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首相的故事——徐阶的隐忍、高拱的傲骨、张居正的勃发》
第16节

作者: 任平生如是说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中,大同、宣府、蓟州、辽东,拱卫北京的正面及两翼,最为重要,此四地若失,大明必亡。
  随着蒙古势力的侵扰,明朝政府有些力不从心了,不得不收缩国防力量。于是,将河套地区的卫戍南撤,因为这里难以守卫,常年有蒙古人抢劫。就把原以为不重要的河套让了出去。

  所谓河套,即黄河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一带,形成了“几”字形,大片土地被套在“几”字中间,故得此名。
  我们看一下地图上宁夏和大同与河套的位置就知道了,这是一个极大的战略失误。这样使得原来的内边变为前线,宁夏和大同成了战略一线,外险尽失,河套成了蒙古人南侵的前沿阵地。好比你开店做买卖,却把街道让给了强盗,自然被搅得鸡犬不宁。
  这时候最能杀最能抢的是活动于蒙古西部的鞑靼部,他们的首领叫做俺答。
  至此,河套已失守近百年。
  一直以来,朝廷中关于河套问题存在两派意见。一派主张防御,修边墙,据之以守;另一派主张武力收复,根除边患。比如杨一清就曾提过收复的主张,但因种种原因中途搁浅了。
  日期:2013-10-22 21:44:24

  嘉靖二十五年(1546)八月,河套问题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陕西三边总督曾铣上疏提议收复河套。
  曾铣,字子重,嘉靖八年(1529)进士,为人有胆略,长于用兵。在与蒙古人交战中,他曾多次用计谋出奇兵打败过他们。
  在奏疏中,他从战略、经费等各方面阐述了复套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八条具体措施。
  夏言看了奏疏,赞不绝口。收复失地,这是可以建功立业,有利于国家的好事啊。他立即上疏支持此议,并向嘉靖极力保举曾铣。
  没想到嘉靖也来了兴致,别看他整天捣鼓丹药,但这可以收复祖宗的失地,是能往脸上贴金的事,便立即命司礼监批红,嘉奖了曾铣,并以诏书的形式下达,命群臣讨论收复河套的方略。
  诏书下达,大臣们议论纷纷。此时徐阶在翰林院也听到了消息,十分高兴,当即开了课题,让庶吉士们讨论关于复套的方略。
  课堂讨论,气氛立时喧闹起来,但见庶吉士们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徐阶站在一旁,听他们讨论,一个个似乎都说得有模有样。
  徐阶不作声,皱了皱眉头,眯起眼睛环顾四周,发现有个眉眼清秀、衣着干净的庶吉士,在那儿只听不言,若有所思。
  徐阶走上前去,问道:“足下有什么见解?”
  一群人中最安静的,往往最具实力。只见这青年略加整理,随即站起身来,侃侃而谈起来。他先论述了收复河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又表达了作战准备必须充分,以期一战而定,绝不能拉锯胶着,持久应战。
  言简意赅,直说得徐阶连连点头。述说结束了,徐阶心中暗暗讶异,他下意识到,眼前这个衣着平平的青年决不是个泛泛之辈。
  “你叫什么名字?”称呼上亲近了一些。
  “张居正。”不冷不热的回答。
  徐阶牢牢地记下了这个名字。张居正,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不张扬,却很有内涵。来日方长,此人需多多留意。
  日期:2013-10-23 12:51:12
  大臣们说什么的都有,可都忽略了一个人,平日里颇有些见解的内阁次辅严嵩呢?这一次,严嵩没有公开表态。内阁是夏言的,也没注意。当事人沉默,一定是有想法的,严嵩瞅准了这次机会,正在跟儿子策划一个阴谋。
  有人说,严嵩怎么这么猥琐,只会背地里使动作,就不会出点别的招数。
  不要这么想,政治斗争本身就是犯罪,不存在高尚与邪恶之说。抛开个人喜好,手段卑劣与否不谈,我们客观地评价双方,会发现,两人用的都是正招。换句话说,双方都是合理的。
  夏言的优势是位高权重,而严嵩的优势是有皇帝宠信,己方的优势便是对方的劣势。于是斗争的关键就在这儿,要集中己方的优势攻击对方的劣势。这也是兵法上所讲的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也是武术格斗的定律,用己方坚硬的部位击打对方脆弱的部位。
  夏言职位高,处于优势,最好的办法是正面攻击,一次性干掉严嵩。而严嵩职位低,处于弱势,应尽量避免正面冲突,转向对方的薄弱环节下手,多次冲击,以击垮夏言。

  既然双方的策略都没问题,那么关键就在于执行了,执行要狠、要绝。
  其实,表面上看夏言实力占优,实则相差无几,夏言输在了执行上。
  夏言的手段显得优柔寡断,因为他认为,即使维持现有的局面,对己方依然有利,不必着急。但他却不知要躲避对方的优势攻击。而严嵩不同,维持现有局面仍然是被压制,对己方很不利。因此他的手段更急迫,要不断地找机会让嘉靖弄死夏言,并且不跟夏言正面交锋。
  读懂了这些,对前后的政治斗争手段的优劣与否就容易判断了。
  严世蕃不愧为天下奇才,作为旁观者,他牢牢地把握了事态发展趋势。决定收复河套与否的,并非夏言和曾铣的能力,更不是群臣的呼声。而在于嘉靖的心态。

  别看嘉靖这时是热情洋溢,但这位皇帝不是一个甘愿为国事操心的主儿,主要稍作干扰,就能把他的热情褪去,使他改变主意。到那时,哼哼,谁要敢阻拦他,就后果自负吧。
  在朝廷上下热烈讨论时,严嵩悄悄地买通了近侍太监,让他们专挑嘉靖正修玄的时候呈上军情战报,激起嘉靖的反感。
  严嵩也不闲着,适时地上密奏表示,夏言和曾铣是擅权自用,好大喜功,复套之议决不可行。久而久之,嘉靖对收复河套失去了信心和热情。
  日期:2013-10-23 19:41:53
  嘉靖二十七年(1548)正月,嘉靖突然发下谕旨,腔调大变。

  “今以征逐为名,不知出师果有名否?及兵果有余力,食果有余积,预见成功可必否?······今欲行此大事,一铣何足言,只恐百姓受无罪之杀。”
  嘉靖在这儿连发疑问,表面意思是,各种复套的条件都不具备,不要苦了天下百姓啊。但其言外的态度很明显了,这事太麻烦,都是曾铣惹的祸,我不打算干了。
  夏言急了,这算什么,不行。就不断地上疏劝谏嘉靖。
  不久之后的一天,嘉靖召见了夏言和严嵩。
  夏言一如既往,慷慨陈词,劝说嘉靖收复河套。

  嘉靖不表态。这时久不吭声的严嵩开口了:“陛下,复套之议决不可行。”
  严嵩先说明复套的种种条件不利,然后反复撇清与此事的关系:“此事乃夏言一人所为,臣未参与票拟。”
  嘉靖点点头。夏言一听,当时就发飙了,厉声呵斥道:“你既然有意见,为何不早说,现在却把事情全部推诿于我!”
  平日里他呵斥严嵩可能也习惯了,但这次夏言没看清形势,一时愤怒,瞬间失去了理智。
  明摆着这就是双簧,一个背后操纵,一个出面说话,要整的就是你夏言。
  嘉靖赶紧喝住了夏言,怒斥他“强君协众”,过后,勒令夏言致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