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首相的故事——徐阶的隐忍、高拱的傲骨、张居正的勃发》
第6节作者:
任平生如是说 杨廷和辞职了,毛澄也走了,剩下的大臣见形势不妙,准备暂缓一下,先息事宁人,维持住现状,这将对己方有利。
这是缓兵之计,到这时,大臣们已经作出了让步,兴献帝也有了新的尊号——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
问题就出在“本生”俩字上,这么说来,到目前朱厚熜还是有两个爹,孝宗还是爹,他父亲是本生爹。这令他很不满意,他要把碍眼的“本生”两个字抹掉。朱厚熜顶住了大臣们的压力和诱惑,急召张璁等人进京。
老一派的护礼大臣退休了很多,在朝廷中迅速形成了护礼派第二梯队,是由年轻官员组成,他们敢于闹事,乐于斗争,其领导者是杨廷和的儿子杨慎。
杨慎,字用修,正德六年(1511)状元,时任翰林院修撰。这人大家不熟,但有一首词你一定知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就是他写的。
杨慎在得知张璁、桂萼进京的消息后,他纠集了一批年轻力壮的官员,打算趁他俩进京之机将其乱拳打死,从肉体上消灭掉。
杀人是违法的,这个一定懂,但他们选择了一个杀人不偿命的行凶地点,叫做左顺门(今北京故宫的协和门)。这里是进出大内的必经地段,曾有过先例,在这里打死所谓的奸邪小人,可获得死刑豁免权。
不过,张璁、桂萼是狡猾狡猾的,他俩听到风声后,东躲西藏,进京后一直不轻易露面,几次路过左顺门都逃了过去。久而久之,竟然躲过了风头。
嘉靖三年(1524)六月初,朱厚熜任命张璁、桂萼为翰林学士,方献夫为侍讲学士。
被认定的奸邪小人怎么能进翰林院!官员们战斗力不减,只是技术性大不如前。杨慎立即率领翰林院三十六名同僚上疏,抗议张、桂进翰林院。说是,耻于与张璁、桂萼为伍,如果非要那样做,就把我们都辞退了吧。
这招假辞职早用过了,没新意。朱厚熜收到了奏疏,将其置之不理,继续筹划议礼事宜。
形势愈加不利,文官集团陷于被动局面,他们决定来场大阵势,放手最后一搏。斗争就此升级。
七月十五日,朝会刚罢,按日子明天就要上新尊号了。不行!杨慎留住了散朝正欲回家的大臣们,准备集合他们一同进宫请愿,迫使皇帝收回成命。成败在此一举。
为此,杨慎还喊出了一句极具煽动性的口号:“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伴着这一声吆喝,甭管是想不想去的,都得去了。自六部到翰林院,御史到给事中,各级官员共二百二十九人,浩浩荡荡地进宫,去了二话不说,齐刷刷地跪在了左顺门前。“左顺门事件”爆发。
百官群情激昂,一齐哭天抢地,一个个寻死觅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
朱厚熜才十八岁,哪见过这么大阵势,一时被唬住了。他打心底有些害怕了,就前后派了几拨太监去传谕,劝他们早点回家歇着,不要闹事。哪知大臣们很强硬,跪着更横,放出话来,得不到一个满意的答复,我们谁也不走。
朱厚熜有些愤怒了,他派出锦衣卫将为首者抓起来,一共逮起了八个人。这无异于火上浇油,此举不但没有吓退群臣,反而使他们的情绪更加激动,大臣们哭出了新花样——撼门大哭。大致动作是用手锤门,一个劲儿地嚎,抹眼泪是不行的,要嚎。
从清早嚎到晌午,也不见停。这边朱厚熜已经怒不可遏了,这帮大臣从一开始就不服他,不断地跟他找茬,自己决不能退缩。他再一次派出锦衣卫,下了死命令,不管法不责众这一说,将五品以下官员全部下诏狱拷讯,四品以上的暂记待罪。
一阵刀枪棍棒,终于,以超大规模的逮捕行动镇压了这场集体示威活动,文官集团完败。
日期:2013-10-12 19:07:08
随后,上尊号工作的完成,事后清算也开始了,朱厚熜是一个也不放过——四品以上停俸,五品以下当廷杖责。
廷杖,即杖打屁股。不要受电视剧上那种打多少大板的影响,那不叫打板子,实际上廷杖是很凶残的,打残废、打死人是常有的事。据记载,这次受杖者多达一百三十四人,一顿大杖下去,人人皮开肉绽,个个血肉模糊,其中有十六人由于伤重,先后死去。
然后贬官的贬官,流放的流放。另外,由于杨慎等人的模范带头作用,没过几天,旧伤未愈又挨了回头棍,愣是没打死。紧接着,不等伤好,杨慎立即被发配到云南,永不叙用。
左顺门前血迹斑斑,也着实创造了一项廷杖记录。
但这项记录引发的后果相当严重,它使得这一段历史开始变得有些走形了。
以杖责百官确定了皇权的独尊,正是板子打烂了面子,皇帝和大臣不再是合作关系,君臣之间形同陌路。自杨廷和发布遗诏以来开创的中兴局面没能延续下去,到头来还是苦了百姓,又要经受新一轮的折腾了。
至于朱厚熜本人,变得刚愎独断、猜忌刻薄,他不再信任大臣,换之以诡计和暴力驾驭群臣。这从来都不是治国之道。
大礼议的后果及后遗症,奠定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基调。
日期:2013-10-13 10:18:38
后果很严重
往后,我们称朱厚熜是嘉靖。
除了控制文官集团外,嘉靖还解决了另一方势力——宦官集团。
当年在封地时,他就极为反感宦官,反对这些人扰乱朝政。即位之后,嘉靖毫不手软地严惩了武宗时期几个掌权的大太监,并调回各地镇守太监严查严打,对宦官队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裁抑。
太监们被整得奄奄一息,只能提心吊胆地干体力活。不过,这对嘉靖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请看下面的结构:
内阁—司礼监,三法司—东厂,总督、巡抚—镇守太监、守备太监。
长期以来,文官和宦官两方权力制衡,达到一种奇特的平衡,这是皇帝操纵的结果,因为这能保证皇权至上。
有人说,明代宦官专权,就应该严惩不贷!不对,宦官闹得最欢的是东汉和唐末,猖獗到都可以左右皇帝的废立。明代的太监各种坏,且不论他们品行如何,作恶几许,但都有一个特点——听皇帝的话。
对嘉靖而言,这就够了。
太监可以帮助你制约那帮桀骜不驯的大臣,还可以提供情报(东厂),这是朋友啊。
现在太监没了,一时半会还行,但官僚组织庞大并且更新很快,拿什么控制他们呢?在此情况下,嘉靖积极开发身边的资源,起用了另一套特务系统——锦衣卫。
在左顺门事件中,锦衣卫表现得很暴力,很实用。由此,嘉靖认定,该部门很有发展前途,并决定大力扶持。
一直以来,锦衣卫一直处于东厂的阴影之下。如今,太监被彻底废了,嘉靖一方面重整锦衣卫,另一方面不断安插亲信进去,提高锦衣卫的地位。
可算是扬眉吐气了,不用再向太监低头哈腰了。在此期间,还出现了一个明代第一锦衣卫,这个人后面会说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