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封神榜』的华丽盖头:暗黑帝国探秘》
第9节

作者: 老夫无奈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那里根本就没有人真的要造反或者已经造反,闻仲也没有打什么正经的仗。先看北海之战,有七十二路诸侯造反,惊动了朝廷的第一战将,打了十五年。这十五年里,北伯侯在干什么?在朝中当他的太平官。他没有罪责吗?他不该回去保家卫国吗?他不怕叛乱分子捣了他的老窝吗?

  起码可以这么揣测:那些造反的并没有弄什么攻城略地之类,只是东一枪西一枪地跟闻仲胡搅蛮缠。至于东海之战,也没听说东伯侯跟人打得鼻青脸肿,他的小日子好像也过得很滋润。
  第三十一回有这么一个桥段:黄飞虎逃跑了,闻仲亲自出马,调集应该调动的各路人马,决心把这个叛徒抓回来,而黄飞虎呢,“飞虎回头一看,却是闻太师的旗号,随后赶来,飞虎抚鞍叹曰:‘闻太师兵来,如何抵敌?吾等束手待毙而已。’”
  也就是说,只要闻太师出马,黄飞虎知道自己差太远,根本就不用考虑反抗,因为反抗和不反抗,结果都一样。
  请看下面这两段:
  且说青峰山紫阳洞清处道德真君,因神仙犯了杀戒。玉虚止讲,待子牙封过神,方上昆仑,因此闲游五岳。一日往潼关过,被武成王怒气,冲开真人足下祥光;真人拨开云彩,往下一观,原来是武成王有难。贫道不行护救,谁来拔济?真人命黄巾力士:“将吾混元幡遮下,把黄家父子移到仪净山中去,待贫道退了朝歌人马,打发他出关。”
  且说清虚道德真君在云里,看闻太师驻兵不动。真君曰:“若不把闻仲兵退回去,黄飞虎怎么出得五关?”真人随将葫芦盖去了,倒出神砂一捏,望东南上一洒……少时间闻太师军政官来报:“启太师!武成王领家将,倒杀往朝歌去了。”太师闻报,传令:“回兵。”
  这位清虚道德真君同学,也是元始天尊的大弟子之一,帝国的部长级人物。由于他“倒出神砂一捏,望东南上一洒”,闻仲扭头而去,而黄飞虎,则从殷商政权的镇国武成王,变成了宗周政权的开国武成王。
  大概可以这么判断:闻太师的北海之战、东海之战,都是在跟人家的雕虫小技“神砂一捏”死磕。
  想来,既然是一盘改天换地的大棋,关乎整个团体的生死存亡,大家肯定都是全面准备的,怎么可能只派几个卧底这种小角色在皇宫里折腾,而不在四面八方部署配合力量?
  日期:2013-11-17 22:01:30
  17  再探“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
  这个话题前面涉及过,烦请看官别嫌啰嗦,因为前面只是讨论商容,还没有顾得上扒下黄飞虎的画皮,所以,有些地方只能语焉不详,而不把这个话题说清楚,既会影响对作品本身的理解,也会影响到对帝国的理解,因此,这里不得不再一次提起前边引用过的那段话。

  第一回:因飞云阁塌了一梁,寿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因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赵启等上本立东宫,乃立季子寿王为太子。后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随立寿王为天子,名曰纣王,都朝歌。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
  “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是这段话的结论,从字面意思完全可以这么判断:文臣闻仲靠自己的“文”,从国家管理层面而言,就“足以安邦”,别的人,帮衬帮衬就可以了,不起决定性作用——这里不见了三朝老总理商容;武臣黄飞虎的“武”,从保卫政权的层而言,就“足以定国”,别的人,帮衬帮衬就行了,也不必起什么决定性作用——问题在于,托孤之时,也不见了他的踪影。
  从整部《封神演义》看,闻仲并没有施展他的“文”,他除了征讨北海回来,弄过一个《十策》,结果被在东海造反的平灵王打乱不得施行以外,他一辈子干的事情,就是接连不断地东征西讨,还死在战场上。问题来了:咱们那个“武足以定国的”老黄同学,“武”过吗?
  黄飞虎其实“不武”,北海有人造反,去的是文臣闻仲,东海有人造反,文臣闻仲想过甚至很想让黄飞虎带兵出征,但经过掂量,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殷商政权跟别人打得头破血流,咱们这位连一次也没有“武”过的镇国武成王,算得上一个武臣吗?如果老黄连个武臣也算不上,那“武足以定国”,看来仅仅是一个忽悠。
  作者给我们耍了个小花招,实质上,那个“武足以定国”的,根本不是黄飞虎,只是那位唯一的托孤大臣闻仲,只有他一个人他才堪称“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这是不是说,商容黄飞虎之流,根本就不是以“文……安邦,武……定国”所需要的人?他们的存在,极其不合情理、完全别有洞天?

  我们不能看作者怎么吹嘘黄飞虎的战功和打斗能力,那只不过是忽悠那些粗心人的花活儿,我们只能看他在战场上的表现:逃亡路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守关将领,就可以擒拿黄飞虎及其同伙,冀州侯苏护手下的一个运粮官,就可以两军阵前把黄飞虎轻轻拿下,渑池县守将的老婆——一个女将,就可以让老黄死于阵前,你看,老黄的对手是不是越来越靠下了?
  不管怎么说,一个小小的渑池县,绝非殷商政权的要害部位,其守将的军阶,一定高不到哪里去,而且,这个女将还是渑池县守将的老婆——算是守将的副手吧。如果殷商的五座雄关的守将都在大军区司令或者军长这两个级别的话,大概,渑池县的守将,应该在连排长的级别,连排长的副手,自然就是副连长副排长这个级别了。
  一个能耐甚至还在连排级军官之下的“镇国武成王”,有任何的可能去“武足以安邦”?转这么一个大圈,作者只是在尽情地羞辱老黄这个镇国武成王兼开国武成王。看官,作者这一招,下手是不是过于歹毒了一些?
  至此,老皇归天,新君继位,托孤的时候,既不搭理总理大人老商,又不搭理武成王老黄,就在情理之中了。

  为什么不搭理他俩?他俩非文非武。二人都是肱骨大臣,一个是总理大人、带头拥立新君的人,一个是镇国武成王——名义上的第一武将,可谓身居要津,实质上却非文非武,那么,他们会是什么人?
  作者在开篇第一回弄出这么个容易让人忽略的小花招,准备向他的读者暗示什么?他在铺垫什么?
  商、黄二人及其他们的追随者,都是活跃在殷商政权体内的致命细菌?“造”这些细菌的组织,实际上是个政治黑帮?
  闻仲及其闻仲的师门,才是“王者之师”?
  站在闻仲及其师门的对立面的任何组织,都得仔细打量一下,才能下结论,而不能只看作者给他们的脸上涂了些什么油彩?
  帝国有点混,尽使用一些渣滓当喽啰?

  帝国太黑,黑得过于不合逻辑?
  武王伐纣是一场政治恶棍的闹剧?
  武王伐纣绝非出自“上天有好生之德”那个“上天”的本意?
  看官,这些都由你说了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