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果然很有料》
第26节

作者: 京城说书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08 22:04:58
  四大疑点,让这块“点检做天子”的木板,成为一个千古之谜,至今没有人能解开。
  第一大疑点:史料。
  咱们前面讲了,这段史料主要出自两处,一处是《旧五代史》,另一处是《宋史》。然而,矛盾也正在于此。

  按常理来说,《旧五代史》成书于北宋初年的太宗朝,时间上距离木板事件更近,理应记得更加详细。然而,这段文献只是记录了木板的长度——二三尺,以及三个模模糊糊的字——点检做,就啥都没有了。这不符合基本的逻辑。
  相反,元朝人编纂的《宋史》,距离那段历史比较远,反而记录得更加详细。不仅写得绘声绘色,还把柴荣的心理写了进去。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搞到的这段资料。
  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排除一个问题——这段历史,可能就是一件鸡毛蒜皮小事的无限扩大,或者是为了政治需要,是神话赵匡胤的手段而已。
  第二个疑点:逻辑。
  咱们前面讲了,张永德状告李重进谋反,柴荣都置之不理、不闻不问,而这么一个子虚乌有的木牌,柴荣就能勃然大怒,最后罢免了张永德的官职,顺便把他轰出了朝廷,这根本就不合逻辑。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排除柴荣在病重期间,满脑子全是糨糊,所以才干出了这种糊涂的事情。但是,您看看柴荣临终托孤时候的部署,那真是布局严谨、滴水不漏。您不要跟我说,这些也是一个“糊涂蛋”安排的结果。

  可见,面对这么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身为一代英主的周世宗,他又怎么会大动肝火,这么高度重视呢?
  第三个疑点:动机。
  自古以来,咱们在讨论这个案件的时候,总是习惯地认为,如果扳倒了张永德,最大受益人将是赵匡胤,或者是李重进,因此他们才是罪魁祸首。
  实际上,这里有一个天大的误区。
  诚然,在一个案件中,但凡玩儿命害人的主,都必须要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收益大于风险,然而,从这个角度看,最大的嫌疑犯赵匡胤,他反而没有理由这样做。因为根据成本核算,即使扳倒了张永德,柴荣也不会提拔他当殿前都检点,因为这没有任何的依据。
  除此之外,根据史料记载,赵匡胤与张永德的关系,那也是非同一般。赵匡胤迎娶王氏,也就是未来孝明皇后的时候,张永德曾出资数千两,当做赵匡胤的聘礼。而当赵匡胤登基后,每次张永德前来觐见,赵匡胤都免除了他君臣之礼,还不呼其名,依旧亲切地称他为“驸马”(郭威时期的称号)。
  可见,两人关系铁到这个份上,赵匡胤实在没有理由这么做。当然了,即使赵匡胤有了歹心,他为了更多的利益而出卖了张永德。赵匡胤也清楚地知道,一旦张永德倒台,自己就将抛弃先前的关系网,从而元气大伤。而且,万一皇帝任命其他的人接替张永德,赵匡胤岂不是赔死!
  因此,但凡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在这两项利弊面前,都会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除此之外,作为本案的另外一个受益者李重进,他到底是否赚了一个盆满钵满,我们还真不好说。
  要知道,即使扳倒了张永德,也没法让禁军统一,而且新上来的殿前都检点,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赵匡胤。他是张永德的人,跟自己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因此,这种给他人做嫁衣的事,李重进怎么能最终受益呢,这甚至有百害而无一益呀。

  第四个疑点:心理。
  要知道,自古以来,对付谶语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名”。
  秦朝时期,当秦始皇面对那句“亡秦者胡也”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杀尽天下姓“胡”的人,并且征服北方的胡人匈奴。
  实际上,对于这段历史,后人借鉴了不少东西。大家普遍认为,秦始皇这是在穷兵黩武,在进行一堆无用功。他首先要干的事情就是,给自己的那些儿子们“改名”,因为他最宠爱的儿子,就叫做“胡亥”,也就是未来摧毁大秦基业的“秦二世”。
  无独有偶,西汉末年王莽时期,当时的国师刘歆,也研究出了一个稀奇古怪的谶语:

  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中集龙斗野,四七炎际火为主。
  这句谶语的大概意思是:天下即将大乱,到时候群雄割据,会有一个叫刘秀的人,最终登基称帝。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应该是中国最准确的一条谶语。
  后来,这个利欲熏心,或者是傻得出奇的刘歆,他居然改了自己的名字,从此就叫“刘秀”了。当然了,王莽怎么对待这个人,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刘歆被满门抄斩、挫骨扬灰了。而那个真正的“刘秀”,他为了避祸,也隐姓埋名了一年多。
  可见,如果柴荣真的重视这条谶语,他绝对会在名字上做足文章。最次的结果,也要毁了“殿前都检点”这个名字。而柴荣这种毫不理会的结果,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这个木牌可能就是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根本不足为据。
  那么,在这种“史料有疑、逻辑不通、动机不清、心理不明”的情况下,单凭一块小小的木牌,不足以让柴荣痛下狠心,非要撤换自己的殿前都检点。
  可是,如果不是这句“点检做天子”起了作用,又是一个什么原因,非让周世宗必须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呢?
  这个原因,还得从张永德自身的毛病说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