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有刘备刘大哥。
“玄德见了,慌忙摇手送目。关公见兄如此,便不敢动”
过后回到城中,云长不解,刘大哥便用投鼠忌器的成语对制止其袭杀曹操之事进行了深度分析。
“投鼠忌器。操与帝相离只一马头,其心腹之人,周回拥侍;吾弟若逞一时之怒,轻有举动,倘事不成,有伤天子,罪反坐我等矣”
关羽的回答很有意思:“今日不杀此贼,后必为祸”——言下之意,似有一些对刘大哥的不满呢。
而刘大哥则慎重的表示:“且宜秘之,不可轻言。”
之后,便是青梅煮酒论英雄,以及衣带诏事件被曹操发现,刘备领兵逃到袁绍那去了的事情。
鉴于《三国演义》乃历史小说,“许田围猎”事件之真实性不能全听老罗的话,看正史《三国志》中,正好也有相关记载:
“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及在夏口,飘飖江渚,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备曰: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邪!”
看来许田围猎之时关羽欲袭杀曹操,似真有其事。而刘备之所以阻止,以《三国志》的说法,是为国家可惜人才,“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这给自己找下台的糟糕之语,当然没有“投鼠忌器”来的合理了。
即便老罗未写许田围猎之事,仅《三国志》的这段记载,也不难推断刘备当时阻止关羽,“投鼠忌器”最大的顾虑,决然不是那废物汉献帝,而是他们三兄弟!
当时跟着汉献帝去打猎的,实际上都是曹家军,地盘也是在曹操老巢许昌旁边的一个屯田之地,即便关羽真有能耐一刀结果了曹贼,试问他们有可能活命逃出许昌吗?恐怕只会瞬间被曹操愤怒的手下射成刺猬或者砍作肉泥。别扯什么关张万人敌,他们再能打,也打不过千军万马。事实上,只消几百弓弩手,就足以将这万人敌给解决了。
刘大哥的志向是在他的带领下“兴复汉室”,怎么可能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提前断送了性命?前面被袁绍袁术鄙视都能忍下去,此时被曹操当做英雄对待又如何忍不得?再说那汉献帝也不是什么好鸟,皇叔是白叫的么?叫了就立马将你挟持起来当做对付曹操的武器,你不想死,他逼着你去为他死。
刘大哥绝对不会去送死。
即便刘备一时中风,没有给关羽及时发出“投鼠忌器”的红灯信号,那么以关羽的武力,又是否有可能袭杀曹操呢?
《三国志》称关羽“万人之敌也”,秒杀颜良也出自正史,“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三国演义》中更是神化成了仅次于吕布的强霸存在。
即便如此,以当时的情景,关羽袭杀曹操的成功几率,却几乎为零。
曹操本人那高达97的武力就不说了,单说此时跟在曹操周围护卫的猛将,就有许诸、典韦、张辽、徐晃、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近十员,这些都不是什么善类,个个也都有“万人敌”或者“千人敌”的武艺。就算是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关羽发动类似于袭杀颜良的突然攻击,至少也得解决其中一两个高手,才能获得攻击曹操的机会,只是那时曹操必然逃远了,护卫的众将也会反应过来,刘关张三兄弟休矣……
何况,这许田围猎,本来就是曹操的圈套,说不定其真实的意图,就是要引诱急躁的关张二人犯险,进而寻到机会提前将刘备这一势力给灭了呢。
袭杀曹操,谈何容易啊。
日期:2014-07-15 13:15:47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此成语从熟悉程度上来讲,当属于大众成语之一。然而从其字面意思来讲,则又是相当令人费解——“叶公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丢了魂似的。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大多含贬义”(《现代汉语词典》)——表面上爱好,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如此作为的人,多了去了,而且这也算不得什么大的毛病,何来被降低到贬义之说?贬的是什么呢?就贬叶公那没有贯彻到底的爱好劲儿?实在牵强。
此乃一人人都认识,实际上却人人都不大明白的奇怪成语。
此语出处也是说法颇多,北宋类书(古代的图书目录信息汇编)《太平御览》称,叶公好龙的典故出自于《庄子》,只是不知为何北宋之后的《庄子》中,便不见了此故事。清朝末年学者马国瀚所著专门收集散佚典籍的《玉函山房辑佚书》则称,此典故乃是源于战国时期韩国丞相申不害所著《申子》一书。目前可确定的最早出处,则是西汉学者刘向所著《新序》一书,而这个目前最早出处关于“叶公好龙”的完整记载,又是颇令人寻味的另外一种腔调: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说: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说: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原来是孔子的弟子子张想去鲁哀公那里讨生活,结果不被待见,羞恼之下,说了这么个故事出来讽刺鲁哀公。
暂且不管那子张是出于为国为民还是为自己那点小心胸搬出“叶公好龙”,先来看看,此故事,到底是子张或者某人编造,还是确有其事?
分析从叶公开始。
直接去看那《论语》,不料竟然真有叶公一人。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第七?述而篇》)
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的情况,子路竟然答不上来(大约是不知道该老实回答还是加工一番再回答),没料到孔子得知后竟然来了番自吹,看来孔子他老人家定然是有所期许于叶公,不然何来这样厚的脸皮?
果然,在后面的《论语第十三?子路篇》)中,就有了叶公与孔子的一番“畅谈”: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叶公问为政之道,孔子称为政之道就是让远近的人都快乐。这种看似没什么毛病的回答却也是没什么实际内容的假大空,即正确的废话,墨子曾对此犀利的表示:“叶公子高岂不知善为政者之远者近者而旧者新者哉?而所以为之,若之何也?不以人所不智告之,而以所智告之,故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