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首相的故事——徐阶的隐忍、高拱的傲骨、张居正的勃发》
第30节

作者: 任平生如是说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个“宜”,不是应该,而是指杨宜。
  那是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张经被逮捕后,赵文华极力举荐胡宗宪接任总督。这是个极为重要的职位,嘉靖对一个小小的御史不放心,而是看中了时任户部右侍郎的杨宜,就此事询问严嵩的意见。
  严嵩恍然大悟,连忙改变方向,上疏支持任命杨宜。于是,杨宜就在胡宗宪之前做了半年的总督。
  有了天才儿子的破解,严嵩便能第一时间掌握嘉靖的政治动向,从而第一时间上疏附和,自然得到宠信。只不过,严嵩不该为此得意忘了形,这不是无人可及的,至少在这一点上,徐阶也不赖。
  徐阶得到的是这样一张纸条,上面只有简短的五个字:“卿齿与德何。”
  “齿”即年龄,“德”即德行。把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你的年龄与道德怎么样?”要是再通俗一点说,你这把年纪了,怎么这副德行!
  徐阶吓了一跳,如果不是要整人,不会放出这样的话。思前想后,这些日子自己也没出什么过失啊。
  不对,在短暂的惊慌之后,徐阶再反复分析这句话,找出了其中的门道,这个“德”,不是德行,而是指继任的礼部尚书欧阳德。

  于是,这话就有了新的解释:“你的年龄与欧阳德相比,谁大?”
  这话就好回复了。
  正是像这样,徐阶在这种近乎苛刻的环境中隐忍着、点滴积蓄力量,相持的时间长了,双方的实力渐渐地开始趋于平衡。
  日期:2013-11-03 14:38:18
  嘉靖三十八年(1559)二月,蓟辽总督王忬误中了俺答的声东击西之计,使得滦河以西、蓟州一带,不幸遭受洗劫,军情战报迅速传到了北京。

  出人意料的是,反映最强烈的,竟是严嵩。怎么呢?严嵩一直想找个机会整治王忬父子。
  这回可算让他给逮着了。他立即命亲信上疏弹劾王忬,前后上疏两次,说王忬“失策有三、可罪有四”。
  边将战守失策,说实话,这种事年年都有,也算不上什么天大的事,你总不能把大将全杀了吧。嘉靖立即下旨,切责王忬,并“夺俸”,就是罚工资。
  但不把人玩死,严嵩是不会罢手的,他一下子变得忧国忧民起来,特地跑去向嘉靖详细讲述北部边防与京师关系的重要性,痛斥王忬玩忽职守,致使俺答劫掠我大明百姓。
  这番话一说,嘉靖立刻变了脸,也改变了处罚决定。当即下旨,处死王忬。
  怎么回事呢?要命的就在严嵩的话里有话。自庚戌之变以后,北部边防一直是明政府头疼的大问题,嘉靖对此也是心有余悸。严嵩的话正是基于这一点,有意无意地戳中嘉靖的痛处,让他立下杀心。
  说来说去,也只是王忬的事,实际上这个人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我们要知道的,是他的儿子——王世贞。
  王世贞,字元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那一科,他的考试成绩一般(二甲八十名),是杨继盛、张居正的同学,时任青州兵备副使。
  严嵩之所以处心积虑要整王忬父子,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积怨实在太多了。
  王忬不依附于严党,而且曾与严嵩有些过节。王世贞恃才傲物,对严世蕃这种不读诗书、大搞阴谋的人,十分看不上,还曾多次出言侮辱他。而真正令严嵩忌恨的,源自于杨继盛事件。

  当年杨继盛被下到诏狱时,是王世贞不断地去探望他,给他送汤送药,在外奔走呼告。在杨继盛行刑时,她的妻子张氏上书请求代夫一死,也是王世贞代笔所写。行刑后,正是监视最严密的时候,没有人敢出头给杨继盛收尸,王世贞不顾鹰犬环伺,脱下官服盖在杨继盛的尸身上,放声痛哭。之后,他又给杨继盛棺殓发丧。
  这梁子算结死了。
  王世贞尽到了一个好朋友最忠实的责任,但这些举动却无一不在严重触弄着严嵩的神经。因为这无异于公开与严党作对。之后,严嵩就处处打压王世贞,让他的职位一直得不到提升。
  这一次,严嵩抓住机会要拿王世贞的父亲开刀,用他老爹的生命让王世贞悔恨终生。
  当时王世贞吓坏了,他即刻离任上京,与他弟弟王世懋跪倒在严嵩家门口,痛哭自责,请求宽恕。哭了有好几天,大概是严嵩嫌烦了,出门来打发王世贞,告诉说已经原谅他了,保他父亲没事。
  王世贞相信了严嵩的鬼话,于是他回到家,等待父亲出狱的消息。可是不久后有司法部门的同事告诉了他内部消息,严嵩暗中催促赶紧结案,定下王忬死罪。

  王世贞惊呆了,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但他没有官场势力,求不到任何人。于是在后来的一天,他做出了一个十分侮辱尊严的举动。
  这一天,在大臣们上班的路上。王世贞和他弟弟跪在道路中间,不停地叩头,求大臣们发发善心,救救他父亲。
  大臣们一个一个神色匆匆地走过去了,却无人理会他,因为谁也不敢公开触弄严嵩的威势。无疑,在那些走过去的大臣中,必定有徐阶。
  见到这一幕,谁都会于心不忍,但他不能有丝毫的迟疑停顿,纵使有万般不忍,在这个相持的关键时刻,也决不能露出马脚。
  额头上渍出了斑斑血迹,却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王世贞绝望地瘫在了地上。
  就这样,次年冬天,王忬被斩于西市。严嵩就此惹上了大麻烦,因为王世贞是他不必要、也是最不该得罪的人。
  日期:2013-11-03 18:25:39
  尽管王忬父子都做官,王忬还做到了蓟辽总督这样的要职,但对于严嵩这位内阁首辅来说,实在不值一提。严嵩得意在这一点上,却忽略了另外一点——王世贞的个人能力。
  事实上,王世贞的名头太大了,他是当时的文坛盟主,是史学巨匠,是明朝著名的文学流派“后七子”之一。
  一般正史记载人物时,描写人物才华往往惜墨如金,好一点的也是几笔带过,但在写到王世贞时,却是不吝溢美之词。《明史》连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生有异秉,书过目,终身不忘“、“才最高、地望最显,生华意气笼盖海内”。
  这些话可以统一概括为:王世贞读书过目不忘,才华天下第一。而真正最具杀伤力的是这句话:“片言褒赏,声价骤起。”
  正是这句话写出王世贞的个人能力:不管是人或物,他说你好,你就好,不好也好。
  这下明白了吧,严嵩得罪了其他人,得到的可能是短时间、小范围的谩骂,而得罪了王世贞,那就······
  王世贞把严嵩恨入骨髓,因此他创作了一系列文艺作品来痛骂严嵩父子。比如著名戏曲《鸣凤记》,据说就是王世贞所作,其中把政治代入戏曲,着力描写严嵩的奸恶,与杨继盛的忠正形成鲜明对比。

  再比如《金瓶梅》,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虽然到今天仍弄不清作者是谁,但是王世贞却是重大嫌疑对象。除去种种客观原因外,还有,严世蕃号东楼,故有西门;严世蕃小名庆儿,故有西门庆。他借书中的人物来影射了现实,这叫高级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