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首相的故事——徐阶的隐忍、高拱的傲骨、张居正的勃发》
第14节

作者: 任平生如是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正德七年(1512),守制期满,严嵩起复了,但他辞官隐居起来,他有自己的理由——不屑与朝中奸佞为伍。所说的奸佞,就是朱厚照宠信的那帮不三不四的人。
  此时的严嵩是一个正直的人。他隐居在家,一心读书,他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练得一手好书法,据说高悬于山海关城楼上的“天下第一关”,就是严嵩的手笔。他名声很好,与当时的李梦阳、王廷相等许多名士都有交往。
  在此期间,严嵩为家乡修成了《袁州府志》,在当时的知名度很高。
  正德十一年(1516),在杨廷和的推荐下,严嵩出山,重返仕途,先后在翰林院、国子监供职。一直到嘉靖初年,他在南京担任翰林院侍讲,是个闲职。
  如果大家还记得,这个时间很特别,南京很不平静。有一群不得志的官员正策划一场风暴。没错,就是大礼议,而其中有一个叫桂萼的人,是严嵩的同乡好友。
  之后廷臣分成两派,大打出手。这么多年下来,严嵩也变精了,他既不公开支持推荐过他的杨廷和,也不参与好友的议礼派,而是选择冷眼旁观,心里打着算盘。
  最终,大礼议以嘉靖的胜出而告终,议礼新贵登上权力舞台。于是在桂萼等人的推荐下,严嵩被调回北京,担任国子监祭酒。

  以卖乖式的骑墙观望,严嵩获得了这次难得的机会。但此时的严嵩,依然不太会阿谀奉承。
  后来的几年里,严嵩先后改任户部、吏部侍郎。嘉靖十三年(1534),他担任南京吏部尚书。混了这么些年,又回到了南京,接着打发那无聊的时间。
  日期:2013-10-20 20:15:05
  直到嘉靖十七年(1538),由同乡好友夏言推荐,严嵩回到北京,担任礼部尚书。
  因为在夏言看来,严嵩同样是一个正直有为的人,理应推荐。然而没多久,他就会改变这个看法。
  这一年六月,大礼议接近尾声了,有人上疏,奏请给献皇帝(嘉靖的爹)庙号称宗,并把神主搬入太庙供奉。
  称宗的意思就是叫个“明什么宗”,我曾见过有小说写贞观年间的事,里面百姓都直呼唐太宗,千万别当真,什么宗那是死皇帝才有的庙号。
  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称为“称宗袝庙”。
  按例,这样的礼仪性事务应先由礼部拿出处理意见。严嵩头都大了,名分都给你了,还想干嘛?没做过皇帝怎么能称宗?大臣们决不会同意,可严嵩又不敢因此得罪嘉靖。为了稳妥起见,严嵩耍了个滑头,精心写了一份奏疏。

  在奏疏中,严嵩把各种相关的礼仪说了个遍,还顺便赞美了献皇帝一番。但关于称宗袝庙的问题,不好意思,礼部不表态。
  球又踢给了嘉靖,可这显然是糊弄不过他的。嘉靖十分不满,要求礼部必须表态。
  正当严嵩抓破头皮,不知该怎么办时,户部左侍郎唐胄上疏反对,被嘉靖当即削职为民。为此,嘉靖还亲自写了一篇《名堂或问》来质问群臣。
  这一招故技重施了,当年徐阶不懂事,反对降孔子的待遇,被贬到偏远山区扶贫。现在轮到严嵩了。看到嘉靖如此咄咄逼人,观望是不可能了。
  终于,他还是选择了放弃一贯坚守的正直,因为他已经五十八岁了,折腾不起了,同学差不多都已经退休了,难道自己还要从头再来?
  于是,他用几十年的才华,挥笔写成了《庆云颂》和《大礼告成颂》,以赞同嘉靖的决定。
  上庙号为睿宗,明朝有个没做过皇帝的皇帝,叫明睿宗。
  大礼议终于以称宗袝庙收尾了。在议礼的末班车,严嵩收获了嘉靖的宠信,被升为太子太保,从一品官阶。
  客观的讲,生活中这种无奈的时候太多了,严嵩的做法情有可原。但人生路漫漫,关键的就那么几步。此后的严嵩,已然确信了,正直是毫无市场的,只有不计原则、一味地奉承讨好嘉靖,才能获得想要的利益。
  从此,严嵩踏上了一条无耻之路,开始狂奔不回头。
  日期:2013-10-21 09:07:21
  严嵩的举动被当时的很多人所鄙视,夏言也对此嗤之以鼻。但此时,夏言管不了这个,他要对付的是另外一个人——武定侯郭勋。

  郭勋,明朝开国功臣郭英的六世孙,世袭侯爵,掌管禁军。
  当年大礼议的时候,杨慎曾打算用拳头消灭张璁、桂萼,他俩东躲西藏,没人敢收留,是郭勋站出来帮助了他们,最终议礼派获胜。
  当然,郭勋不是出于见义勇为,所谓人无利,不起早,他的目的很明确——投机。他看准了当时的少年天子朱厚熜,认定是一支潜力股。在议礼得了便宜之后,郭勋又积极投身于修道事业,响应嘉靖的号召。一系列举动,让郭勋赚足了皇帝的宠信。
  为表彰郭勋的功劳,嘉靖进封他为翊国公,成为公爵。郭勋这家伙,决不是什么善类,他仗着宠信,肆无忌惮地贪污受贿,且擅作威福,干预朝政,这些都是夏言必须除掉他的理由。
  不过,郭勋十分清楚自己几斤几两,夏言是政坛老斗士,自己跟他斗,无异于找死。当年的盟友张璁已经被干掉了,于是,他联络了新盟友——同样与夏言不合的严嵩。
  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嘉靖巡游承天府。

  这承天府,就是湖广安陆州,当初嘉靖做藩王时的封地,在嘉靖十年(1531)改名而来。
  这次出行名义上是给父亲祭拜扫陵(现存于湖北钟祥市的明显陵),并亲自视察父母合葬的事宜。而事实上,所谓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嘉靖可能更看重这一点。
  皇帝出行,有大批文武官员随行,一路上扰民不说,那办公人员都出来了,政府公务谁干?安排了皇太子监国。那管什么用?皇太子才四岁。
  夏言身为内阁首辅,一路上忧心忡忡,就担心嘉靖留连山水,朝廷中发生变故怎么办。于是出来后不断催促嘉靖完事赶紧回京,赶紧回京······
  而严嵩、郭勋却是反其道而行,只要一味地迁延,逢迎就好。
  这样两下一比对,嘉靖火着了,责令夏言以“慢君”罪罢官。
  这是夏言第一次被罢免,可下了决定嘉靖就后悔了,这纯粹是他的一时激动。当时内阁里只有夏言和翟銮两个人,内阁事务根本离不开夏言。于是没等严嵩和郭勋高兴几天,夏言就官复原职了。
  夏言只打了一场热身赛,毫发无损地回来了,他下定决心,是该收拾一下郭勋了。就此,之后的两年里,双方表面上是和和气气,暗地里不断较量,却是势均力敌,谁也没伤着谁。
  日期:2013-10-21 18:37:25
  嘉靖二十年(1541)八月,昭圣皇太后(武宗的妈,嘉靖的伯母)驾崩。嘉靖命夏言拟定皇太子守丧时应穿的服饰。
  几天后,夏言漫不经心地上了一份奏疏,把嘉靖惹怒了。怎么呢?夏言大概太不用心,竟然在奏疏中出现了错别字。
  借此,嘉靖大声地斥责了夏言几句。没想到夏言也恼了,您存心找事儿是吧?我不干了。他当即顶撞了嘉靖一句——请陛下恩准臣告病还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