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 溜达!【八零后暖男两年支教旅行那点事】》
第16节作者:
熔瑗心彤 日期:2015-04-22 17:22:18
33.
四川——理塘
“仙鹤请接我一双翅膀,飞到理塘我就回来”仓央嘉措是这样写的,我便宿命般的再次回到赐给我翅膀的地方,完成我骑行川藏线时未完成的梦——稻城亚丁。
“快到了,就快到了,顶多还有十公里,就快走到了”,我坐在山顶喝水,望着山下的理塘,碎碎念着,一边在心里却不断咒骂。今天在路上碰到一直越野车队,本来就是沙土路,这三四十辆车一过,顿时漫天飞沙。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了,路上还是烟蒙蒙的。
就在我休息时,突然从一边的大石头后面窜出一条小狗,约摸能有两三个月大,跑到我身边不断地摇着尾巴,我一看觉得可爱,就逗他玩了一会。十分钟后,眼看着尘土渐渐落地,我把最后一个火腿肠丢给小狗之后,便起身出发。
这样走了能有半个小时的样子,我偶然一回头,发现那条小狗还跟在我身后。心想,不会这货就因为火腿肠赖上我了吧,于是刻意加快了步伐,想着这家伙等下跟不上,就能知难而退了。又过了十分钟,再回头,看到小狗依然在我身后穷追不舍,但明显是累了,一直吐着粉嫩的小舌头。毕竟他是只有两三个月大呀,我心中不忍,走上前蹲下,摸了摸他的头。小狗似乎也不怕我,在我脚边趴下,希翼地看着我。“好吧,要是你能跟我一路走到理塘,我就收了你这个小弟,以后有我肉吃,就有你汤喝”。随即,我掰下一小块压缩饼干丢给他,继续前进,脚步却刻意慢了下来,让小狗能跟得上。
就这样,十公里的山路,我几乎走了五个小时,而小狗依然默默跟在我身后。眼看前面就是到理塘了,我抱起小狗,使劲揉了揉他可爱的小脑袋。“好吧,从今天起咱们就相依为命了”,我给他取名小黑,弹丸黑志。形容它的颜色,也是体型。
我从小就喜欢狗,可妈妈是典型处『女』座,洁癖到无法自拔,一直不允许我养。小黑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条狗,自然倍受朕的恩宠。我抱着他在理塘满大街溜达,各种鸡腿、鸡蛋、牛奶,一律全都伺候上。甚至还出血本,花五十块钱给他买了斤牛肉。看着小黑边吃边陶醉的样子我恨恨地想着“我去,这货貌似吃的比我还好”。
从碰到小黑起,几乎每一天我都会抱着他睡觉,而小黑对我的信任,让我仿佛重逢了少年的自己。狗其实是世界上最简单的动物,当它选择相信的时候,就会紧紧地跟随,傻傻地守护。我欣赏的,就是这种犬系的忠诚,誓死捍卫的忠诚。史可法是如此,哥白尼是如此,我亦是如此。
但在外行走,随身带着狗是件并不方便的事情。尤其在藏区,这里几乎没有养宠物的概念。狗——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流浪和看家护院两种用途。所以每当带着小黑去吃饭或者住店的时候,小黑都尝尽了各种白眼。
就比如眼下“理塘的夏天青年旅舍”,在老板娘不依不饶之下,只得带着小黑花了一百八十块大洋住进标间。心中那份委屈已是不言而喻了。
但每每看到小黑歪着小脑袋看着我时,我心中都会变得无比坚定:只要他不走,无论受多少苦,我都一定不抛弃,不放弃。
日期:2015-04-24 14:55:35
35.
四川——德格
走过G317国道,就一定会对两个地方和一条路记忆深刻。“两个地方”分别是雀儿山和德格,前者是这段路上的最高峰,后者是藏区最大的印经院之一。“一条路”指的就是雀儿山到德格中间一百公里丧心病狂的超级大烂路。
“师傅,还有多久能到啊?”我坐在面包车最后排中间的位置,几乎哭着说出这句话。仅仅一百公里,已经走了九个小时了,还没看到头。朕的宠妾小黑在怀里无精打采的,连喂给它最喜欢的鸡腿,也一口不吃。就这样,整整折腾到晚上十一点,才到德格。下车之后把小黑放到地上,看到它在原地直转圈,真心疼啊。
德格是个很小的镇子,住宿费却一点也不便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讨价还价地找到一家四十块的旅馆。一进房间,我和小黑都晕倒在床上,完全动弹不得。夜半,接到阿娜的电话。由于信号不好,想要出去接电话,结果完全失去方向感的我,一头装撞到了墙上。你大爷的,疼死朕了。
来德格的人,基本都是冲着德格印经院来的。这是个已经有将近三百年历史的印经院,每年出品的经书不计其数,号称雪山下的宝库。而德格印经院最大的魅力在于,至今这里依然采用人工刻字的死板印刷术。这是种现代社会已近乎绝迹的古老印刷方式。
工匠们戴着眼镜,用刻刀,一笔笔处理着面前的木板。为了能把字刻得更加美观,他们几乎一分钟才能雕出一个藏文字母,而每部经书,这样的字母动辄几十万,几百万动辄上千万个。刻经板的师傅告诉我,他们雕刻一部经书,一般需要五年左右,而他们穷期其一生,最多只能刻出十五部经书。如今,印经院内共有数百部经书,总字数超过四亿。
我问师傅,为什么不用电脑打字,速度快、字体标准,而且比木板更容易保存。师傅微笑着告诉我,能够雕刻经板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他们篆刻下的每一笔,都带着虔诚的祈祷,这样的经板印出的经文才具有信仰的力量。在他们看来,电脑打字,激光打印虽然方便,但那样生产出的经文只是印刷品而已。
听着这一切,我被深深震撼到了。信仰就像珊瑚一样,是由亿万条生命付诸成百上千年堆积成的。这种力量足以开天辟地,移山填海。
当今社会现代而浮躁,太多人耗尽一生只为假装和欺骗,虚荣一生换来永远的孤独。可依旧有那么一批人,做着在我们看来毫无效率和意义的事。但,这就是他们对信仰的尊重,和对藏文化近乎古板的传承信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