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史书闻鬼哭----正读 资治通鉴》
第35节作者:
夜读史书闻鬼哭 荆轲至咸阳,因王宠臣蒙嘉卑辞以求见,王大喜,朝服,设九宾而见之。荆轲奉图以进于王,图穷而匕首见,因把王袖而揕之;未至身,王惊起,袖绝。荆轲逐王,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操尺寸之兵,左右以手共搏之,且曰:“王负剑!”负剑,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匕首擿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遂体解荆轲以徇。王于是大怒,益发兵诣赵,就王翦以伐燕,与燕师、代师战于易水之西,大破之。
公元前二二六年
冬,十月,王翦拔蓟,燕王及太子率其精兵东保辽东,李信急追之。代王嘉遗燕王书,令杀太子丹以献。丹匿衍水中,燕王使使斩丹,欲以献王,王复进兵攻之。
公元前二二二年
大兴兵,使王贲攻辽东,虏燕王喜。
臣光曰: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召公之庙不祀忽诸,罪孰大焉!而论者或谓之贤,岂不过哉!
夫为国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是以官得其人,政得其节,百姓怀其德,四邻亲其义。夫如是,则国家安如磐石,炽如焱火。触之者碎,犯之者焦,虽有强bao之国,尚何足畏哉!丹释此不为,顾以万乘之国,决匹夫之怒,逞盗贼之谋,功隳身戮,社稷为墟,不亦悲哉!
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复言、重诺,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决腹,非勇也。要之,谋不远而动不义,其楚白公胜之流乎!
荆轲怀其豢养之私,不顾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故扬子论之,以要离为蛛蝥之靡,聂政为壮士之靡,荆轲为刺客之靡,皆不可谓之义。又曰:“荆轲,君子盗诸!”善哉!
“风啸啸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明知前面是死途,勇而行之、义而往之,其行、其义之目的先放一边,这等勇气、胆量不免让人敬服。有人谓荆柯之勇是匹夫之勇,荆柯之义是匹夫之义,作为刺客他就算得手,也合不上老秦已经张开的血盘大口,他此举并无益于燕国。对此,太子丹说得明白,此举最好的结果是劫持嬴政,让他把先前吃进去的骨头吐出来;次好之结果就是杀了嬴政,让秦国内外生乱。这两种情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并非无稽之谈,楚怀王被秦国拘禁,楚国马上另立新君,怕的就是怀王在秦国的控制下割让土地。燕昭王晏驾乐毅即刻奔赵,齐国因此复国,燕国也从此一蹶不振。在人治社会,法制听令于人情,一朝天子一朝臣,上面的人换了下面也要来一次大换血,轻一点是政府改组,重一点的血流成河。这方面,统治者越强势,其离开人民后引发的震动也越大。朱元璋当皇帝当成独夫,别人看他一眼都会浑身发抖,朱和尚驾崩后,他的儿子和孙子斗了个死去活来,大半个中国战乱不休。斯大林死后,他的接班人对他反攻倒算,朱笔一画在他脸上打了大叉叉,伟大导师几十年的政绩被一笔勾销,苏联国政为之一变。此时,嬴政上台近二十年,通过废仲父、逐太后、侵列国、灭韩赵等一系列动作,让他的个人威性达到了上台以来的顶峰。如果将其杀死在朝堂之上,秦国的一场政治危机将不可避免,出现太子丹预见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如果秦国内乱,列国合纵联合共同伐秦,历史会是什么模样?未可知也。当然历史是不容假设的,但以历史结果来说明荆柯此举无意义确实是有失偏颇了,刺杀行动的失败,并不能抹杀荆柯的政治胸怀和政治眼光。
荆柯绝非好勇斗狠的街头小混混,也非贪图名利的钻营之人。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樊於期,能在他的三言两语之下就以头相送,足见荆卿之人格魅力。太史公说,“荆卿好读书击剑”他曾“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可见,荆柯并不同于后世专以杀人为业的屠夫刺客,而是一个有自己政治抱负的读书人。生于乱世,书窗外的垒垒白骨和血海尸山,足以让每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迷茫困顿。小子愿意以最好的善意揣磨,荆柯此举的目的是想解列国倒悬之危,救万千小民于水火。因为连年战祸多因秦而起,天下对秦普遍怀有切齿之恨,不仅荆柯,当世之人恐怕都会自然而然地把天下大乱的责任安在老秦的头上。
荆柯在秦国的朝堂之上被当场正法,可悲可叹,其勇可嘉,其义可嘉。太史公说, “(荆卿曾)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於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三个大男人在闹市大哭,豪放至此、悲怆至此,非生于厮、长于厮,是无法感同身受的,现世专致名利的众生,又怎么可能读懂千年之前纵酒高歌、仗剑读书的荆卿之胸中块垒。但一股豪侠之气还是能穿透千年的故纸堆,足以帮我们照见这一代读书人的血性缺失、侠气缺失、责任缺失甚至是人性缺失。
司马老先生恶毒地把荆柯称为被人豢养的杀手,这是在骂荆卿是没有脑子的牛马猪狗,岂不知他自己正是老赵家豢养起来的胆小文人。老头笔剑合一,专骂行为逾矩的狂徒,对于特立独行的人,老头看不惯,理解不了。对比他的老前辈太史公,司马光显得心胸狭隘、气短胆小,他只容得下书斋的方寸之地,容不下蜷曲身体的芸芸众生。正人君子的司马老先生言必称忠义,但你真要让他去为国报效,他又行必思祖宗七族,没有危险的时候他忠君爱国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万一亡国失身之危降临,他就躲到家里供奉祖先。忠与孝成了他们这些正人君子的护身符,两样轮着拿到手里,反正他们永远正确、永远光荣。你和讲为国的时候,他和你谈七族;你维护家园的时候,他又是一通爱国的大道理。他们并不因事而言,而是因人而言,看不惯你随便找个理由就能骂死你,真理的武器库里他们的杀手锏最多、最先进。太史公眼里的荆卿,在他看来不过一介狂徒匹夫,这样具有反抗精神人一多,不好管理嘛。小民最好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顺民,武器绝对是不能有的,书要读他们精心划定删改的内容,这样才能方便他们统治和上下其手。另外,燕国是否灭亡与荆柯行动之失败并无直接关系,有无此举灭燕都是势在必行,只是此举更加坚定了老秦灭燕的决心、速度。司马老先生把燕国灭亡的责任也让刺秦来承担,明显是睁眼说瞎话。太子丹和荆柯在地下怕与老头要有笔墨战争要打。
燕国是周王室之后,于公元前11世纪由天子分封。燕之国姓为姬姓,其开国君主是周文王之子召公奭。燕国共历八百余年,于公元前222前亡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