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免——一个老总二十年的感悟》
第9节作者:
奔石周 九点多钟,队伍来到了市政府门前,参差不齐地喊起了口号:“我们要工资!我们要生存!”
其实参差不齐的不止口号,这堆人远看密密麻麻一群,近观却分成了几拨。最前面的是贺满保、陈友湘、汪金、阮宝、卫达、阳嫂、何责这批发起者和追随者,大约二十多人。中间是一批年纪较大的职工和女职工,大约四五十人,而且明显是老职工一堆,女职工一堆。后面是柳斌、阮醒名、礼金闻这些曾经在公司做过中层骨干的人,大约上十个。离得最远的则是一些纯粹被裹挟而来者,因为组织者声明谁不参加这次上访,政府拨了钱他就不享受。职工嘛,没有闹事的积极性不等于没有拿钱的积极性。这批人大约十几个,他们出发时就远远跟在队伍后面,让人分不清是上访的还是看热闹的,到了政府门前也只是站在马路对面,远远形成一种支援态势。其中有两三个还开着车,显然是下岗后致了富的人。
来了一群上访者,政府传达室的两个门卫如临大敌,立即关上滑动门,同时紧闭起传达室的门窗,迅速开始拨电话。那是一种罕见的打电话的姿势——两个人同时弓着身子,朝向桌子,手里握着听筒,嘴里在讲话,眼睛却向上翻,死死盯着外面,同时不停地摆动头部,目光在人群中扫过来,扫过去。这一切忙而不乱,显得他们训练有素。也难怪,这些年政府门前是非多,上访不断,每一次上访对门卫都是一次义务培训,他们是越训越精了。
不一会儿,但见一个个身着制服的保安从四面八方向大门飞奔而来,很快近二十条大汉就在职工对面站成了一排,隔着一道滑动门对峙着。
两三分钟之后,远处传来了警笛声。显然,门卫报警了。怪不得他们刚才要两个人两部电话一齐打,原来需要通报的地方不是一个两个。
看到警车越驶越近,职工安静了一些,没经验的人开始担心起来,有经验的人却知道这只是个摆设。警察到场主要是防止事态扩大,一般不会遣散人群。在现场停一些警车,现在是政府处置群体事件的标配,多少可以起点威摄作用。主要是吓唬吓唬胆小的,同时阻止无关人员进来掺和,防止规模象滚雪球一样扩大。
不久,政府大楼里走出一个人来——宏安公司的人不认识他,估计多半是政府办的科长、副科长——来到职工面前只问了两句话,扭头便走,根本没问这些人所为何来。
他的第一句话是,“你们是什么单位的?”
职工答,“宏安公司的。”
他的第二句话是,“主管部门是谁?”
职工答,“财委。”财委这个称呼,计划经济时期沿用了几十年,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尽管现在准确的称谓应该是财办,但群众还是习惯叫财委,幸好谁都听得懂。
了解了上访者的单位名称和主管部门,对于负责接待的政府办官员也就够了。接下来他会将情况向秘书长、副市长汇报,并通报给上访者的主管部门,要求主管部门派人处理。“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一直是政府对各部门的维稳要求,哪个部门人没管好,门没看住,理当由他们自己出面擦屁股。多少年了,一直就是这种程序。这也意味着,上访这种事,你走得再远,访得再高,问题最终还得回到家门口解决。
日期:2014-07-16 11:36:28
祝主任是市财办办公室的主任,一个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说话不紧不慢,做事尽职尽责,写得一手好文章。刚才政府办来电话,说财办下属的宏安公司来了上百人,堵在大门口,要求马上派人去劝退。他不敢怠慢,匆匆起身去向郝主任汇报,郝主任办公室没人,于是去找施主任。
“唉,又是他们!”施主任叹了口气,“你打电话请胡总和穆书记马上过来。”
穆书记今天很早就到了公司八楼办公室。职工相约上访,他昨天就知道了,因为一切都是在家属大院公开进行的。接到祝主任的电话,他一口就挡掉了,“领导啊,没钱发工资,空口打哇哇,我过来又有什么用呢?”
祝主任只好打电话给培副总,培哥说,“祝主任,我说话不管用,这你是知道的,你还是找胡总吧!”
公司的正副总经理,跟财办机关的科长是不相上下的干部,所以祝主任无权对穆书记和培副总发号施令。科长和公司负责人打交道,相互之间主要看交情,有交情说话就有分量,没交情就只能公事公办了。不光科长找老总是这样,老总找科长也一样。
这边穆书记放下祝主任的电话,背着双手悠哉游哉地踱出来,来到培哥办公室。看到他刚放下电话,明知故问,“培哥,财办也找你了?”
“找我有什么用?这些职工,我这时候过去,他们不把我吃了才怪!”培哥一脸苦笑。
穆书记大笑,笑得浑身抖动,仿佛人逢喜事一般。笑完才说,“让他们闹一闹也好,我们也得点工资。”两人不禁相视而笑。
祝主任找穆书记和培副总,两人都不肯来,找胡总找不到人,政府办又来电话催,只好一溜小跑过来向施主任汇报。施主任站起身来说,“你跟我去处理一下吧!”
“宏安公司这个班子真是稀烂的,职工都上访了,老总手机关机,副书记和副总不出面,搞什么名堂!”祝主任一路走一路抱怨。
施主任边走边忙着用手机跟郝主任联系,说“我跟祝主任先去跟职工见个面……这个事最终恐怕还得搞点钱才行。”那边郝主任说,我去找市领导汇报。
上访的职工闹哄哄的,声音嘈杂得很象一群嗡嗡叫的蜜蜂,听上去似乎有冲天的怨气。其实这些人正在闲聊,看到什么议什么,想起什么扯什么。有人在谈论政府办公大楼前的花草,有人在讨论过路的车是什么牌子,有人在传明星轶事,有人在侃昨晚的麻将,有人在说刚才来的时候看见了一个漂亮女人……
施主任和祝主任来到职工面前,祝主任说,“同志们,财办施主任来看望大家了!”尽管他已放开喉咙,声音还是显得很单薄。雅这个东西最怕俗,就象白最怕被黑污染,所以斯文人在粗人面前是没有优势的。
“我们不要看望,我们要工资!”站在最前面的贺满保放了第一炮。
于是上访职工齐声大喊,“我们要工资!我们要活命!”看到政府领导出面了,职工们这回的气势比刚来时强了不少。表演需要激情,激情需要观众调动,闹事也不例外。
“你们推举三个代表,反应一下有什么要求,这期间请大家保持克制,不要有过激行为!”祝主任接着说。
要求派代表,这是对付群体事件的第一招,各级政府广泛采用,效果极好,屡试不爽。此举有两个好处,一是群众人多嘴杂,难以沟通,派代表可以保证协商的秩序,提高协调的效率。二是擒贼先擒王,代表通常就是组织者,不管是现场控制还是事后追究,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巧的是,职工也懂套路,害怕枪打出头鸟。陈友湘在施主任和祝主任走过来的时候就悄悄后退了一步,让自己隐入人群中。贺满保位置稍形突出,众人便推举他。满保却说,“我又不会说话,当什么代表?”意思是自己缺乏口才,不堪担当谈判重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