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首相的故事——徐阶的隐忍、高拱的傲骨、张居正的勃发》
第45节作者:
任平生如是说 日期:2013-11-12 23:21:25
有一回,严世蕃碰着了高拱和陈以勤,也没把他俩放在眼里,便随口问道:“听说裕王殿下对家大人不满,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没事找事,高拱梗了一下,正准备找话岔开话头,却听见一旁的陈以勤应声回答:“国本早就默定了!裕王殿下的讳字,从后从土,是土地之主,这是皇上的意思。”
然后转头看了看高拱,继续说道:“亲王的讲官,旧例只用检讨,但是裕王府的讲官兼用了编修,独与诸王不同,这是相辅的意思。”
先是从名分上作了解释,最后还有一句狠的:“裕王殿下常说今首辅大人是社稷之臣,敢问您的话是从何而来?”
这话说得太有技巧性,很简单,裕王到底是不是储君,你自己去想,我们尊敬你,你最好也别惹我们!
摆事实,讲利害,人家说的有理有力。严世蕃碰了这么一个软钉子,干笑了两声,没说别的,转身走了。
嘉靖三十二年(1553),裕王在自己的府邸大婚,娶了一位姓李的女子,并册封了王妃。
这一年,高拱完成了一篇经济论文,叫做《铸钱议》。值得一说的是,他在里面写到了这样一句话:“物有赢缩,而钱与之上下;钱贵则物贱,钱贱则物贵。”
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今天经济学上常说的“货币与商品的价值关系”。而更厉害的是,在文中高拱还透露着“经济决定政治”的合理因素。
要知道,当时正处于小农经济,农业才是国家的根本,这个观点是资本主义出现之后才发展起来的。说明高拱已经捕捉到了时下刚萌发的商品经济,这已经够前卫了。
高拱是明代的理财能臣,他的财政手段适宜又可行,不抑制商业又并重农业。而在张居正改革时期的许多货币、财政和贸易政策,都是从高拱这里继承发展来的。
这几年时间,高拱给裕王讲读经义,传道授业解惑,并把自己的务实思想灌输给这唯一的学生。
可是,这么好的老师,却没听说过裕王的学问有多么的出彩。那是因为高老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这个,而裕王的心思也不在这个上面。倒是高拱后来把讲义整理出来,集成了一本书,叫做《日进直讲》,它里面含有许多针砭时弊的内容。
日期:2013-11-13 16:20:43
当时最揪心的,是储位之争。最忧心的,是裕王,而最操心的,是高拱。具体的是这样一段描述:“穆宗为裕王,出阁讲学,居外府,公(高拱)为讲官,反复开导,王目瞩而心仪之。时人心汹汹,王日怀叵测。两府杂居,谗言肆出。公周旋府邸,竭力尽心,王深倚重之。”
户部的官员也很会看客下菜碟,裕王府的岁禄、赏赐一直拖啊拖,拖了三年多,没人给发放。而裕王呢,自然也不敢去找老爹投诉。
高拱的职务有限,不归他管,也没辙。但高拱知道该求谁,于是,他只好找裕王合计一下,凑点钱去给严世蕃送礼,他爷儿俩是大小丞相嘛。
可裕王府实在是拮据得很,搜牙刮缝,才凑整了一千五百两银子。就这么多了,高拱给严世蕃送去,再赔上几句好话。
这位未来皇帝给严世蕃行贿后,户部得到了示意,才将三年没发的岁禄补了下来。
一千五百两银子,对严大贪来说,实在算不上什么,但他满意地收下了。事后严世蕃每每向人夸口道:“天子的儿子都要求助于我呀!”你看,这人就是这么狂妄。
高拱周旋于王府和各衙门之间,多方调护,料理王府事务。就像袋鼠妈妈一样,呵护着裕王,高拱不断地教导他,要恭谨孝义,要低调稳重,这些总是最安全的。
他反复地开导裕王,你要有信心,就算所有人都不看好你,不是还有我吗。你要敞开心地,去体察民情,多了解百姓的疾苦。
你知道,人在脆弱的时候,别的都不重要了,最需要的只是一个精神支撑,一个人,一句话就够了。
春夏秋冬,一年一岁,始终有高老师挺在他身边,使得裕王那颗安全感奇缺的心,得到了最好的抚慰。外界的流言蜚语满天,群臣的猜测议论种种,嘉靖的态度时阴时晴······即使外面波浪滔天,裕王府也是别样的风平浪静。
因为,一切都在高拱身上。
与此同时,裕王也迅速成长,他为人平和,待人真诚,虽然有些木讷,却也不失体面。这使得裕王在竞争中加分不少,谁会对这样的孩子说不呢?裕王也确信了一个真理,高老师是最好的,谁也比不上,而自己,一定要听高老师的话。
嘉靖三十七年(1558)八月,高拱参与主持顺天府乡试。十一月,九年考满,升任高拱为翰林院侍讲学士。
到这时,裕王的地位已渐渐地稳固,所谓休戚与共,高拱的能力也开始得到内外大臣的认可。
知道怎么种蘑菇吧?是这样,把菌种扔在菌基里,浇上大粪,蒙块破布,然后放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别去动他。等过一段时间再去看,蘑菇一准儿长得又肥又大,非常喜人。
其实,大多数人才就是这样炼成的,十多年来,没人注意有高拱这样一个人,但他愣是做出了业绩。困境是财富,如果你自暴自弃,只是着急抱怨,频频跳槽,却干不好手头的事情,那就拉倒了,永远在大粪底下呆着吧。
高拱就是这样,在暗无天日的环境里,做出了吸引人眼球的业绩。所有人都看到了,是高拱竭心尽力,处处维护裕王,把一只潜力股打造成了绩优股。随着裕王在储位之争中占据了优势,很多朝廷大员开始有意地拉拢起高拱。
日期:2013-11-13 17:35:37
当时有比储位之争更激烈的,是内阁倾轧。从嘉靖三十一年(1552)往后的十年里,徐阶与严嵩正暗地里较劲,展开了拉锯战。
顶级的政治斗争就像这样,大人物在台面上说说笑笑,不当回事,手底下成千上万的人就得玩了命,朝廷里的官员死的死,撤的撤,一批一批地换血,基本上躺着都中枪。而高拱也展现出了做中间派的能力,他泰然往返于这二人之间,公事公办,私事私了,未见对谁有所厚薄。同时,高拱也不是一个低声下气的人。
有一回,与严嵩在府上宴请宾客。到场的有各级官员,有江西的乡绅客旅,也有高拱。
客人们熙熙攘攘的一堂,当听见“首辅大人到”这一嗓子之后,大家都动作一致地,屏气凝神,躬身哈腰,恭候着严首辅出席讲话。
就在严嵩昂首阔步走进大堂时,高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一下子把大伙儿都笑愣了。严嵩也不知这是唱的哪一出,忙问道:“你为何发笑啊?”
高拱收住了笑声,正了正身,答道:“刚才看您出来,诸君都是表情严肃,躬身静候。在下忽然想起了韩昌黎《斗鸡行》里的两句‘大鸡昂然来,小鸡悚而待’。”
严嵩一听把自己比作成鸡了,并没有发火,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引来满堂欢松的气氛。
当然了,高拱把众人比作大鸡小鸡,是在调侃同僚们的卑下和严嵩的傲慢,这实在有些不太合适。不过,也得说,开玩笑要分人,那是因为严嵩很有才华,是一个在生活小事上开得起玩笑的人。
日期:2013-11-13 19:13:27
这一段甘苦自知
嘉靖三十九年(1560),经大学士严嵩、徐阶推荐,高拱升任太常寺卿兼任国子监祭酒。同年十月,湖广德安的景王府建成,嘉靖让景王赶紧去封地(就藩),直到次年二月,景王赖不下去了,只得认命,去了封地。
就此,高拱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
一个不苟言笑的长者,一个木讷怯懦的青年,屋里的翻书声静静悄悄,窗外的麻雀在叽叽喳喳,时间仿佛定格在了这帧画面上。
千里搭长棚,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九年一晃儿过去了,回忆起来挺短的,这些年和裕王的同甘共苦,却永远记在了心底。
这一天,高拱正收拾书本物什,要离开裕王府了。离别总是让人难过,即便是高拱这样的硬汉,也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裕王更是哽咽不能言语,紧紧握着高老师的手,久久不肯作别。
两个人在最艰难的岁月里相互扶持,已经远远超出了师生和以后的君臣关系,而成为互相信任,患难与共的朋友。
好了,该做的我们都做到了。
在高拱离开后,裕王每每思念过甚,就多次亲自写上“启发弘多”、“怀贤”、“忠贞”等字样赠送给老师。而且,王府内一应事务,无论大小,都会派人去询问高拱。
高拱打心底感到欣慰,仍尽心尽力地帮衬裕王。
在国子监祭酒任上做了不到两年,高拱颇有些心得,总结出了一套因人施教、宽严适宜的教学方法,把国子监办得有声有色。
不过,取得的教学成绩不是最主要的收获,高拱在这一任上找到了一个值得深交、可以谈论理想的人。因为,他的下属、时任国子监司业叫张居正。
从前,高拱一直教导着裕王,做人要低调,要收敛,但他自己却是个内心十分张扬的人,一定要干一番大事。因而,当下仍处身于这样不明朗的政局里,胸中难免偶尔会有点小抑郁。
一个秋天的日子,天朗气清,阳光和煦,正是出去玩的好时候。何不约上一两个知心朋友,出去散散心呢?
于是,高拱第一个想到了张居正。这原因很简单,高拱没几个真正的朋友,而且,别的人他都瞧不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