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宋——蒙宋金三国战记》
第60节作者:
英雄旗主 忽必烈即位之后,虽然一直忙于平叛和修养生息,但始终没有放松对南宋的备战,不断在河南、淮西等沿边地带修堡筑寨、屯田储粮,经过数年以来的努力,蒙古边境工事已经形成规模,可以为蒙军大举南侵提供后勤补给,而在襄阳城外,蒙军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据点。
宋蒙两国长期以来,一直在边界上开设榷场,准许双方商人互市,以通有无,但因为受到战争影响,榷场又时常关闭。忽必烈即位之后,为报复南宋支持李璮叛乱的行为,他曾一度下令将边境上的榷场全部关闭,可是停罢榷场之后,宋蒙两国的社会经济都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罢市之举势必不能长久,所以不久之后就予以恢复。刘整升任南京路宣抚使后,便积极筹划进攻襄阳,于是就假借贸易之名,派人请求吕文德同意他在樊城外的鹿门山下建置榷场。因为开设榷场对双方都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吕文德便欣然同意了刘整的请求,可是蒙古人刚把榷场建起,就要求在榷场之外修堡筑垒,以防备盗贼袭击。
吕文德当然不肯轻易同意,正准备拒绝,可是又有手下人劝他,说蒙古人设置榷场,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好事情,现在社会治安状况不佳,盗贼的活动猖獗,如果不允许蒙古人自卫,那他们就不会开设榷场了。吕文德听完认为此人言之有理,再加上他又认为蒙古人就算在这里修堡筑垒,充其量也就是个治安大队的规模,还不至于对襄阳造成威胁,因此也就不再阻拦。不多久,蒙古人的堡垒就建成了,虽然规模不大,但仍不失为蒙军在襄樊城外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公元1267年十一月,忽必烈接受了刘整的平宋方略将其任命为都元帅,与主帅阿术(兀良合台之子)同议军事,开始不断签发军马开往河南,并大规模地调集粮草和各种战略物资,为大举围攻襄阳做准备,而南宋方面的情报工作明显不力,竟然对此毫无察觉。
公元1268年九月,蒙军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阿术与刘整便率蒙、汉军来到襄樊之北,登上襄阳城外的虎头山观察地形。刘整曾在这里工作过多年,对这一带的自然条件非常熟悉,便献计在汉水东岸的白河口建置堡垒,以掐断宋军的粮道。阿术对此深以为然,于是蒙军开始在白河口构筑城寨。
当时的襄阳守将吕文焕是京湖制帅吕文德的六弟,对此极为恐惧,急忙遣使向驻军鄂州的吕文德告急,谁知吕文德竟然不信,只当吕文焕是在谎报军情,不由对来使破口大骂道:“告诉吕六,不要靠胡说来邀功请赏,襄、樊城坚池深、军粮储备可供十年之用,倘若刘整真敢在这里筑城,明年春天水涨之后,我会亲自带兵去取,不怕他不望风而逃。”(3)结果蒙军毫无阻拦地在白河口筑起堡垒,并从鹿门山下的榷场向樊城发起进攻,吕文德这才知道此事原来不假,更明白过来蒙古在榷场修堡筑垒的真实意图,不由惊悔交加,仰天大呼道:“误国者我也!”然后就想亲自带兵前去攻打,可是气急之下竟一病不起,又无法成行了。
(1)见《元史》列传第四十八《刘整传》
(2)见《元史》列传第三十六《郭侃传》
(3)见《续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八卷
日期:2010-07-01 11:41:53
第二节 襄阳争夺战
蒙军围攻襄阳的消息传至临安后,宋廷上下一片慌乱。襄阳控扼汉水中流,西接川陕、东临江汉、南通湘粤、北达宛洛,号称“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在南宋的整体防线布局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宋廷为确保襄阳不失,从得知蒙古大举进攻的那日起,就不断调兵遣将,试图解除襄阳之围,可是由于吕文德的托大,使宋军错失了出兵的最佳时机,蒙军已经在襄阳城外站稳了脚跟,因此南宋方面的一次次救援行动,全都徒劳无功。
早在蒙军刚在白河口筑城时,襄阳守将吕文焕就已经感到大事不妙,便急忙派人去鄂州向哥哥吕文德求援,当时吕文德手中有一支七万人的大军,如果能赶在蒙古修好城寨之前赶到襄阳,或许还能将蒙军赶走,不想吕文德竟误以为弟弟是为邀功请赏而谎报军情,不但不肯发兵,而倒将使者一顿臭骂。吕文焕等不到援军救助,只得被迫主动出击,试图捣毁蒙军的营寨,可是蒙古这次是大举进攻,单以襄阳城内的人马根本就不是对手,刚一出兵就被蒙军杀得大败,只好狼狈不堪地退回城中,其后再也不敢轻易出战。至此,蒙军已经彻底控制了襄樊地区的局势,随后又夺取了金刚台寨、青涧寨、大洪山、归州洞等战略要地,“连珠扎寨,围数十里不得通”(1),对襄、樊两城实施全面封锁。次年正月,蒙古主将阿术又亲自带兵深入宋境,扫荡了复州、德安府等地,俘虏万人而还,以此削弱襄樊两城的外围力量。与此同时,忽必烈为增强襄阳蒙军的攻击力,又派枢密副使史天泽和驸马忽剌出率两万兵马赴襄阳督战。
史天泽是忽必烈手下头号汉军大将,从军多年、立功无数,特别善长打攻坚战,他到襄阳之后,并不急于发起进攻,而是指挥蒙军对原有围城工事进行加固,增设据点、囤积粮草、加大纵深,在环城数十里内设置了多道防线,准备采用当年围困李璮的战法,将襄阳守军困死在城中。
这种战法虽然费时费力,但却行之有效,因为襄阳在南宋多年苦心经营之下,早已成为一座城高池深、牢不可破的坚强堡垒,即便攻打也很难奏效,何况此时南宋未遭大败,兵力并不算弱,如果蒙军因强攻而造成大量伤亡的话,就很难挡住南宋派来的援军,如此必将前功尽弃,所以还不如放弃攻城,占据各处交通要道,切断襄阳与外界的联系,使襄阳守军不战自乱。
南宋京湖制帅吕文德自从知道蒙军真来围城之后,每日都后悔不已,可是事已至此,光是悔恨也不能解决问题,他只好一面上报朝廷,又一面调兵遣将,准备赴襄阳解围。公元1269年三月,吕文德见汉江水涨,便急忙派部将张世杰、夏贵等人率水师溯汉水而上入援襄阳,可此时蒙军早已建好了工事,南宋几路援军虽然拼尽全力,但始终无法突破蒙军的防线,直到当年六月,汉江水位突涨,南宋沿江制置副使夏贵这才趁机率轻舟载着粮草衣物进至襄阳城下,因为害怕被蒙军截断归路,夏贵没敢进城,将这批物资交给守军后就马上离开,随后汉江水面就又被蒙军封锁。
好在进入七月之后,情况有了转机,当时连日以来天降大雨,致使汉江水位暴涨,将沿江的蒙古军营全部淹没,蒙军只得迁往高处安营,防线大多失效,蒙军只好勉强在汉水西岸建造了一座新城,用以阻挡宋军入援,夏贵便趁机率领五万大军,分乘三千艘战船,满载着各种战略物资,浩浩荡荡地溯汉水而上,准备从蒙古控制区内杀出一条血路,对襄阳进行一次大规模地补给。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