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灵》
第10节

作者: 若舟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今年的清明,八桂儿女注定要以歌当哭。百灵鸟以歌当哭,金凤凰以歌当哭,青秀山以歌当哭,望仙坡以歌当哭。没有泪滴,泪滴都化作了歌声,没有叹息,叹息都化作歌声。所有这些扎着堆儿的歌声,不为别的,只为最后汇成一首送别曲,陪伴大家既熟悉又喜爱的民族歌手——古笛,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地穿过清明的重云,穿过清明的苦雨。
  千百年来,这个酷爱歌唱的民族,这片叫做歌海的家乡,就这样送走了一位又一位望山唱山、望水唱水的歌手。今年的清明,依然如此,他们要用民族最高的礼遇,以歌当哭,来为站在黄山上深情吟唱“哪片是我故乡云”的民族歌手古笛送行。
  (待续)
  日期:2014-04-18 09:08:50
  (更新)
  当今当下,这个用铜鼓搭歌台的南宁,这个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紧握南国的红豆,手捧绿城的朱槿花,要用城市最纯朴的方式,来为他们无比敬重的民族歌手以歌当哭地送上一程!他们知道,古笛深爱着这座故乡的城市,深爱着这个城市的故乡。他们知道,古笛一生谨言慎行,勤勉真诚,是这座城市合格的市民,是这片故土优秀的儿子。“只有嘴巴抢不去,留着还要唱山歌”这是刘三姐在深情歌唱,更是古笛在用心歌唱。

  此时此刻,作为您的一位迟到的学生,我也要学着用您教的以歌当哭来为您送行,来向您作最后的倾诉。热土之约、 心灵之约,是您把我召唤到您的身边的。仿佛前世有缘,好像命中注定,我会遇上您这位壮家的贵人。您用仁爱之心,收下了一个漂泊之徒,您用温情之怀,挽留了一颗流浪的心。于是,我向您学习,学做人、学感恩、学写歌、学唱诗。上穹下渊,古往今来,您给我讲布洛陀的传奇、讲黑衣壮的稀奇、讲刘三姐的神奇。民俗乡情,南疆沃野,您给我讲句町铜棺的故事、讲骆越铜鼓的盛事、讲花山岩画的美事、讲北部湾潮汐的大事。

  今天,当您要驾鹤仙去,永远地离学生而去。作为您迟到的学生,关门弟子,我怎么能不在这清明的细雨中长歌当哭呢?我知道,82个春夏秋冬,您太累了,那只握笔的手累,那颗负重的心累,那副被病魔折腾的身板累,那缕牵挂壮乡的灵魂累。您就踏踏实实地安息吧,您就无牵无挂地仙去吧。去与您神往的刘三姐对歌,去唱您那永远的天籁。

  此情此景,让我想要为您砌一座高高的歌碑。我想,这也是每一个八桂儿女的夙愿吧!那么,就让我们用以歌当哭的心情,请出民族长老之手。先拿您参与改编的民间歌舞剧《刘三姐》来奠基,然后用您创作的唱诗一首一首砌起来。《歌的家乡》、《家乡有流蜜的河》、《青山里流出一条红水河》、《羊角追》、《拉木歌》、《山歌》、《毛主席来到我广西》、《漓江谣》、《甜甜的乡情》、《赶圩归来呵哩哩》等等等等。这些会唱歌的砖石,挂上这用清明雨水搅拌的深情的泥浆,一层一层地砌,直砌过那山峰,直砌上那云霄。清明雨后见彩虹,那高高的歌碑将会永远矗立在壮乡各族人民的心中!

  稀里哗啦的清明雨声中,谁在执捧指挥这场八桂音乐盛会呢?借天公美意,以歌当哭送恩师——古笛先生,请您一路走好!
  这些天,先后收到了你的生前好友王云高先生写给你的悼念文章《笛古送古笛》,幽默有趣的文笔,让忧伤变成了欣喜。你的忘年交学生张冰辉写给你的文章《清明雨》,深情而优美。你的学生梁绍武和黄灿写给你的文章,他们与你交往很深,文章自然也就份量很重。所有这些悼念你的文章,都在寻找报刊发表,或发表在天地之间。
  (待续)
  日期:2014-04-19 09:29:46
  (更新)

  2013年4月13日 星期天 多云有雨
  今天,黎明时分,你踏着云海而来,溅起了光阴的浪花。我听得见你的脚步,却看不见你的身影。你有些得意地说:“别再瞪你的眼珠子了,我的身体已化作你向往的那面铜鼓了!”
  我有些诧异,但并不失望。真的,我看见一面金灿灿的铜鼓了。铜鼓扭动着丰满的身姿,拨开黎明铺开的薄云,欲升不升,欲腾不腾。你爽朗地开声:“若舟,我今天化作铜鼓,是代表我的先人来与你对话的。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来追逐和探寻这面古往今来的铜鼓吧!”
  你的话音未落,就从天边飞过来一件百鸟衣,毛绒绒却闪烁着金属的七彩光芒。你异常兴奋地说:“穿上吧,只有穿上了百鸟衣,你才能追得上铜鼓的脚步!”

  我双手捧起百鸟衣,正想仔细端详它的神奇,百鸟衣自动地穿在了我的身上。感觉是那样的柔软,那样的合身,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同时,我的身体开始飘起来,像宇航员在太空仓的感觉,却没有丝毫的失重感。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变成太空人了。
  “哈哈哈,太空人!若舟啊,你比太空人更自在!此时此刻,你的身体像你的思绪一样自由了!飞翔你的身心吧,去破译壮乡铜鼓的奥秘!”你从升腾的铜鼓中,发出开怀的笑声。
  我真的飞起来了,飘在天上如同浮在水上,双手把握方向,目光所及,行踪所至。我追随那面金灿灿的铜鼓,开始了随心所欲的飞翔。
  飞呀,飞呀,飞过一座座叠翠的山岭,飞过一条条飞银的江河。今日高楼林立的城镇变成了远古树木支起的茅草屋;今天有些浑浊的空气,变得越来越清新纯净。终于,铜鼓在一片冒着炭火柴烟的山岭停下来了,我的双脚也站在山岭之上。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但我眼前金灿灿的铜鼓却像回到“快乐老家”那样开心快乐。
  我仔细环顾这片山岭,清一色的丹霞地貌,被四野绿色的大地轻轻地簇拥。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曾经造访过的北流铜石岭,像!又不像!是!又不是!
  我造访过的铜石岭,以丹霞地貌的神奇雄冠岭南,又以岭南王曾经在这里开炉冶铜,铸造铜鼓,奇盖南国。
  金灿灿的铜鼓又开始发声了:“像!又不像!是!又不是!这就对了!为什么造访铜石岭,就会想到岭南王!为什么想到岭南王,就一定会想到铜鼓!”

  金灿灿的铜鼓一会儿蹦到天上,一会儿靠在岭上,我也目不转睛的追随着金灿灿铜鼓,一会儿想想今天,一会儿想想远古。渐渐地有一幅画卷铺展在我的眼前:一位身穿盔甲的将军站在山岭上向四处眺望,岭上炭火柴烟四起,每一个角落都忙碌着铸铜、敲打铜鼓的身影。这些人光着膀子挥汗如雨,有的正在敲打,有的把敲打好的铜鼓抬到威武的将军身边,请将军验收。岭下大地一片苍绿葳蕤,其间驻扎着千军万马。这支队伍军容整齐,有的在空地上操练,有的在村落边聚集。

  从这幅画卷中,我仿佛读到了南疆壮乡曾经刀光剑影的历史,仿佛读到了一代岭南王曾经开疆拓土的雄姿。仿佛读到了广西的铜鼓从这里一面面走向世界,仿佛读到了天下铜鼓王第一次在这里敲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