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钞与官妓--解密朱熹弹劾唐仲友的真相》
第22节

作者: 古董商谈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2-07 13:02:58
  高文虎心想,你是一把手,好,算你狠,这会你说了算,现在我忍着。高文虎将这些“抵触”都深藏起来,记在帐上,等待秋后的那一天与唐仲友一把清算。
  唐仲友并不在乎任何人的小动作,这个内心孤傲的文人,骨子里透着一股固执。即使有人在此时告诉他,你得小心高文虎。我想,唐仲友也是不屑一顾的。因为他所行之事在体制之内,于民有益,这是地方官的大局观。
  那些知录、库使监、税监之类更是默不作声,个个抱着不得罪领导的原则,心想,反正有钱你就刻吧,碍我啥事?没钱看你拿啥刻。
  事实也是如此,很快就没钱了。

  修先圣庙需要钱(虽然有乡绅出大部分资金)、架桥需要钱、刻书需要钱……唐仲友被钱困住了。修庙虽然已经交由临海县府去操办,架桥也展开了借钱活动,可这刻书总不能再向乡绅借钱吧?
  刻工发不出工资、昂贵的纸张没钱去买,只有四个字:被迫停工!
  唐仲友想,要想继续刻书就得自己想办法解决。
  唐仲友盯着台前的《韩昌黎集》、《中说》与《后典丽赋》陷入了沉思中。这是他的习惯,遇事不爱与人相商,而是自己苦思。
  他能想出办法吗?
  唐仲友暗忖,办法总是人想的,只要去想总会有的!
  想了几日,唐仲友动笔给他婺州老家的族兄弟写了封信。

  唐大人的信件刚发出,蒋辉来了。原来蒋辉见停工空了,逮着机会便对唐仲友说,他想回老家义乌看看去,因为离家三年了,也不知家中父母可好。唐仲友说,你是犯人怎么能回家?蒋辉便哭丧着脸说,唐大人,您看我刻了这么多书以及老乡的份上就放我回去一趟吧,再说了,我那酒坊的活不是一直有人在替着么。
  唐仲友没心情和蒋辉讨论这个问题,所以他冷冷地说,等书刻完再说吧。
  蒋辉不解地问,不是没钱刻书了吗?
  谁说的?只是暂停,马上就会重新开工!
  蒋辉悻悻地走了,他对这个冷漠的老乡不理解,既然爱我的刻字技术为何又不关照我这个人?你还不如一个异乡人的沈揆。蒋辉还是不了解他这个外表冷默的老乡,关照有时不是流于口上,而是心间。
  说了半天我差点忘了说一件事,南宋刻书的费用很高吗?这个问题不能不说清楚,否则会让人误会。因为现在人印几本不要刊号的书实在是算不了什么大手笔,要是政府来印更是九牛一毛。但在南宋就不同了,且听我分析。
  日期:2012-12-17 19:44:25
  说了半天我差点忘了说一件事,南宋刻书的费用很高吗?这个问题不能不说清楚,否则会让人误会。因为现在人印几本不要刊号的书实在是算不了什么大手笔,要是政府来印更是九牛一毛。但在南宋就不同了,且听我分析。
  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极为复杂,大致可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若干程序。主要工序为备料、雕版、印刷、装帧。备料,即制版、备纸、备墨;雕版,即写版、校正、上版、雕刻;刷印与套色;装帧。相应的工种为写工、刻工、印工、装订工。

  印书的工艺流程,通俗来说就是先在一张比较薄的纸上写上字,反贴在木板上,雕刻工根据纸张再把“反”字刻出,然后在刻好的板上加墨、铺纸印刷。可以说,印一部书,就是从事一项重大工程,耗资当然不会少。书的价位根据用纸的不同而大大不同。比如宣纸、桑皮纸、麻沙纸、白棉纸等价位相差大。
  对了,还有两个字也必须事先解释一下,一个是“卷”,一个是“册”。
  比如《荀子》二十卷、《昌黎先生集》四十卷,这里的“卷”是什么意思呢?按照惯性思维,我们会理解为“本”,一卷就一本,二十卷一部的书就为二十本。其实并不是这样。
  大诗人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宋代刘彝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里的“卷”都是指“卷书”,并非“本”的意思。中国最早的书是卷本,而非册本,就是说,书是以卷的形式装裱的,如同书画。读时展开,不读时卷起。所以“卷”就成了书数量上的一个量词。慢慢演变后,书的装裱方式发生了改变,由卷本发展成册页式。此时的卷不再是书数量上的量词,取而代之的是“册”。也就是说,一册书中可以含有多卷。现在,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章”,比如第一章,第二章之类(这样的说法只能是简单理解,并不是十分精确)。

  “册”是个象形字,它的来源就是串起来的竹简、木简之类。当书的量词从“卷”演化到“册”时,我们注意到,“册”的原义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最原始的含义。
  现在,我们可以综述一下这几个字的概念,打个比方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部书有十二卷共印了六册”,翻译成现在的语言即是“一套书有十二章节一共印了六本”。
  继续往下说宋书的雕版印刷费用问题。
  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六记载,北宋印造《续世说》一部,计六册,合用工食等钱如后:
  一印造纸墨工食钱,共五百三十四文足(大纸一百六十五张,计钱三十文足;工墨钱,计二百零四文足。)
  一裱褙青纸物料工食钱,共二百八十一文足(大青白纸共九张,计钱六十六文足;面蜡工钱,计二百一十五文足。)
  以上共用钱八百一十五文足。

  注意,这里的815文钱(每部六册的费用)中还没包括制版与与雕版应当分当的成钱费。具体每部要分摊多少还得看印数的多少来定。宋时的木版一般不会印数太多,我们权衡一下,成本价为900文上下是要的。
  据李致忠计算过,每部南宋《大易粹言》(二十册)成本为3贯290文。南宋时一贯为770文,换算后为2600文。
  这样的一套书的制作成本在今天是个什么概念?如何折算?
  你们可以先算算,下次更新再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