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首相的故事——徐阶的隐忍、高拱的傲骨、张居正的勃发》
第51节作者:
任平生如是说 日期:2013-11-17 14:32:15
徐阶拟定遗诏时,完全把阁员晾在了一边,却用了一个四品侍读学士,竟然还是张居正!简直是岂有此理!
次辅李春芳性情温和,没闹什么意见。
当时在内阁值班的是郭朴,他接到了遗诏,差点跳了起来,大吼道:“徐公毁谤先帝,当斩!”
一旁的高拱也点点头,接茬儿忿怒地说道:“先帝是英主,在位四十五年来所作所为,并不都是过错。而当今皇上是先帝的亲儿子,不是别人,三十岁登基,并非幼小。这样强迫皇上将先帝的罪过昭示天下,将置先帝于何处?再者,当初先帝本来就想停止斋醮,是谁建议重修紫皇殿的?难道这都是先帝的罪过吗?那土木之事,一丈一尺,都是他徐家父子策画的,难道这也要归罪于先帝?在先帝生前一味谄媚,在身后便肆意诋毁,真令人心寒呐!”
一番话说得绘声绘色,说完,还跟一旁的郭朴配合着抹了一把伤心的泪水。
一口一个先帝,这显然不是高拱对嘉靖多么有感情,他巴不得嘉靖早点死,让裕王即位呢。只不过是拿着死皇帝当幌子,痛斥了老油条,嘴上出了一口恶气。
只是,这番话并没有改变多少人对徐阶的支持。
接着,在登极赏军大典上,高拱和徐阶又一次严重分歧。
新皇帝登基时要赏赐军队,这是从正统元年(1436)开始的惯例。嘉靖即位时国库还算富余,他本人又好面子,便将原定的赏赐又翻了一番。
这就麻烦了,举个很类似的例子,比如你经常做慈善,但突然有一天你穷了,不做了,就有人会骂你。徐阶就处于这种情况,也不能得罪军方,便下令按照嘉靖时的标准置办。
高拱当即反对道:“先帝是以藩王入继大统,且当时国库殷实,故可以加倍。但是现在国库根本承受不起这项耗费,不如按照正统时的标准行事,那就可以剩下一半的钱,只要二百万两银子就够了。”
这话虽然说的不合时宜,但高拱说得对,当时确实财政困难,国库拿不出那么多钱,因为钱都让嘉靖给败光了。
据说,光炼丹原料每年就要花费二十万两白银,更别说其他的。现代人对古代的银子可能没有清晰的概念,只见电视剧中人物在小饭馆里吃顿饭,动不动就几百上千两银子。那是纯胡扯。就按当时的购买力折算,一两银子大致相当于今天人民币六七百块钱,谁吃一顿饭要几十万?用公款的除外······
当时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也不过二两多银子,嘉靖把百姓折腾得家家穷得干净,拿什么赏军?
但是,高拱的建议无效,徐阶才不会去得罪人,直接驳回。最终,赏赐沿袭嘉靖时的标准发放,后果则是当年的财政就闹了严重的赤字。
再有,一次廷议,众言官为了该不该拟去一个大臣的问题争执不下。
徐阶不愿意开罪言官中的任何一方,就提了个主意,让皇帝决定大臣的去留好了。
让大领导拿主意,这不好吗?不好。隆庆生性缺乏主见,又刚登基不久,哪能做得了人事决策。
高拱再一次表示不同意,说道:“不能开‘恭请上裁’的先例。先帝历久执政,通达国体,故可以请上裁。而今皇上即位还没有几天,怎么能清楚群臣谁贤谁不肖?让皇上裁定,皇上必定难以决断,恐怕只能询问身边的人。长此以往,天下大事恐怕就要被宵小把持了。”
还是得说,高拱说得对,只是容易得罪人,得不到朝臣的支持。
结果,还是徐阶胜利,最终请了上裁。
高拱就事论事,不怕得罪人,多次与徐阶冲突,两人的矛盾也更加公开化。内阁里的这点事儿,朝廷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虽然徐阶总能压倒高拱,但在内阁里有郭朴应和,朝堂上有皇帝信任,这样的明争徐阶越来越吃力。紧急时刻,必须拉一个自己人入阁。
不过,到这时候,也该他入阁了。
日期:2013-11-17 18:57:36
张居正
隆庆元年(1567)二月,陈以勤升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张居正升任吏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正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张居正也走进了权力的中心。
张居正(1525~1582),幼名张白圭,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人(今属湖北荆州市)。
明只一帝,太祖高皇帝是也;明只一相,张居正是也。
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梁启超
宰相之杰。 ——李贽
也有人说,明朝享国276年,那后面的76年便是拜张居正所赐,等等等等。
几乎每一个读过明史的人,一定读过张居正,每一个读过张居正的人,都会对他、对他的成就由衷地赞叹,并不吝给出极高的评价。
我也去凑一把热闹,张居正是一个有缺点、不一样、敢做事的人。
这里还有张居正的一句话:“得失毁誉关头若打不破,天下无一事可为者。”
这句话翻译过来十分发人深省:若做事太在乎一时的得与失、毁与誉,那什么事也做不成。
政客做事,是为了下一次选举;政治家做事,是为了下一代人。如果要给徐阶一个定位的话,应该更接近于一个顶级的政客。
而张居正,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最卓越的内阁首辅,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
前面的内阁倾轧,官场争斗,可谓是你死我活,头破血流,各路人马先后粉墨登场,而张居正却并没怎么有出镜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