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宋——蒙宋金三国战记》
第59节作者:
英雄旗主 贾似道后期的专权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是他又开始倦政,十天八天也不肯入朝一次,每天都揽着娇妻美妾,或泛舟于西湖之上,或游戏与葛岭私第之中,朝中每天派人将文书抱到他家中,贾似道连看都不看,全部交给门客廖莹中、堂吏翁应龙处决,他本人则爬在地上都蟋蟀,还专门编写了一部《促织经》,介绍他斗蟋蟀的心得。
宋度宗与贾似道一对君臣,两个懒蛋,这么管理国家哪能有好?朝廷内外文恬武嬉,贪官污吏则趁机为所欲为,初时那点改革成就全部化为乌有,国家只能靠滥发纸币才能维持正常的财政运转,使通货膨胀现象日益严重,据《咸淳遗事》记载,度宗末年时,临安米价达到了每斗两贯六百文,是北宋末年开封陷落时的二倍,二百文十八界会子已经买不来一双草鞋,可见当时的通货膨胀已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南宋在如此昏君权相的统治下,朝政日益败坏、奸臣肆意横行,国民经济则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之中,亡国之相已一览无遗。而在其身侧,忽必烈君臣在经过数年的努力后,已逐渐平息了内乱,稳定了社会经济,使蒙古国在他们的领导之下愈加强大,对南宋发起新一轮进攻的时机也随之成熟了起来。
(1)见《宋史》本纪第四十四《理宗四》
(2)见《宋朝官吏制度》第二章《机构编制》第三节《两宋财政与扩编》
(3)见《南宋政治史》第六章《理宗朝的政治与对外关系》
(4)见《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四《刘应龙传》
(5)见《鹤山集》卷一九《内引奏事》
(6)见《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三《奸臣四。贾似道传》
(7)宋朝税收分夏、秋两季,故名“二税”。
(8)见《钱塘遗事》卷五《推排田亩》
(9)见《宋史》本纪第四十一《理宗一》
日期:2010-06-30 15:21:06
第十二章 喋血襄阳——一片孤城百万兵
第一节 刘整献策
就在师相贾似道不断用辞职的把戏将宋度宗玩弄于股掌之间时,蒙古南京路宣抚使刘整于公元1267年十一月奉召入朝,向忽必烈提出了以重兵围攻襄阳、从中路突破南宋长江防线的战略计划。
刘整是邓州穰城(今河南邓州市)人,早年曾为金国将领,金国灭亡前夕投靠了南宋,其后就一直在南宋军中效力。刘整在南宋当了三十余年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尽管没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帅,但名望也不算低,混得还是相当可以,他之所以走上叛变投敌的道路,跟贾似道推行“打算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刘整归宋以后,隶属在南宋名将孟珙麾下,归京湖制置司管辖。孟珙死后,京湖制置司换了几任大领导,对刘整的能力都还认可,但刘整的出身不好,他是金国投奔过来的将领,这在当时被称为“归正人”,很受同僚的歧视,别人立功升官都属正常,可放到刘整身上就很遭人妒忌,偏赶上刘整的能力又强,迁升始终不断,搞得好多人都为他患上了红眼病,刘整的同僚关系也因此始终都很紧张。
公元1250年三月,南宋名将李曾伯从广西转帅京湖,成了刘整的上司,他对刘整非常赏识,所以就在四年后转调四川时把刘整也带了过去,刘整的工作关系也从这时起,由京湖制置司转入四川制置司,其后刘整就一直在四川工作,并于公元1260年四月被升为潼川路安抚副使兼知泸州,成了副省级领导,也就更让人看了眼红。
就在刘整升任潼川路安抚副使之前,四川制置副使俞兴在嘉定府(今四川乐山)受到了蒙军围攻,情况十分危急,刘整闻讯之后立即带兵前去解围,将蒙军赶走。在这件事上,刘整无疑是帮了俞兴的大忙,所以满心以为俞兴必定会出城面谢,谁知俞兴做人十分白眼狼,非但不肯出城向他当面致谢,就连犒赏刘整军队的钱帛也不肯出,只派了一名属员带着几车羊酒出城慰问,明显就是糊弄人。刘整气得是暴跳如雷,立即命人将那名属员按到在地,暴打一百军棍,然后恨恨而去,从此两人的矛盾就变得公开化了。
没过多久,俞兴升任四川安抚制置使,成了刘整的顶头上司,于是开始对他实行报复,好在刘整虽然位在俞兴之下,但毕竟名位不低,俞兴也找不到太好的办法整他,只能是瞒报刘整的战功,而刘整的个性又比较强,始终不肯向俞兴屈服,两人的关系也就越闹越僵。可是到了第二年,贾似道为排除异己,便在军队系统中全面推行打算法,俞兴闻讯大喜,立即在当年四月派人到泸州,打算刘整军前的钱粮。
前文说过,“打算法”其实就是“整人法”,战争年代用这种办法整人,那就没有整不了的将领,刘整自知难逃报复,便急忙派人给俞兴送去一个金瓶,想让俞兴放自己一马,可是俞兴又不肯收,刘整只好跑到江陵府拜见俞兴之母,想请俞母在其中斡旋,可是这个后门又没能走通,刘整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冒着与俞兴公开决裂的风险,派使者赴临安申诉,请朝廷为自己做主,可是又迟迟得不到回信。至此,刘整已经逼得走投无路了,此时又传来消息,大将向士壁、曹世雄等人已经在“打算法”下落马,刘整自知万难逃过此劫,便于当年六月,以所辖泸州等十五个州郡、三十万户人口向蒙古投降。
刘整是南宋的著名战将,忽必烈对他的投降给与了高度重视,立即授刘整以夔府行省兼安抚使的要职,成为蒙古在川陕战场上的主要将领之一。公元1266年,忽必烈考虑到刘整深知宋军虚实,又将他升为南京路宣抚使,坐镇开封,对阵南宋的京湖制帅吕文德。次年十一月,刘整便借奉召入京之机,向忽必烈当面进言道:“宋主弱臣悖,立国一隅,今天启混一之机。臣愿效犬马劳,先攻襄阳,撤其扞蔽。”初时廷议反对声音不少,忽必烈也有些犹豫,刘整又进一步说道:“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邪!”这番言论正好迎合了忽必烈“思大有为于天下”的雄心壮志,于是便不再犹豫,当即说道:“朕意决矣。”(1)蒙古选择从中路大举进攻,将襄阳定为主攻方向的战略计划就此提上了日程。
蒙古将南宋的京湖战场定为重点进攻区域,有一个长期的摸索过程。其实早在宋蒙两国刚刚开战时,蒙军就曾攻占襄阳,可惜那时蒙军对襄阳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认识,所以未派重兵把守,不久就被宋军夺回。其后,蒙古在很多年里都把四川定为主攻方向,使襄阳所受到的压力大为减轻。
然而,蒙古国内一直有人对主攻四川的战略构想表示过异议,认为四川地势险阻,气候条件恶劣,不利于蒙军作战,如早在公元1259年,忽必烈在率军进攻鄂州途中,谋臣杜瑛就认为蒙哥大举进攻四川有欠妥当,不如全力攻打襄阳,然后“委戈下流,以捣其背,大业可定矣。”其后谋臣商挺也发表过相同看法,认为“蜀道险远,瘴疠时作,难必有功,万乘岂宜轻动”,对蒙哥主攻四川的前途表示担忧,结果还真不出商挺所料,蒙哥在当年夏天就命丧钓鱼城。第二年,忽必烈继承了汗位,这时又有汉军大将郭侃向他提出了从中路突破的主张,并明确指出应先攻襄阳,然后顺汉水而下进入长江直取临安,江淮、巴蜀必将不攻自破(2),这种观点跟刘整提出来的平宋策略基本相同,只是由于当时的时机并不成熟,所以没有马上被忽必烈采纳,其实刘整这次献策的内容,并没有超出前几人的建议范围,但由于此时的蒙古已经具备了大规模进攻南宋的条件和实力,因此刘整的策略很快就被忽必烈所采纳,一场旷日持久的襄阳争夺战也就随之打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