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首相的故事——徐阶的隐忍、高拱的傲骨、张居正的勃发》
第53节作者:
任平生如是说 日期:2013-11-18 15:45:07
白圭?白龟?其实这名字也不赖,白圭,白玉也。战国时候就有一位白圭,那句著名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典名言,就是出自白圭之口,人称“商祖”。
当然了,根据梦境起名字也就是那么一说,这名字很有可能是他老爹张秀才从《诗经》里淘出来的字,因为里面有这样两句诗:“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这意思是说,白玉上的瑕疵,尚且可以磨掉,但言语中的差池,就无法挽回了。这可能是父亲给儿子的寄托——要慎言,小心祸从口出!
反正一句话,小时候的张居正就叫张白圭。
到张居正出生的时候,家里的经济状况已经改善了不少,大体上小康生活吧。而张居正更厉害了,在一两岁刚咿咿呀呀说话的时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天分。
一天,他的本家叔叔张龙湫正在读《孟子》,小居正在一旁玩,叔叔就跟他开玩笑地说道:“你要认得‘王曰’两个字,才算聪明。”
过了几天,在张龙湫读书的时候,正巧奶妈带着小居正又来玩,张龙湫把小侄子抱在膝上,要他认一认“王曰”两个字,没想到小居正竟然指着读了出来。
打小儿就聪明伶俐,这使得家人也十分地欢喜。
张文明也很高兴,希望就在儿子身上了。在小居正五岁的时候,就把他送进了社学读书。
小孩子进步飞快,到了十岁,张居正就通晓了六经大意。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家的六部经典,拿给成年人也得读个多少年才行,在小小年纪能读懂这些就相当了不起了。因此,小居正在当时的荆州府颇有些名声,人称“神童”。
日期:2013-11-18 19:15:46
嘉靖十五年(1536),张居正十二岁了。这一年,他在荆州府投考。
据说时任荆州府知府李士翱在院试的前一晚上做了一个梦,梦中上帝给了他一个玉玺,吩咐他转交给一个孩子。
第二天,荆州府考生点名,头一个正是张居正。李士翱叫张居正走近一点,仔细观瞧,正是昨晚梦中所见的那个孩子。李士翱连呼奇怪奇怪,转而心中大喜,认为一切自有天意。
就在这时,李士翱突然想起了什么,随后他做出了一个名留史册的举动,替张白圭改名。
他认为白圭不足以给眼前这个孩子做名字,而由他改成了另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就叫“张居正”吧,然后李知府鼓励张居正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尽忠为国。
荆州府考过后,湖广学政田顼下来视察。李士翱竭力向田顼推荐,告诉他说,荆州府有这样一个极聪明的孩子,他如何如何,就像发现新物种一样急于展示。
于是,学政大人把张居正招来面试,试题是“南郡奇童赋“,只见张居正略一思索,一挥而就,不多一会儿就交了卷子。
两位大人双双大为惊诧,但读过后都为张居正的文才叫好。由此,张居正顺利地进入府学,成为一名秀才了。
嘉靖十六年(1537),在前往武昌参加乡试之前,张居正风华正茂,随笔写下了几句诗,来抒发一下少年情怀。
这是他最早的一首诗,叫做《题竹》。
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
凤毛从劲节,只上尽头竿。
要单看这首诗,从意境、韵律上看,其实都不怎么样,比打油诗稍强吧。只是这首诗符合了张居正的人生轨迹,才值得一说。
于是有后人评论说,这体现了张居正的抱负不同凡响,喻示着他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见过了许多像这样评论人物的方法,可以说大体上属于事后诸葛。比如说朱元璋当年操刀行凶,可以说体现了他在为闹革命做准备。哪能这么死搬硬套,这不过是个有意思的生活细节,只能说张居正也少年意气,就像学生们开学或是毕业也会感慨一下。
假如你十七岁的时候血气方刚,写下了两句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可惜你不长进,不出息,于是这一切都白搭。
青春时每个人都做过许多事,也说过许多话。可能有人说你会成为法官、市长或科学家。但是,只有靠你自己,只有一直在努力,最后你成功了,这些生活点滴才会为人称道,才会变得有意义。
也不知是真是假,说以后十分的努力,是尽量实现了年少时说过的大话。重要的不在于写什么诗立什么志,而在于后来的努力。张居正就是这样,在他成熟后再也没有感慨过什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一直走到了权力的尽头。
日期:2013-11-18 22:20:55
张居正按期到了武昌参加会试,稀松平常,作了一片漂亮的文章,然后等待中举的好消息。
对这位人人夸奖的神童来说,这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
直到了放榜那一天,张神通大跌眼镜,因为上上下下瞄了好多遍榜单,始终找不着自己的大名。
看来是文章写得不够格,他只有失望地回家去准备复读了。这时他还蒙在鼓里,其实是有人横插一杠,才使他落了榜。此人是当时的湖广巡抚,他叫顾璘。
而事实上,张居正认识这位顾巡抚。
在张居正到武昌时,顾璘也听说了荆州府神童的名声,便特意请张居正来府上吃饭。
顾璘,字华玉,弘治九年(1496)进士。他本人也是一位才子,但在这时,他惊奇地发现,这个小孩儿真的很不一般。
他有优于同龄人的礼节,胜于平常人的言谈,他对信息的敏感度很高。
他们究竟聊的什么,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有人在记载张居正时,说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能揭出事情的要害,言辞简短准确,使人无可置疑。
换句话说,张居正继承了他曾祖父的优点,颇有些世事练达、少年老成的能力。用通俗的话说,这人很会聊天。而顾璘更是十分地欣赏,两人相差三十九岁之多,顾璘竟直呼张居正为“小友”。
这孩子俨然和这位省部级高官成了忘年之交。之后,顾璘更是唤出了他的小儿子,正色说道:“这位是荆州张秀才,他日定会权掌枢要。到时可以去投奔他,他会特别照顾你的。”
当顾璘看到了张居正的文章,念念不停地称之为“国器”,甚至对同僚说道:“此子真是将相之才。”
等夸得差不多了,顾璘忽然脸色一变,发下命令——绝对不能让张居正中举。
考官们大为不解。
年少被盛名所环绕,终归不是一件好事。顾璘见过太多太多所谓的少年才子,有一点儿才能就被捧得得意忘了形,最后大不过是个风流才子。张居正太顺了,该让他受一点打击,不要太早冒了才华,将来把真才实学用在振兴国家上才是。
巡抚大人发话了,即使考官很欣赏张居正的才能,也只得同意了。就这样,张居正落榜,回家白白复读了三年。
日期:2013-11-18 23:38:50
嘉靖十九年(1540),张居正十六岁,再次参加乡试。
才华不是吹出来的,这一次他如愿中举。
十六岁还是太年轻,这时,恰巧顾璘在湖广安陆州监工修皇陵。张居正专门跑去拜访老朋友,顾璘得知小友中举了,也为他欣喜,说着笑着,他还做出了匪夷所思的举动,一边解下自己的腰带交给张居正,一边说道:“你将来定当腰配玉带,这条犀带配不上你。”
这话什么意思?实际上,这是一句政治预言。要知道,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各个阶层都有自己阶层的衣着装扮,乱穿乱戴是违法的。
腰配犀带已经是二品的高官了,而腰配玉带,就是一品大员!
张居正半晕半蒙地接过了这个用不上的礼物,似乎他还不太明白。
顾璘笑了笑,接着语重心长地说道:“古人都说大器晚成,这不过是为中材的说辞罢了。当然你不是中材,上次我的一句话,竟耽误了你三年,这是我的过错。”
说到这里,张居正已经明白了,他心有所感,有些难于言表了。一句话害得人家丢了些名声,又眼巴巴地复读了三年,怎么会感激涕零?
看来,苦心只有懂事的人才能理解。
顾璘拍了拍张居正的肩膀,说道:“我希望你要有远大的抱负,要做伊尹,做颜渊,不要做一个什么年少成名的才子。”
张居正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牢牢地记下了这些良言。稍叙闲话,长揖作别了老朋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