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氏族(女人的战斗)》
第37节

作者: 文坊王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外公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纠缠,他只是要求大舅必须离开家。
  外公的执拗让家里人非常不解,为此从来对外公百依百顺的外婆还和外公吵了一架。但外公的决定不会更改。当大舅和大舅妈第一次离开时,外公甚至连他们刚出生的孩子都不肯留下。最后,还是一直没有生育的大姨妈接下了这个孩子。那时外公只坚持一句话,说大舅要是留下来,他会把全家人都害死的。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外公留给家人的印象是他有着惊人的预感。外公说在很多年前闹农协时,他就知道这天下迟早要姓共。一旦共产党形成了气候,国民党决不是对手,穿鞋的斗不过光脚的。一个千方百计往家里搂东西的人,怎么能斗得过一个连家都不要的人?

  从大姨妈和我妈后来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外公对未来有着惊人的预感。大姨妈和我妈说,就是因为觉得国民党长不了,而共产党一旦得了天下,有钱人的日子就不会好过。所以外公在感觉到时机将变时,千方百计将那些惹眼的东西踢腾个精光。但外婆坚决不同意这种说法,她说外公又不是神仙,他怎么会知道往后的世界会是怎么样的?外婆认为外公是太要强,他的个性决定他在赌桌上不会适可而止。外婆说外公是那种人,人家都知道鸡蛋是撞不过石头的,所以不会拿鸡蛋去撞石头。而外公是明知鸡蛋撞不过石头,只要他心血来潮,他还是会拿鸡蛋去撞石头,直到鸡蛋破了,他会再说声,哦,原来石头是这祥把鸡蛋撞破的。在这一点上,我有点象外公。因而,小可曾经戏称我,把我叫做一只飞向石头的鸡蛋。至于从不赌博的外公怎么会迷上赌桌,外婆说人一辈子总会犯一二次糊涂,外公也一样。而后的一切都不过是巧合罢了。

  这件事也许只有外公自己知道,也许连外公自己也不知道。也许外公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今外公去了,一切都是一个迷。但在我感知到的世界中,迷底和行为是吻合的,这就足够了。
  日期:2009-08-20 07:45:23
  第 十 一 章
  解放军来了
  四十七
  一九四九年的春天,上清还没有从上一年的寒冷中醒来,但愈来愈多的传言使上清越来越人心慌慌。每天都有人从外面传来新的消息,一会儿说解放军己进入江西,一会儿说解放军正在向贵溪县城逼近。某天夜里,上清的街道上突然出现许多标语,大都写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上清即将回到人民的怀抱”
  之类的词句。那些日子,曾祥的保安团变得忙忙碌碌,他们一边在离上清几里外的地方准备防御的工事,一边在镇子里加强了戒备,提防随时冒出来的红色标语。他们一面准备打仗,一面往山里运送物资,以防作战不利时退进山里再作打算。
  曾祥的防御战没有打起来,原因是一支解放军的队伍在他措手不及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了。

  那天,曾祥接到消息,说解放军已进入了五十里外的贵溪县城。曾祥当即组织起队伍,开始布置在离上清几里路外的夏家对解放军进阻击。但他没想到的是,就在他走出乡公署大门时,一股迎面溃逃而来的小股国民党军告诉他有一股解放军的队伍正在追击而来,相距不过数里,人数不祥。曾祥来不及布置作战,便匆匆忙忙地拉起刚刚集合的保安团开进了山里。

  解放军的一个营几乎是和曾祥的撤离前后脚进入了上清。
  曾经有一段时间,曾祥从上清消逝了。那时候上清的人都说曾祥的保安团随那股国民党军去了福建,可能又从福建跑到台湾去了。因为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没有任何一丁点关于曾祥的消息。
  解放军进入江家井后,没有再往前追击,而是就地驻扎下来。进入上清的解放军是一个营,五百人不到。他们进入上清之后,便开始挨家挨户的了解情况。据我妈回忆,那天她正好在院子里洗衣服,突然两个穿着黄不黄灰不灰军装的男人,象从地下冒出来似的出现在院子里,我妈当时吓得扔掉手上的衣服就往屋里跑。后来是外公接待的这两个军人。后来我妈才知道这两个军人四十来岁的那一位姓赵,是个营长,进入上清的军队就是由他率领的。另一位年青人是他的通讯员。赵营长只是简单地问了些外公的家里情况,以及上清谁家有钱有势力一类的情况。我妈那时和二姨妈充满好奇地在门后偷听了外公和赵营长的谈话,我妈后来说她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两个北方人说话很和气,声音很好听。

  几天后,在乡公署的那栋房子里,成立了区人民政府。
  就在区政府成立的第二天,发生了一件让诞生才一天的区政府手忙脚乱的事情。
  那天,在镇子路口站岗的哨兵发现了一支穿着古怪的队伍正在向上清行进,由于哨兵是北方人听不懂贵溪方言,便开枪示意这支队伍停止前进。等赵营长带着队伍赶到现场时,看到这支几十个人的队伍正围成一圈,大声地唱着歌。赵营长他们听不懂这些人唱的方言味十足的歌词,但他们却听懂了这些人唱的旋律。那是他们熟悉的旋律,因为这是一首全世界无产者的歌,无论在那里,只要凭着这首熟悉的旋律,就可以找到同志和朋友。这首歌的名字叫做《国际歌》。在那一刻,赵营长他们被这旋律感动了,他们同他们熟悉的语言也唱起了这首歌。于是所有的人在这歌声中变得热血沸腾,他们开始热泪盈框,他们开始热烈拥抱。

  赵营长知道这支队伍,在他进入上清之前,上级就告诉过他,在上清附近的西岭,有这样一支从二十年代未就有了的游击队,一支尽管与党失去了多年的联系,但从来没有放弃过斗争的革命队伍。赵营长知道这支队伍里的大多数人都是红军时代的老革命,于是他要求区政府立即组织盛大的欢迎仪式,欢迎这支老革命的队伍回家。
  当这支穿着破衣烂衫的队伍在欢迎的人群中穿过上清的街道时,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泪花。
  对这支队伍的两个领头人李长庚和夏阳的名字,上清的人并不陌生。多少年来,县政府都在悬赏购买他们的人头,标价从一百个现大洋一直涨到二千个现大洋。上清人是充满好奇地观注着这支几天前还被称为“土匪”,如今却已称为是英雄的队伍。
  当天晚上,赵营长在区政府设宴为这支队伍洗尘。
  由于长年餐露宿,加上国民政府的不断围剿、封锁,这些人可以说是很少睡过一个好觉,很少吃过一顿饱饭。如今终于可以毫无顾虑地大鱼大肉吃一顿好的了,他们全都放开了肚皮。赵营长他们发现这些人的食量惊人,而且一吃起来就没有了停下来的意思,尽管心中隐隐觉得不妥,但鉴于都是长期在艰苦环境中斗争的老前辈,他们也不好说什么,只有吩咐伙房一切要管够。这顿漫长的晚餐似乎无休无止的时候,西岭下来的队伍中人一个个都有些两眼发直了,其中一个人当场一头栽倒在饭桌前。他倒下时大喊了一声:我参加革命不就是为了能这祥吃饭?今天我死也值了。这个人果真没再醒来,他几个小时后便死了。

  如果不是这个人的突然发作,这支国民政府追杀了二十余年都没有成功的队伍,有可能在这个晚上在饭桌上全军覆没。可以说是这个人的死,挽救了他的全体同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