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元王朝》
第26节

作者: 明月双清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15 17:37:12
  十九、现代观点看通胀
  前面说货币和变钞的两节里,我们都说到元朝出现了通货膨胀。这一点不稀奇,因为元朝的贵族消费水平极高,对奢侈品、舶来品有着很高的需求,而且有元一代,战争不断,打仗自然是要钱的咯,这都增加了需求,需求增加了如果生产也增加,自然不会有通货膨胀,可是生产要增加,需要技术的改进,比如发生一次工业革命,或者退而求其次,有一次生产力提高,可惜的是元朝没有,这就必然引起通货膨胀。这是经济学原理,也是历史共识。

  共识是共识,可是这个共识很模糊,因为通货膨胀是危险的,可是危险程度不一样,甚至适度的通胀还有利于保证就业,刺激经济。元朝有通胀,共识。有多危险的通胀?模糊。是一直有还是一段时间有?模糊。
  更有一个问题,到现在都没理清,元顺帝要搞金融改革,有的历史学家就说了,正因为有通胀才要搞改革嘛。也有历史学家说了,你看,一改革老百姓就觉得生活不好了,就造反了,可见是改革促进了通胀。到底是哪种呢?这种陈年旧账我们还能不能理清呢?别急,咱们还真能理清。
  日期:2015-07-15 17:57:46
  要清账就要有工具,一个是账本,有没有?有,元史里有各种改革变钞的依据,第二个,计算器。好了,我们就左手账本右手计算器的来算账。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元朝的金融历程。中统元年,忽必烈在王文统的帮助下开始使用钞票,这就是中统钞,由于王文统比较注意本位制,中统钞都是与金银挂钩的,所以币值在开始的时候是稳定的。但是也有不少阻力,很多人不明白,有人管王文统要钱,王文统说你拿金银来换,这人就质疑王文统:以金银为本,岂若以民为本?这个似乎混淆了金融知识。不过姑且不论,但是王文统死后,钞法就慢慢乱了,国家需要钱,咱们就印钱,但是忽必烈这个草原皇帝似乎懂一点金融知识,他跟之后继任的桑哥说,这个钱嘛,是国家的信用,不能发的太多。嗬?这句话颇有金融常识啊,可是桑哥并没有好好执行,当然这么说话的忽必烈也没有好好监督,于是钱发的多了就不值钱了,怎么办呢?发型新钱,这就是至元宝钞,至元宝钞的价值定价为中统钞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这时候物价基本涨了五倍,这是过去多少年呢?十四年。然后二十年后,元武宗即位了,元武宗发现钱又贬值了,没事,发型新钞票,新钞票就是至大银钞,至大银钞的价值又是至元宝钞的五分之一,物价又涨了五倍,这时候过去多少年呢?又过去二十三年。到了至正十年,元顺帝说,钞票又便宜了,我们再来发型新钞票,于是发行了至正交钞,这时候是一比十的换,而这时候过去了多少年呢?41年。好了,换了新钞票以后,元顺帝干嘛呢?修河、打仗、做游戏,结果怎么样呢?两年以后就大面积贬值,四年以后,就物价增长了一倍,再过一年,老百姓放弃了使用钞票。

  日期:2015-07-15 18:06:45
  排除一些干扰因素,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通胀率。在忽必烈统治前期的十四年中,通胀率大概在每年12%左右,在忽必烈后期加上武宗海山的前期的二十三年通胀率大概在7.2%左右,在顺帝改革前的四十一年里,通胀大概在5.7%左右。我们发现通胀率是下降的,为什么?好理解,元代的皇帝对远征的兴趣一代一代的减小了,所以打仗的需求有下降,通胀率也有所下降一些,而元顺帝改革后的四年间呢?通胀率在18.9%左右,一年后货币不能流通了,这样的事情表明其后的一年货币贬值更加严重。

  知道这些数字了,我们现在能回答前面的问题了么?可以了,我们来一一回答。
  日期:2015-07-15 18:23:58
  首先我们来给通胀分个类,按照一般经济学的观点,通胀分为三类,在小于3%的时候叫做爬行的通胀,老百姓基本上没什么感觉,还是可以接受的。在3%到10%之间,叫温和的通胀,老百姓有感觉了,可能比较不满了,但是老百姓的不满还在温和期。10%以上就是奔腾的通胀了,这时候老百姓的怒火估计也就快要奔腾了。最后如果通胀率在三位数的时候,就是极大的恶性通胀了。当然这个标准要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中国历史上由于是个农业社会,经济增长慢,通胀也慢,老百姓对通胀的接受程度应该低一些。另外中国的老百姓大部分是温和的农民,不会动不动就起来打仗,那么对通胀的忍受度就高一些。什么叫接受度低,忍受度高呢?大概意思就是如果现代商业社会3%的增长率老百姓体会不到物价涨了,那么传统社会的老百姓在1%的时候已经体会到了。但是可能美国人民要是遇到10%的通胀,估计就撸胳膊挽袖子上街游行把总统轰下台了,中国传统老百姓可能到了15%还要掂量一下造反值不值得。

  好了,明白这些,我们就来回答第一个元朝是的通胀危险么?忽必烈的时候比较危险,因为用钱的地方多,但是元朝挺过来了,之后危险系数降低了,但是到了元顺帝,一改革,完了,潜在的危险变成了世纪的危机。第二,这个通胀一直有么?还真是一直有,只不过这个通胀走了个“耐克”型。最后,我们不得不说,这次改革本身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元顺帝在通胀5.7%的时候开始改革了,不过这次改革既没有金融知识的准备,也没有金融资源的准备。改革的目的似乎也不是为了稳定货币,而是为了满足巨大的公共开支,满足巨大的消费需求,最后这次改革的结果是,通胀迅速上升到老百姓忍受的极限,农民起义了。

  日期:2015-07-15 18:31:56
  耶律楚材曾经跟窝阔台汗说,生一事不如省一事,为什么?因为兴一利必有一害。如果是在民主制度下,大家大可以权衡讨论一下利大还是害大,做还是不做,但是在独裁体制下,很难完全评估,这就有可能利小害大。元顺帝的金融改革,明显是利了穷奢极欲的达官贵人,害了小民百姓,而且害的不清,当然最终为整个元王朝敲响了丧钟。
  读到这里你一定觉得元顺帝就是个无所作为,惹是生非,穷奢极欲的末代皇帝咯?恭喜你,答对了百分之五十,那么另百分之五十呢?我们下节再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