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先哲们的那些破事》
第4节

作者: 磁区理论
收藏本书TXT下载
  鲁阳文君说:“鲁阳是我的封地,鲁阳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如果大都攻打小都,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掠夺他们的财货、抢劫他们的畜牧,那么我将重重惩罚攻打的人。”
  墨子说:“上天兼有天下,就如同您拥有鲁阳四境一样。现在您举兵将要攻打郑国,那上天的惩罚难道就不会到来吗?”
  鲁阳文君沉默了一会,望着墨子说:“先生为什么要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进攻郑国,不过是顺应了上天的意志。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因此降给他们惩罚,让他们有了三年的灾情。我出兵不过是要帮助上天对他们加以诛伐。”

  墨子说:“这有问题!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于是使它有了三年的灾难,这是上天已给了他惩罚,上天的诛伐已经够厉害了!现在您又举兵要攻打郑国,还说:‘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上天的意志。’这就好比这里有一个人,他的儿子凶暴强横,很不不成器,所以他父亲鞭打他。但邻家的父亲,也举起木棒来击打他,说:‘我打他,是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这难道还不荒谬吗!”

  鲁阳文君点点头:“先生说得有理,就让我停止进攻郑国吧。”
  日期:2013-09-17 20:48:58
  13
  行义

  文/江南小隐
  墨子主张行义,并身体力行,到处推广,累得黄皮寡瘦。巫马子嘲讽墨子说:“先生四处行义,也没见有人帮助你,也没见鬼神保佑你,然而先生却仍然天天这样坚持,先生是不是得了疯病呢?”
  墨子说:”现在假设你有两个手下,其中一个见你在场就努力做事,见你不在场就不做事,而另一个见你在场也做事,见你不在场也做事,那这两个人中,你更看重哪一个呢?“
  巫马子说:”我当然看重那个在场也做事,不在场也做事的人。“
  墨子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也是赞成有疯病的人啊!我行义,为什么一定要得到鬼神的保佑才肯去做呢?“

  的确,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些人,在义无反顾地做着别人永远也无法理解的事,他们默默地付出,却并非企望着名利的回报,而只为他们心中的理想。
  日期:2013-09-18 17:24:45
  14
  墨子看问题的眼光
  文/江南小隐
  墨子是我国逻辑体系的创立者,因为有着深厚的逻辑功底,长于分析和推理,所以他看问题的角度总是与别人不同,每每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墨子的一个学生去卫国做公务员,可去了不久之后就打道回府了。墨子就问他:“你这么快回来,什么原因呢?”学生回答说:“卫国说话不算数。讲好给我每个月一千斤粮食,结果只给五百斤!所以我不想干了。”墨子于是问学生:“假如卫国给了你一千五百斤粮食,你还干不干?”学生说:“那样我当然愿意干了。”墨子点点头说:“既然是这样,那么你回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卫国说话不算数,而只是给你的粮食太少了。”

  墨子的学生辞官不做跑回来,理由是卫国说话不算数。墨子通过一个巧妙的询问,分析指出了学生回来的本质原因。如果学生果然是因为卫国说话不算数就辞职不干,那当卫国给他一千五百斤粮食时,也违背了当初的许诺,也是说话不算数,他也同样应当辞职不干才对,可学生却回答说他愿意干,可见真正的症结不是说话算不算数的问题,而是给少了的问题。

  日期:2013-09-20 07:56:42
  15
  孔子与老子的境界
  文/江南小隐
  《吕氏春秋》里有一个故事。楚国有个人打猎时丢失了一张弓,别人劝他回去寻找,这个人说:楚国人丢失的弓,肯定会被楚国人捡到,又何必去寻找呢?孔子听到这件事,评价说:如果去掉“楚国”二字,就更好了。老子听到这件事,感叹道:如果连“人”字也去掉,不是更好么?
  楚国猎人丢失了弓,不去寻找,认为楚弓楚得,这思想境界已经不低了。孔子由楚人推及所有的人,认为楚人有局限,应扩大到人的层面,有人丢东西,也就有人捡东西,不应囿于“国”的限制,这一境界无疑更是提升。而老子则认为应连“人”都去掉,将范围更扩大到“无人”的“天”(自然)的大境界,即地球上丢失了一张弓,这弓仍在地球上(天遗之,天得之),甚至可以延伸到宇宙中丢了一张弓,这弓仍在宇宙里,又何必为此烦恼?可见老子才是真正彻悟了“大道”的人,其境界比孔子亦高了一个层次。

  日期:2013-09-22 13:34:27
  16
  孔子是如何收服子路的?
  文/江南小隐

  庄子在《盗跖》一文中,借柳下跖之口,狠批孔子之道,将孔子的学说斥为颠狂失性,钻营奔逐,全为巧诈、虚伪的东西(狂狂汲汲,诈巧虚伪),并指责孔子用甜言蜜语诱惑子路,使子路死心踏地跟随他,最后害死了子路(子以甘辞说子路而从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其卒之也,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于卫东门之上,是子教之不至也)。那么,孔子当初到底是如何说服子路的呢?

  据《孔子家语》载,子路原来是一位崇尚武力的勇士,当听说孔子是位大学问家后,就好奇地去拜见孔子。孔子一看子路,是个做学生的料,于是便问他:“你有什么爱好呢?”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摇摇头说:“我问的不是这个。我是问你爱不爱学习哩。据我观察,以你的能力,如果肯努力学习的话,将来会没有人能够赶得上你。”子路有些犹豫:“学习真的会有用吗?”孔子说:“当然有用!一个国君,如果没有敢谏的臣子就会失去正道,一个读书人,如果没有敢指正问题的师友就听不到善意的批评。当你驾驭正在狂奔的马时,不能放下手中的马鞭,已经拉开了的弓,就不能再用校弓的器具檠来匡正。木料用墨绳来矫正,它就能笔直,人接受劝谏,他就能成为圣人。接受知识,重视学问,谁会不顺利成功呢?而诋毁仁义又厌恶学习的人,必定会触犯刑律。所以要做君子,是不能不学习的。”子路说:“南山上竹子,不用矫正自然就是直的,砍下来用作箭杆,同样可以射穿犀牛的厚皮。以此看来,并用不着学习啊?”孔子说:“做好的箭栝,如果再装上羽毛,做好的箭头,如果再打磨锋利,这样的箭,不是可以射得更远和更深吗?”子路似有所悟,于是拜谢说:“您说得太有道理了,我愿意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

  回顾孔子说服子路的过程,不外三点:一、借问爱好引导子路的求学意识。当子路回答爱好长剑时,即启发子路爱好不是指这些东东,而是应指求学,将下面的谈话引入正题。二、借表扬子路的能力,指出他如果通过学习,将来会取得很大的成就,诱之以利,让他动学习之心。三、用事例说明学习的用处。当子路用竹子不学自直,作箭穿皮来否定学习的重要性时,能即时机敏地指出箭装上羽毛,箭头打磨锋利,能让箭射得更深更远,以此坚定子路的求学信心。我们估且不论孔子说服子路死心踏地跟随他,后来身死殉道的对错,只从孔子劝学的方法上来看,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很值得后世为师者效法。也侧面应证了孔子的忽悠水平,那确实是相当的高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