卑。士民有畏中国心,不可强迫与成所谋也。不得已受其降,可进其将军号,封十万户侯,不可即以为王也。”那么封王有什么不好呢?刘晔接着说:“夫王位,去天子一阶耳,其礼秩服御相乱也。彼直为侯,江南士民未有君臣之义也。我信其伪降,就封殖之,崇其位号,定其君臣,是为虎傅翼也。权既受王位,卻蜀兵之后,外尽礼事中国,使其国内皆闻之,内为无礼以怒陛下。陛下赫然发怒,兴兵讨之,乃徐告其民曰:‘我委身事中国,不爱珍货重宝,随时贡献,不敢失臣礼也,无故伐我,必欲残我国家,俘我民人子女以为僮隶仆妾。’吴民无缘不信其言也。信其言而感怒,上下同心,战加十倍矣。”曹丕又不从,还是封孙权做了吴王。当陆逊大败刘备于猇亭以后,孙权外礼愈卑,而内行不顺,果如刘晔所言。曹丕终于被激怒了,要大发兵伐吴,刘晔以为“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必难仓卒。”曹丕不听,坚持出兵,命令诸军并进。临大江而会群臣,问:“权当自来不?”大家都说:“陛下亲征,权恐怖,必举国而应。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刘晔却说:“彼谓陛下欲以万乘之重牵己,而超越江湖者在於别将,必勒兵待事,未有进退也。”结果大驾停住多日,孙权果然没来,曹丕各军在东吴诸将面前也没讨到多少便宜,只得班师。想到刘晔先前的进言,曹丕难免有点尴尬,班师的时候他对刘晔说:“卿策之是也。当念为吾灭二贼,不可但知其情而已。”听了这话,刘晔有点傻眼,只得诺诺而退。

  像刘晔这样的,历史上真是不多。每次进言都正确,可每次都不被采纳。曹丕时代过去了,曹睿时代来临了,刘晔的命运会有所改变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