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氏族(女人的战斗)》
第34节作者:
文坊王村 在那样的日子,在那样的气氛中,上清的许多年轻人被煽动得热血沸腾,保安团一下招进了三四百人。这些人一报名,便被县长和县党部书记请入席中。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许多人是在饥肠辘辘时被酒香肉香勾引而去的。据说那天乡公署门口的几十桌酒席坐得满满的,开席前曾祥还亲手宰了几只大公鸡和新参加保安团的人一起喝了血酒。
新的保安团顺利组建成功,新的保安团共有近千人。曾祥在新的保安团成立后的第二天,开始磨刀霍霍。
国民党县政府为曾祥的保安团请来了一位军事教官。但这位军事教官在上任的第二天,就被曾祥晾到了一边。
据说这位军事教官上任后首先开始了对新兵的队列训练,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训练计划。这让曾祥极为反感。
但曾祥同教官交涉未果。曾祥认为,这些全是花架子,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花架子也不妨练练,毕竟花架子也好看。但以目前的形势,恐怕花架子还没练好,共产党就来了。靠一二三四正步走,是挡不住共产党的。当务之急,是如何熟练地使用武器,打仗,就是让武器说话。
而军事教官坚持,作为军人,队列训练是必须的。队列是对新兵的集体精神的培养,是对新兵军人气质的培养。作为军队,如果没有精、气、神,那就是一群拿着枪的老百姓。有了精气神,学使用武器可以事半功倍。
曾祥无法说服军事教官,只有下命令。
军事教官拒绝执行曾祥的命令。在军事教官的眼里,曾祥也不过是一个老百姓。他当然不会执行一个老百姓的命令。
无奈之下,曾祥只好另起炉灶。
曾祥的意思非常明确,他要所有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熟练地使用武器。只有这样,才能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战争。
曾祥一面训练,一面在离上清几里路外的地方开始修筑工事。
曾祥没有把战场选在上清。他认为自己是上清人,他打仗就是为了保卫上清。如果把战场选在上清,上清肯定会毁于战火。那样,他就不是上清的保卫者,而成了上清的罪人了。
但是,曾祥和他的保安团并没能挡住解放军进入上清的步伐,他的保安团甚至没有来得及和解放军进行过一次正面交锋,解放军就象是从天而降。曾祥毕竟不是一个军人,缺乏对军事战略的认识。对解放军的看法,曾祥认为一定是会先攻取县城,然后再由县城来到上清。但解放军却几乎是和到达县城的同时到达上清的,这让曾祥措手不及。当时曾祥在离上清几里路外修建的工事工程尚未过半,他要把解放军阻挡在上清之外的构想落了空。但也正是这道正在修建的工事,让正在进军的解放军的步伐停顿了一下,从而为曾祥得到了一个宝贵的时间。当曾祥得知解放军到来的消息时,解放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占领了离上清只有数里之遥的那道工事。曾祥知道在这种毫无准备的状态下打仗,自己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无奈之下,只好匆匆地将他的保安团拉进了山里。
关于曾祥,直到今天上清人仍认为他是一个人物。上清人说曾祥可惜是生不逢时,如果当年他有机会参加共产党,在共产党里他也会是一号人物。就凭他遇着大事时的沉着、冷静,就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了。当年解放军进入上清时,最早的那个姓赵的营长在和曾祥的较量中,就从没有占过上风。可惜天不怜见,气运如此,曾祥注定只是一个悲剧英雄。
曾祥一直是上清人的挽惜,说他倘若不是进入保安团,说他倘若进的是解放军,曾祥或许就会是上清历史上又一个引以为傲的人物。
但历史没有倘若,曾祥在山里呆了不到二年的时间后,率最后的不足百人的保安团投降,同年身亡。
日期:2009-08-17 07:19:56
四十四
在曾祥的招兵演说中,熊光海毫无疑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熊光海在上清人眼里,甚至在整个南乡人的眼里,他一直是个仗义疏财的人物,一个有着传奇色彩,极其开明宽厚的人物。直到如今,上清乃至南乡,仍然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熊光海二十岁不到时便父母双亡,留给他几百亩地和一栋不大的房子。熊光海从小进入私塾,到他父母亡故时都没有下过田。从父母的手中接过家产之后,熊光海迅速地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有关耕作的农家事务,事无巨细,熊光海都是亲力亲为。农忙时候,熊光海更是领着长工们一起下田劳作。加上精打细算,熊光海的家业越做越大,成了富甲南乡的第一大户。但既便到了这个时候,熊光海依然在农忙时节会亲自下田。
在老人们的记忆中,小时候的熊光海是个娇生惯养的孩子,但天生一股豪侠之气。常从家里偷钱出来给穷困的同窗添衣购食甚至代交学费。在南乡一带,受过熊光海恩惠的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据说熊光海只给人钱粮,却从不借人钱粮。谁家里没饭吃了,谁家里遇上了天灾人祸,只要找到熊光海,他不管认不认识,来者不拒。可如果是谁问他借钱经商,或者添置家产,那就那怕是再好的亲戚朋友,也是门都没有。
或许是熊光海帮的那些人都是正在某个坎边上的人,所以这些人一生都对熊光海感恩戴德。在这些人眼里,熊光海无异为救命的菩萨。
因而,熊光海的说话,为曾祥的招兵行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曾祥的这次招兵买马没有熊光海的参与并现身说法,是决不可能拉起一支上千人的队伍的。毫不夸张的说,在进入保安团的新兵中,大多数人是因为相信熊光海的话而投身其中的。
当然,在另外的一些人的眼里,熊光海也是一个吝色鬼。
在关于熊光海众多的传说里,还有一些事情。比如说他是决不会轻易请人吃饭的。熊光海请客,那必定是有特别的原因才请的。
相传熊光海请客时有三怪:一是没有特别的原因,他从不和客人同桌。不管有多少客人,都是客人自成一桌,他自己一个人单开一桌。二是客人好酒好菜地伺候着,他自己则永远是粗茶淡饭。
对于吃,熊光海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好吃的东西是没有底的。一个人吃多了好吃的东西,差的东西就吃不下了,就会想着吃更好吃的东西。人要是掉进了这种想法里,就会被这种想法左右,就不会想着做事情,就是有再多的家产也会被败光的。三是他总有办法让客人吃饱吃好而桌上不剩下任何东西。
所以,有一些人认为,熊光海的家产是抠下来的。
当然凡事都会有个例外。
有一次,熊光海的一个远房亲戚找熊光海借钱购买一处城里的房产,正好碰到那天熊光海家里来了一位外地的客人。这位外来的客人是个厨师,落难时曾得到过熊光海的救济,这次他是来表示谢意的。那天这位客人为熊光海做了一道家传的名菜。菜的做法是用一只母鸡,在鸡肚中包上一只母鸽,再在鸽肚中包一麻雀,而麻雀肚中则包上一只鸽蛋和人参。就这样放钵中密封后上锅用文火馒蒸,说是常吃可以益寿延年。
饭后,这位远房亲戚说明了来意。但熊光海没有答应他的要求。熊光海说凡事应该量力而行,你又不是没有房子住?干吗又要到城里去买一处多余的房产?如果你钱多也就罢了,借钱去买多余的东西,我要是借给你就不是帮你而是害你了。那位远房亲戚只好怏怏而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