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至尊大厨传奇--炉边镇守使》
第37节作者:
何三刀 日期:2015-04-24 21:59:02
(上接第四章 第2节《争奇斗艳》)
3、两地相思
王景林参加宫廷斗菜获得银奖的事,事后他采用家书的方式给家人报了喜。可是普通信函通过邮驿传送,从京城到成都府,再快也要一个月。而皇宫圣旨,采用八百里加急,最快四五天时间即可到达。
这一日,王博勋王老爷慢悠悠地开始吃早餐,按四川人的习惯,他喝了碗稀饭,吃了两个馒头和肉包子,另外的下饭菜还有泡菜和皮蛋。四川普通农家的稀饭是用大米加上红心红苕、老坛酸菜做成,而王府则加了绿豆、花生米和黄豆豆浆来煮,形式上也是吃的稀饭,内容档次却高了许多。
吃罢早饭,他照例在大堂屋的阶沿上,坐在躺椅上抽他的水烟,一边看着孙子王致用和孙女王雅诗在院坝里玩耍。人生啊,如白驹过隙,一晃,孙辈已经能绕膝喊爷爷了,叫提个鞋拿个火啥的,都跑得屁颠屁颠的。那些曾经的雄心勃勃,颐指气使,风流倜傥,或者丰乳肥臀呢?这个时候已经化作过眼云烟,只能回忆了。不,许多年轻时的荒诞不经,这时连记忆都开始模糊啦。
事实上,近段时间以来,他老觉得有点心慌气短,这烟也就越抽越少了。有经验的人都懂,喝酒,拼的是身体素质;老酒鬼,随着身体的衰弱,酒量是不断递减的。这也是年轻时常常二斤不醉,中年后却半斤就倒的原因。抽烟其实也是这样,不少『妇』女要强制老公戒烟,实际上,他还能抽得动烟,说明身体尚可。有朝一日,烟摆在面前他也自然不会抽了,因为他的身体已经吸收不了这个东西。
这时候王老爷所考虑的问题,主要是二儿子王景书的事情。看来要考取功名是不大现实的了,那么当务之急就应该给他成家,反正按四川人的风俗,小儿子一般是留在家里看守祖业的。他觉得这事不宜再拖下去了,人都会有个三灾六病,还是那句话,陈烟烟儿当年的教训必须记取。那家伙吸大烟成性,死的时候儿子女儿都还只有锄把高,连个孙子的影子也见不着,这岂非人生一大悲哀?
正在胡思乱想着,下人突然跑来报:“王老爷,不得了啦!马路上过来一队人马,吹吹打打的,也不知是啥事呀!”
王老爷侧着耳朵听了一阵,唢呐吹的是《得胜令》,锣鼓敲的是《凤还巢》,这是报喜来了呀,问题是:喜从何来呢?
王府上下人等也早被惊动了,在王老爷的率领下迎出了大朝门;其他两座大院的人也慌忙赶了过来。
近了,近了,终于能看清旗帜上的“钦”字和“督”字了,王博勋心理一紧:这是四川总督府派人陪同朝廷钦差来贺喜吗?
果然,队伍来到大朝门前,一阵鼓乐仪式结束后,从轿子里走出一个官员,大喊一声:“华阳县王府王公博勋率阖府接旨!”
大朝门前,立时扑腾腾地跪下了一大片。只听钦差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岁次丙申,时值重阳,为庆贺社稷昌盛,国泰民丰,特举行十年一度之宫廷厨艺大比,成都府华阳县王公之子景林技压群雄,力夺银刀御厨名次,着奖白银八千两,并加封从四品花翎顶戴,钦此!”
那时的人读书有点像唱歌,如果没有文化的人,是听不懂他在说什么的。王博勋是读书人出身,自然能听懂钦差读的内容。一听到儿子拿了这么大的奖,心里的激动溢于言表,立即三拜九叩道:“谢圣上皇恩浩荡!吾皇万岁万万岁!”众人跟着磕了一番头,爬起来还没搞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能猜测不是啥坏事。
谢珍珠拉着儿子女儿也在叩头,她也听懂了诏书的内容,差点让她感到一阵眩晕:天啊,这是真的吗?拿了大奖,升了大官?那是可以在总督府叙礼说话的级别呀!
但凡这种报喜的差事,历来都有人抢着干。这不,形式一走完,主家就热情无比地把大队人马迎进府内,好烟好茶地伺候着。过了一阵,好酒好菜也置备齐整,酒饱饭足之余,临行前总是各种土特产的礼品,和红纸封好的礼包全部上齐。别以为只有当官的才有这些好处,说得难听点,抬轿的,举牌的,鼓吹的,见者有份!天下哪有这等好事?所以一声说出喜差,官府里个个都想去,也不嫌路远,更不怕人多。人心古今都一样,就是爱贪个小便宜。
日期:2015-04-24 22:00:01
一直闹到半下午时分,官府的队伍才离去。王博勋怀着激动的心情,带领家族成员到大堂屋祭拜祖先谢恩。他跪在草墩上,把圣旨高高地举过头顶,连磕了三个头,嘴巴里念念有词道:“王府列祖列宗在上!托祖宗洪福庇佑,犬子景林进京求官,遇贵人相助,得以进御膳房谋事。今学业未成,竟然靠厨艺出人头地,获得银刀御厨称号,并加封从四品官衔------不孝博勋闻此喜讯,感激零涕呀!求祖宗------”
这道圣旨被作为王府最高荣誉装进了檀香木匣子,从此供奉在祖宗神龛里,王府上下,每日早晚必须前来参拜。
王致用和王雅诗自然也要被他们的娘谢珍珠每天拉来叩拜。谢珍珠叩拜的极其虔诚,因为她每磕一个头,都要看一眼那个神龛,仿佛王景林就坐在那里看着自己,朝她笑哩!
王致用稍微大点,他磕头的时候也会发问了:“娘啊,听说爹当了好大的官?他是不是每天都有好多的好东西吃,怎么也吃不完呀?”
谢珍珠说:“是的乖娃儿,你要学你爹,要像他那么有本事,你也会有好多好多的好东西吃的。”
王雅诗却还太小,她对爹根本没印象,撅着屁股胡乱磕了几个头后,却会发问:“娘啊,我有爹吗?我爹是哪个?他是不是在神龛子里面?”
每当这时,她娘就会“啪”一声打在她屁股上:“哈儿,莫要乱说,你爹活起的,他咋个会在神龛子里?再乱说,还要挨打!”
笑着进去,哭着出来,这是谢珍珠带娃儿磕头的常态。而女儿的哭声常常搅得她心神不宁,她想老公了,她宁愿不要荣华富贵,只要身边有个真人陪她就好------
而四姨太的心情更不用多讲,大儿子如此有出息,让她不仅在王府扬眉吐气,在四乡八寨更是大名鼎鼎,她现在最大的爱好,是有事没事都爱去华阳镇赶场。她要的是人们羡慕的眼神,这种眼神她已经二十几年没见过了,二十多年来,人前人后她受够了白眼。再差一步她就是诰命夫人了,且看现在是谁的天下?还有谁敢瞧不起自己?
王景林的堂弟王青云回到成都后,把一切手续办齐,自然就去盐亭县当他的县丞了。盐亭属绵州府管辖,距离成都有四百里,坐落于弥江边。别看这是个小县,但自古人文鼎盛,这里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元妃(即正妻)——嫘祖的出生和归葬之地,而且宋朝的著名诗人和画家文同,就是盐亭永泰乡人。
盐亭之地,遍地盐井,盛产井盐,在当时不仅是非常吃香的民用物资,而且是很重要的战备物资。因此可以这样说:能放到盐亭这样的富庶之地做官,那是真要花银子的,当初王青云在京城所花的银子并不冤。不额外花钱,就算关系到位,也必定是放个苦寒之地,哪有油水可捞?
县令见中央派来了个副县长,也知道这个副职来者不善,按官场潜规则,那是利益均等、见着有份的。经过几番试探,他发现王青云很会来事,至少不会违逆自己,于是他索性把盐业、蚕桑和水利这几样关键性的活放手让王青云去干,他老人家了得翘着二郎腿审审案,打打屁股,该分钱的时候就捞他个盆满钵满。
王青云公务之余,一直记得四婶娘(即四姨太)是盐亭金孔人,他要打听一下许家的现况,看四婶娘老家的状况如何?经查访,其父母早已过世,还有一个妹妹也被卖的无影无踪,只剩个哥哥在土里刨食。想一想堂哥对自己那么好,打断骨头连着筋,那许家茂怎么也算堂哥的亲舅舅,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让许家茂到八角盐井上当了工头,天天拿着皮鞭监督起盐工们打井、熬盐、搬运、驮盐。还别说,当惯了奴隶的人一旦抓起了皮鞭,那感觉就是不一样,他打起人来绝对下得了狠手,因为他觉得握住了鞭子,就是掌握了政权,小民在皇权面前,只有挨打的份!而打人,确实是一种非常能够让人产生快感的行为!
(第四章 第3节《两地相思》待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