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封神榜』的华丽盖头:暗黑帝国探秘》
第8节作者:
老夫无奈 看官试想,云部长爬到天文台上写诗且念念有词——四句诗会念多久?老云一定是千遍万遍念不休,他心里一定在念叨:京都百姓们,你们不来看?我往死里念,我念死你们,看你们还敢不敢憋在家里不出门!
呵呵,看官如果一定要觉得老云像个疯子,他弄这一出儿,不会产生多少恶略影响,那就只好由着你的性子来了,反正,天子脚下那些一向消息灵通的老百姓,呼啦啦围了上来。
这位杜元铣洗掉《妖风》,自然是死无对证了,苏妲己和纣大哥说他造谣惑众,当然理由充分,他俩不想让老杜死也不行了。
问题在后面:老百姓很多都看了妖人妖诗,这一洗,大家心头的妖雾,无论如何也散不开,就剩下无边无际的妖气了;这把鬼火,算是让云部长用他的《妖风》,点出了熊熊烈焰。
这叫一石数鸟,老云挺能干嘛。
往下就简单了,杜元铣写奏章,报告《妖风》问世,商总理推波助澜,纣大哥怒不可遏,苏妲己歇斯底里。还没有砍下老杜的人头,咱们那位跟商总理联手上书要求废长立幼的梅伯就跳了出来:
梅伯曰:“请问丞相,杜太师有何罪犯君,特赐其死?”商容曰:“元铣本章实为朝廷,因妖氛绕于禁阙,怪气照于宫闱。当今听苏美人之言,坐以‘妖言惑众,惊慌万民’之罪。老夫苦谏,天子不从。如之奈何!”梅伯听罢,只气得“五灵神暴躁,三味火烧胸”……梅伯听纣王之言,不觉厉声奏曰:“臣闻尧王治天下,应天而顺人……臣闻‘君如腹心,臣如手足’,心正则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歪邪。古语有云:‘臣正君邪,国患难治。’杜元铣乃治世之忠良……”
我想,哪怕不是梅伯,听了总理大人一番言辞,也会怒从心头起吧?
老商,你不挑拨会憋死?恐怕,只有傻瓜才听不出来你和你的云部长一样,是唯恐天下不乱成一锅粥吧?
梅伯死了,是炮烙而死,比血染朝歌还慷慨豪迈得多。
问题是,你梅大夫直接就骂出了“臣正君邪,国患难治”,判了殷商政权的死刑,你是准备让你的君王赦免那个杜元铣,还是希望君主把朝中的大臣全杀光?或者,你干脆就是暗示纣王的屠刀应该抡得更凶悍些?看来,这位上大夫梅伯,虽然地位不如商容,他的表现,倒是更野一些。
那位和商容、梅伯一起上书要求废长立幼的赵启,也死得十分壮烈,他们以及他们的许多同伙,都为帝国的“血染朝歌”尽了自己的绵薄,而纣大哥、苏妲己和他们的配合,天衣无缝。这一切,就像一个剧本,怎么演,导演都筹划好了。
这里,有一个结论,希望看官格外关注:殷商之亡,启于纣王女娲宫进香,始于云部长朝歌除妖。
当然了,咱们必须肯定:第一个出场的帝国部长老云,爬上高墙呜呜啦啦吟哦不休,一首《妖风》裹着血雨腥风横空出世,铭刻在国家天文台的照壁上,堪称利在当朝,功在千秋。
日期:2013-11-13 21:55:53
13 闻仲跟谁作战?
我估计,看本帖且熟悉《封神演义》的同学,大概有人早就按耐不住了:纣王算什么明君?楼主开头引用的“……纣王七年春二月”那段话下面的省略号,是“忽然报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太师闻仲奉敕征北不题。”八百路诸侯,一下子反了七十二路,这是农民大起义嘛,也正是武王伐纣的先兆。你洗洗睡吧,快别是非黑白大颠倒,侮辱那些喜欢阅读的网友的智商了。
关于这段话,不是鄙人选择性失明,有意拿部分信息说事儿,来实现以偏概全的险恶用心,而是因为这段话和看官前边看过的那段话尽管是同一段话,却是两个富矿,里面另有珍宝,需要分头朝两个方向挖。
第一回里的“闻仲奉敕征北”,是“纣王七年春二月”,而三月十四这一天,商容提出了“女娲宫降香”这个帝国命题,也就是说,闻仲北征一个月左右,一场亘古未有的大戏,因为三朝老总理商容的一阵忽悠,紧锣密鼓地开场了。
看官一定还记得,闻仲是唯一的托孤大臣,作者还专门强调他是文臣,那就是说,闻仲实际上是殷商的第一大臣,毋庸置疑,闻仲既然是第一大臣,其地位,实际上远在商容之上。事实也证明,在殷商政权中,闻仲是一言九鼎,眼里还揉不得沙子,而老商在纣王面前,想办成什么事儿,不使点儿撒泼打滚儿的手段,还真的办不到。试想,如果闻仲还在朝中,对女娲宫降香这种荒唐事,他只要说一个“不”字,商容——帝国——能达到目的吗?
我们总不至于让纣王在皇宫里写流氓诗来侮辱女娲娘娘吧?闻仲是通天教主的三代弟子,更可气的是,老东西还长了三只眼,别说人间这小池子了,就是在神仙界,也是高手一个,功力非同寻常,我们总不至于让女娲娘娘冒巨大危险,跑到皇宫里去给国家最高领导人换魂吧?万一让闻仲给抓个现行,怎么收场?
怎么办?最好是让这老小子离开京城,窜得越远越好,于是,“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看官,咱们帝国,黑不黑?
二十七回:太师拜伏于地曰:“仰仗天威……征伐十五年……”
这十五年里,朝歌城里发生了许多事情:纣大哥主政了,苏妲己上位了,姜皇后牺牲了,商容撞死了,文王抓了又放了,伯邑考变成肉酱了,比干挖心了,大臣折腾死无数个,形象工程鹿台完工了……总之,看官浏览一下第一回到第二十六回的目录,就知道闻仲这十五年仗打得有多值得了。
如果没有“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这件事,帝国一方,能取得这些战果吗?闻仲以为他自己打了胜仗,说句实在话,那三只眼白长了,到底是谁真的打了胜仗,恐怕他完全理解错了。说白了,也不难理解,帝国这一招儿,叫调虎离山。
不管怎么说,闻仲结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回到了他的位置上。虎回来了,是个吃妖怪的虎,这不是纣大哥的麻烦回来了,而是帝国的麻烦回来了。
第二十七回的题目是:《太师回兵陈十策》。这“十策”,条条都是冲着纣大哥去的,而纣大哥本来就胆小,没有闻仲的日子,还勉强可以应对,在大高手闻仲面前,战战兢兢、提心吊胆、浑身不自在,干脆就是个三孙子,随时都有露出马脚、鸡飞蛋打的危险。
于是,帝国紧急决策新鲜出炉:
太师方上条陈……不防东海反了平灵王,飞报进朝歌来。先至武成王府,黄元帅见报叹曰:“兵戈四起,八方不宁,如今又反了平灵王,何时定息?”黄元帅把报差官送到闻太师府里来。
现在好了,闻仲回家,凳子还没有捂热,又让帝国调到东海平灵王那里,去演绎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保留剧目了。
那么,闻仲的北海之战、东海之战究竟跟谁打,到底是怎么打的?
作者有意极度简略有关这两战的信息,实际上是在提示:上一次一竿子给你指到北海,这一次给你指到东海,你总该理解这是我的小花招了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