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书之权谋教程》
第55节

作者: 吾似道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09 09:53:20
  正文更新:
  多重立场同时存在,且彼此经常发生冲突,由此引发的“天人交战”虽是智者难以超脱。如何让多重立场间的矛盾不至于激化发生冲突呢?我们不得不做的就是在不同立场中选择性地对信息作出屏蔽和修补。换句话说,就是要用谎言修正各方立场,缓和矛盾,稳定大局,以争取时间维持各个侧面的整体平衡和发展。
  在央视版《水浒传》中,智多星吴用出场时,导演用了一个小插曲表现加亮先生的多智。一个村汉问吴用:“我老娘和媳妇闹矛盾,她们让我评理,我说媳妇好,老娘不高兴。我向着老娘说,媳妇又不高兴,搞得现在她们都不愿意理我了。先生你给我出个主意,下次遇到这种事我该怎么办?”吴用呵呵一笑说道:“下次她们再让你评理,当着媳妇你就说媳妇好,当着老娘就说老娘好,要是她们两个都在,你就装傻充愣,不说话。”村汉一听,哎,这个主意不错,一拍脑门走了。吴用出的这个主意并不怎么高明,但是却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些事情,客观直言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新的问题。事情整体健康运转,并不能说明构成这个事情的各个小圈子都是健康运转的。还有个例子是孙皓晖先生著作《大秦帝国*黑色裂变》中,受到商鞅刑罚的公子虔为说服惠文王除掉商鞅,给惠文王讲了“栋梁拆”的例子。在平衡建立之前,必须有个强有力的主干支撑各方分力,在平衡建立之后,各方分力的内力就可自行消解,一旦整个结构平衡稳定下来,就可以将先前的主干去掉,这就是“栋梁拆”的道理。说实话,笔者认为这个道理是相同粗俗的,配着“栋梁拆”这个名头也有点言过其实。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个粗俗的道理却是相当实用的。

  日期:2015-07-09 09:54:10
  记得有年春节晚会,郭冬临和牛莉表演的一个小品叫《一句话的事儿》,其中就讲了善意的谎言可以化解不必要的麻烦的道理。而让笔者介意的还有其中的一句名言“你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必定是谎言”,于是小品主题在最后成功逆转,奔着主旋律而去,教导我们无论什么时刻都要讲真话。
  “栋梁拆”所讲的道理就是用谎言平衡谎言,用分力抵消分力,用矛盾化解矛盾。在整个秦国变化过程中,其实真正的栋梁不是商鞅,而是秦孝公。在整个秦国“法治”没有建立之前,各方势力竞相倾轧,外有世仇魏国虎视眈眈,内有既得利益的老氏族当道,不上不下的还有愚昧、彪悍的老秦民众私斗频发。要破除旧制,建设有秦国特色的法治社会最重要的不是编写法律条例,而是化解各方矛盾,为建立“法治社会”争取时间。要做这件事,商鞅不够格,够格的是秦孝公嬴渠梁。经过秦孝公和商鞅等人的半生努力,秦国“法治”初建规模,河西之战收复了秦国失土,打掉了魏国的威风,缓解了秦国的国防压力。在秦国内部,以公子虔、公孙贾为代表的守旧势力则被依法处以肉刑,传统氏族势力被压制。而以700人生命为代价的渭水临刑则将法治飓风刮进了秦国社会的每个角落。在这一系列的变法过程中,秦孝公作为排解多方矛盾的中央栋梁,耗尽心力,终于去世。但看似成型的法治社会得到的只是表面的平衡,作为平衡力场中的分力之一,在变法过程中建立起来强大威信和取得赫赫高位的商鞅早已成为了秦国最不稳定的政治威胁,作为秦国变法后最大的分力,商鞅随时有将整个法治社会冲倒的能力。所以商鞅被车裂的下场是随着秦孝公去世而注定的,秦孝公在,抗衡多方分力的栋梁就在,再大的分力不是威胁。秦孝公去世,栋梁已失,最大的分力就是最不合时宜的威胁。

  日期:2015-07-09 09:55:25
  讲真话和“栋梁拆”孰是孰非不可言说,前者貌似正道,却行之不远,后者谋局亦大,但是难度系数太高,一旦平衡没弄好,谋局者难免身败名裂。所以说,生活在简单的一维空间中,不如以讲真话为保身原则,要是自恃志高才广或者立场所逼,在复杂的多维空间内玩玩“栋梁拆”也无可厚非,但笔者仍要奉劝一句,后果自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