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十八年——中日海战、宫廷权斗、政府改革、群体事件》
第57节作者:
黄家理炮 日期:2012-12-12 20:56:02
一位画家的最后表演
在得知宋庆大军已经从营口出发,田庄台可以由宋庆大军去防卫后,吴大瀓将大军拉向了位于田庄台后方的双台子,一旦宋庆战事失利,从这里他可以很方便地跑到锦州,然后跑回山海关。在关内呆着挺安全的。
吴大瀓现在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后路问题。
在最初的激情过去之后,吴大瀓同志发现仗并不是那么好打的,甚至连怎么指挥士兵都是个问题,他战前很狂,骨子里却很胆小,保命要紧,保命要紧,吴大瀓已经完全没有那种指点江山,想当曾国藩第二的雄心壮志了,也不想再继续升官,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安全地回到山海关内,毕竟自己还要画画啊。
于是,,当74岁的宋庆率领大军气喘吁吁赶到田庄台准备和吴大瀓合兵时,却发现领导不见了,长跑名将连哭死的心情都有。
田庄台之战最终以日军的胜利而告终,在无法抵御野津道贯的进攻后,宋庆也不得败退双台子。野津道贯不仅成功地解救了海城之围,而且连续攻下了鞍山、牛庄、营口以及田庄台,以1万兵力,击溃清国10万大军!
对日军来说,攻下田庄台还有另外一个重大的胜利,因为它打通了一条重要的陆上通道:日本本土的陆军可以通过运兵船迅速运往旅顺,然后从旅顺一路畅通地北上进攻沈阳,或者从营口、田庄台折往西南进攻山海关。也就是说,东北的日军已经威胁到了沈阳和北京!
消息传到广岛,大本营里的睦仁十分激动,他连续三次下诏嘉奖!
但野津道贯仍然遭到了日本国内媒体的批判。
在攻占田庄台街道时,野津道贯吸取了上一次与魏光焘巷战损失重大的教训,他没有再进行巷战,而是命人提来了一些东西。
这是几百桶油,日军集体浇油放火,火乘风势,整个田台庄化为灰烬,这个有着几千户民居的繁华市镇变成一片焦土。野津道贯的这个放火行动遭到了日本国内百姓的批评。
“田庄台城内有不计其数的物质,武器弹药,它们都是我国的战利品,却被你烧了,多么可惜呀!你难道就不能想想别的办法吗?”
多年以后,日军吸取了这个“教训”,“三光”政策的顺序是:先杀光,再抢光,然后烧光!
日期:2012-12-12 21:02:28
持久之战?
好吧,现在是时候该总结一下清国在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源了。当然,我现在的总结都是从纯军事的角度来说的(注意),虽然之前分析了很多的原因,它们都是清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但是,它们都还没有涉及到清国失败的根源。
这个根源就是,清国输在了起点——战略。
300年前,日军是由丰臣秀吉带领进攻明朝,虽然他只打到了鸭绿江边。但是在明清两代对中华帝国的战争中,日本的战略都是一样的,这个战略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速。
先抢夺制海权和朝鲜战略要地,再直插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速战速决,擒王劫政,以迅速取得的胜利迫使对方投降,换来和约。
对日本来说,这样的战略带有极大的赌博性,完全是一个不计后果的亡命赌徒式的打法。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因为日本国小民贫,补给有限,无法进行消耗战,日本的国力无法支持一场长期的战争,只要在一处遭到对手的牵制,就将满盘皆输!
比较一下,大明和大清在战争初期都有战败,不同的是,大明很快清醒过来,那个万历皇帝虽然从来不上朝,但他对跟倭国战斗到底的信念是无可动摇的。在坚定的信念下,后来的明军开始改变战法,以消耗日军有生力量和延缓其攻击步伐为主要作战目的,大明 “抗倭援朝”战争持续年,日本被打到崩溃边缘,不久即爆发内乱,国内长年内战,国力一撅不震达200年,以至于后来的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仅凭几条海盗船就能横行日本!
所以,在历史上,除了无比强大的唐朝和元朝以外,对日作战历来都作好“相持以久,持久以战”的准备。
面对接下来的战事,清军新任总指挥刘坤一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在上奏给朝廷的奏章中,刘坤一表示:“持久”二字,实为现在制倭要著。而这种思想也得到了其他不少大臣们的认同,大家表示,跟日本打架,一时打不过,可以长时间打嘛。
这种想法是很符合现实情况的。一旦清国确定了要和日本长时间打架,这对日本只能是个不幸的消息。
清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不仅投入了本国几乎全部的陆海军,国内兵力空虚,更重要的是——他们快没钱了。
为了维持这场战争,日本已经花费了临时军费2亿日元,而当时日本全年财政收入才为8000万日元。也就是说,为了打这场仗,日本把未来几年的钱都花完了,整个国家也变成了一个为战服务的机器,在战争正式爆发后仅仅3个月内(至1894年11月),日本全国工业生产就减少了一半(51%),商业减少了三分之一(31%),农业生产减少了13%。打仗是需要钱的,为了继续打下去,日本准备向汇丰银行借款。
但朝廷并不打算这么做。
不这么做的原因并不是朝廷没有这个想法,而是根本不可能这么做。
对于朝廷的实际最高统治者慈禧来说,她面对的事实是,淮军已经灰飞烟灭了,这支军队是李鸿章的,同时也是她的权力基础,淮军是属于后党的,这仗再打下去,只能由帝党的人物来继续负责指挥,很显然,谁指挥战争,军权就会落到谁的手上,如果帝党掌握军权,这是慈禧和她的后党集团不愿意看到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