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7-10 17:55:56
十五、开河变钞祸根源
元代有首小令,叫醉太平,作者没有留下名字,所以查诗词词典,这首小令的作者是无名氏。虽然用了醉太平这个曲牌,可是这首小令既不是写醉,也全无太平,写的是对元朝为什么灭亡的总结,这个无名氏先生抑或女士是怎么说的呢?头两句就是堂堂大元,奸佞专权。这个问题我们在说伯颜的时候说过了,下一句就至关重要了,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千万。一句话说出了红巾军起义的根源,那就是开河变钞。什么是开河变钞,又为什么说他是祸根源呢?我们慢慢来说。
首先说说开河,开河是个什么东西呢?元朝至正四年,黄河大泛滥 ,出现了特大水灾,在中国古代政府是没有公共安全预案和应急反应机制的,于是大灾之后救助缓慢、瘟疫横行、民生困顿。而且黄河的泛滥也直接影响的朝廷的财政收入,于是元顺帝决定治河,怎么治呢?大臣们提出了两种方案,第一种,咱们简单修理一下大坝,做一个建议工程,可以支撑个几年,而且成本低,用不了多少民力。第二个,咱们彻底整修黄河,给黄河疏浚一条河道出来,这样就是几十年上百年不会再有问题了,可是这个方案成本较高,是个大型公共工程。选哪个?元顺帝在权衡再三之后选择了后一个,于是任命大臣贾鲁去治理黄河,这次治理黄河用了民工三十五万,兵工两万,整修黄河。当然这么大的工程自然民怨沸腾,然后各级官吏发发国难财,这个贾鲁又是个非常急功近利的人,为了这个政治工程,大大压缩了工程时间。于是河是开好了,元朝却灭亡了。
再说说变钞,前面说元朝的金融政策的时候就说过,王文统设计了一套纸币系统,当然纸币要想坚挺就要跟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挂钩,王文统也是这么执行的,于是元初,货币币值是稳定的。可是后来的皇帝和财政大臣有好多都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国家储备的黄金被提取了很多,而国家缺钱的时候就开始发行钞票,反正印纸币是方便的多。但是如果少量印发呢,引起的通胀就是温和的通货膨胀,老百姓对通胀还是有一个承受能力的。可是到了元顺帝呢,直接发行了原来的一倍的钞票,这些就引起了50%的贬值率的剧烈通胀,物价翻一倍,老百姓手里的钱就只有原来一半的价值了,这怎么行?老百姓还不跟你拼命?于是红巾军起义就爆发了。
好了,说到这里就只是介绍了一下历史史实。现在再来说说对这两件的事的分析,传统上的分析呢,往往把开河和变钞分成了两件事,大致上来说就是觉得开河就是像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修运河一样,人民太苦太累,民怨沸腾了。这个变钞是个腐败的变相税收,让老百姓生活水平变低了。似乎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以现代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这两件事关系重大,而且应该是一个连锁反应,所以这不是两记重拳,而是一记组合拳。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细细说来。
首先,要想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介绍两位经济学家,一位叫做萨缪尔森,一位叫做索洛。学过经济学的人对这俩人不会陌生,一个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一个是我们现在最常用的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的创始人。为什么要介绍他们呢?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的关系,什么关系呢?如果主要产品的产出跟人力投入是成正比例关系的话,那么失业率高的时候,物价就下降,失业率低的时候物价就上升。这个关系至关重要,中国的主要产品是什么呢?当时毋庸置疑是农产品,农产品符不符合产出跟人力投入成正比例关系呢?毋庸置疑,这是最符合的。
好了,现在就出现这个问题了,农民是可以保持潜在自愿失业的,什么意思呢?如果这家里壮丁多了,每个人出的力就少了,看似是都在工作,可是从劳动效率看,有些人就是失业的。那么如果物价涨了,农民就会加大这种自愿失业,让物价水平上涨的速度减慢一些。可是元朝违背了这个规律,在物价上涨的时候,它决定进行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结果就是潜在失业彻底消失了,失业率大幅度减少,那么物价就一定要上升了。
现在物价上升了,应该想办法抑制通胀,但是元朝的贵族们发现物价贵了,那就多印钞票吧!于是物价进一步上升,一旦这种物价的上升进入了一个通道,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现在我们看到了吧,开河导致了物价上升,物价上升促进了元朝政府变钞,变钞之后物价进一步上升,最终人民困苦不堪了。这样看来开河变钞确实是祸根源,而且又是互相促进的祸根源。
历史是面镜子,倒映着过去和现在,任何同时兴建大规模工程却不注意金融稳定的行为,确乎是危险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