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嚣--都市草根官员的人生百态》
第9节作者:
西江幽客 两人的发言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余怀志的特点是对案子的分析显得特别有思路,他的想象力尤其丰富,有如天马行空又似天上的云彩般难以捉摸,简直是在构思一部奇幻莫测的侦探小说。比如说区经济委在深圳开办了商贸公司,一方面做生意,一方面起个窗口作用。一年过去,开办费一百万血本无归,全部打了水漂。有人举报这里面有腐败问题,请纪委查一查。余怀志开动了想象的翅膀,对这一百万元的去向作了许多种猜测,分析其中的猫腻,象福尔摩斯探案一样,探究公司负责人将这一百万元私吞的作案方法和途径。他大胆推测:“区经济委长期对深圳公司失去监管,对其资金亏损不闻不问,有意瞒天过海,其领导和公司负责人肯定有牵连,他们互相勾结形成了特殊的利益关系,就象警匪一家似的是蛇鼠一窝。”
或许是受了王书记的影响,纪委干部们似乎对余怀志出人意表的高论抱着很欣赏的态度,看去都象在津津有味地听一部传奇故事一样,认为他的分析富有创意和灵感, 为案件的查办打开了一扇探索的窗户,开启了智慧的大门,令人有豁然贯通柳暗花明的感觉。案情分析会于是变成了一场难得的精神会餐。这些人对余怀志信马由缰的分析推测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大家总是以为事情一定会比摆在眼面前的更为复杂,总以为凡事出了疑团,深究下去必有惊天的阴谋或秘密,背后总藏着不可告人的坏事或见不得光的丑恶行径。把人和事情往坏处想,这是人的本能的潜意识作用。人们原来是很容易被诱导的,如果不加分析,缺乏个人主见,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我何尝不晓得贪官作案的无限可能性,但在尚未取得证据之前,这些凭空想象实质上没有任何价值,这些想象和推测只不过是自我满足的安慰剂,之所以引起共鸣,无非是职业使然,大家都有同样的心理需求。说得难听一点最终是对查办案件的意淫罢了。外面传说纪委干部看人的眼神都有些不一样,虽然夸张得离谱,但的确折射出一鳞半爪的职业特点。
待续。。。
日期:2012-11-28 19:24:38
干部们竖起耳朵听完了老姚和余怀志的分析,都紧接着踊跃发言,除了异口同声地赞同以外,无非是对老姚和余怀志思路的延伸和补充。我几次想开口发言,都被别人的声音压了下去。我只是张了张嘴,就只得把肚子里的话自个儿咽了回去。王书记看我那个木讷笨拙的样子,本能地对我有些轻视,他认为我迂腐有余机变不足,不如余怀志来得灵活,脑子更好用些。他问了问其他的人还有没有意见?就只不问我一个人,也不拿正眼瞧我,好象不记得有这样一个人存在似的。
吴悦见我欲言又止的样子,忍不住问了一声:“小池是不是有什么看法要说?”我对余怀志和老姚的发言不以为然,便在会上提出不同的看法:“腐败分子智商都不低,并不会留下太多的痕迹和把柄。我认为办案还是要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确定主攻方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脚踏实地去做艰苦细致的调查取证。所谓顺藤摸瓜,总要先抓紧了藤蔓接着摸索下去才行。就象摸着石头过河,才能稳妥地少走弯路。尤其是对细节的把握和推理分析,光凭想象或猜测去深挖案情,先入为主地认定或估计是那回事,往往主观意识上就决定了案件查办的走向。 假如误入歧途的话,不光浪费人力物力,最终将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我曾听说过一些政法部门办错案的事例和教训,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往往按主观臆想的思路去办案,最后不惜运用特殊手段或强制措施来收集证据材料,最终弄成了冤假错案。”
我的这一番话有如在熊熊燃烧的反腐败火焰中浇入一盆凉水,这显然让正处在反腐败斗争热情中的纪检干部们扫了兴头,当即引来一片嘘声,招来不少人的反对意见。老姚和余怀志认为我读多了书,讥讽我在照着书本办案子,纯粹一个书呆子。根本不懂现实生活中人和事情的复杂性。这两人都笑话我的迂腐,引来其他人一连串哂笑。王书记禁不住皱了皱眉头。他不喜欢我,纵然我肚子里有货。
听完大家的发言,王书记直接作总结讲话,他很满意余怀志的分析和思路,赞扬余怀志遇事思路宽点子多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指出我看问题的简单和单纯,现实生活是很复杂的,纪委干部要把问题想深想透,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求我紧密配合余怀志的工作,再作认真细致的调查,按照余怀志的思路深挖下去。
调查组按照余怀志的思路去办案子,老姚对几个当事人谈话时按设想的情况进行询问,眼睛瞪得又大又圆,对当事人又吼又叫,恨不得从他们的肚子里直接挖出案情来。在跟着余怀志瞎忙一通之后,调查的结果让人们失望到了无比沮丧的地步,事情再简单不过,经济委的干部不过是外行经商,投资经营血本无归,根本没有发生波诡云谲的离奇故事。最终发现余怀志的那些所谓精彩的分析都是些子虚乌有的东西,经不起现实的检验。只是让调查多走了不少弯路,整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闹剧。当然,余怀志虽没抓到大鱼,却捞了几个虾米,办了个公司干部多吃多占挥霍公款的违纪案,也算有了交待。但人们就象患了遗忘症一样,以前的分析讨论就仿佛是为开一场茶话会助兴的谈资,一经开完便成了过眼云烟,谁也不去反思其中的得失,那些言之凿凿的分析推理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我发现自己的意见不受重视之后,在以后的几次工作讨论会上,我基本上都没有独立发言。我再也不敢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的真实看法。由于我不喜欢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提出来的看法老是显得与大家不一样。但我人微言轻,不可能力排众议,反而由于剑走偏峰而遭到众人的非议。令人沮丧的是,有些想法不说出来倒还没事,一旦说出来,只会佐证自己是书呆子一个。好比现实生活中天真无邪的傻冒,会相信天下无贼的奇谈。每逢开会我只得少说为佳或者干脆缄口不言。
说来奇怪,我越是在众人面前不怎么开口,别人就越是要找机会拿我来开玩笑,找个人来逗弄一番,不光活跃气氛,还能让人找到优越感。尴尬人偏遇尴尬事,我本来就有块心病,老大不小的年纪还没有成个家。大家闲聊时便拿我这个单身汉开玩笑,个别同事的话有失分寸,免不了有取笑我的意思。但我似乎听不太懂,只是憨厚地跟着傻笑,让人感到这个呆子连拿他开心的话居然都分辨不出来。慢慢发展到每逢开会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如坐针毡的感觉。
王书记本来不怎么跟人开玩笑,向来是一付一本正经的样子,现在也放下身段与民同乐,自动加入到逗我玩的行列。王书记的态度似乎成了风向标,在纪委机关,王书记一言九鼎,他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夸奖余怀志:“怀志就是不一般!脑子就是灵活,走到哪里都不会吃亏,一般人别想糊弄他!”王书记没忘记把我拿来和余怀志作对比和陪衬,他说:“小池呀!你如果象怀志那样灵活就好了!当然这也不好比的,人与人之间天生就不一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