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先哲们的那些破事》
第17节

作者: 磁区理论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郑申求见楚王,对楚王说:您何必为此生气呢?我之所以假装大王的命令,这也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啊。我答应送新城和阳人给太子,这不过是给太子打打气,让他坚定起信心来和公叔争夺国君。如果太子竞争获胜,齐国和魏国必然会联合起来对付韩国,太子危急,就会更加依赖楚国,又哪里敢提出想得到新城和阳人的要求呢?如果太子竞争失败,就算没有被公叔杀死,也会仓惶逃到楚国来求保命,又怎么还敢奢求要地呢?楚王觉得郑申这个计策非常巧妙,于是就免去了郑申的罪过。

  作为外交家,郑申审时度势,为了显示楚国支持太子的诚意和决心,毅然私下代表楚王许诺送给太子两座城市。郑申之所以敢如此胆大妄为,完全是他认识到这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并不需要有实质性的付出。因为按郑申的逻辑,太子竞争获胜,因受齐魏的威胁必然更依赖楚国,不会提要地的事,太子竞争失败,要么被杀死,要么逃到楚国来寻求保护,更不敢提要地的事,所以楚国许地不过是图了嘴巴快活,既做了好,又不会实际损失什么。这又何乐而不为?

  当今天下,世界局势比春秋战国更为错综复杂,外交方面更需要灵活多变,高瞻远瞩的大智大勇,笔者希望中国的外交家们,能多多从中华浩瀚的历史典籍中吸收营养和借鉴,发扬光大老祖宗们纵横捭阖的超级智慧,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外交领域中扬我国威,作出“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辉煌业绩。
  日期:2013-10-10 20:53:20
  52

  诈中高手曹阿瞒
  文/江南小隐
  有“百代谈兵家之祖”称谓的《孙子兵法》,对于战争中实施“欺诈之术”推崇备至。孙子在“始计篇”中说:兵者,诡道也。直接了当地确立了用兵打仗中“诈术”的重要地位,随后又在“军争篇”中再次强调:兵以诈立。孙子认为“兵不厌诈”是战争的行为本质,是战争取胜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宝,并因此归纳总结出名震古今中外的“诡道十二法”----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孙子极力推崇的这种“兵不厌诈”的军事谋略思想,无疑对后世的兵家影响深远。

  罗贯中宏篇巨制的《三国演义》中,并非出身显赫的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之所以能在汉末强手如林的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迅速统一北方,除了他在政治上拥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然优势外,亦与他在军事上深谙“兵不厌诈”的谋略思想息息相关。曹操自幼熟读《孙子兵法》,聪慧机敏的他自然懂得如何从先人宝贵的军事典籍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世人或多谓曹操奸雄,好欺诈,事实上,此公这种先天与后天混合交融的“奸诈之术”,才正是他无论在政治斗争还是军事斗争中的安身立命之本。

  笔者试析几例:
  例一:黄巾造反之后,董卓专权,残害忠良,路人侧目,群臣敢怒不敢言,连司徒王允也一时无策,唯有以泪洗面。这时,有胆有识的骁骑校尉曹操挺身而出,决心利用被董卓亲幸的有利条件只身行刺董卓,一扭乾坤。当曹操带着王允所赠宝刀来到相府,正赶上董卓在床上倒身而卧,转面向内的大好时机,曹操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情况万分危急,更要命的是,董卓的贴身侍卫吕布这时也正好走了进来,吕布是当时超一流的武功高手,曹操自知不敌,急中生智,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竟一时以献刀之名搪塞过去,为自己赢得了脱身逃跑的良机。待董卓和吕布事后醒悟过来,阿瞒却早已逃之夭夭。其狡猾机警由此可见一斑。

  例二:曹操统兵攻打濮阳,某夜攻城中计兵败,突围时,城门上一条火梁砸下来,正打着曹操战马的后胯,连人带马当场倒下,曹操也被火烧伤,好在手下将士拼死抢救,方逃回大寨。

  曹操回营后,立即安排军士挂孝发丧,诈言曹公被火烧伤,回寨后不幸身死。细作报与濮阳吕布,布认为是天赐良机,随即点起军马,杀奔曹营,却在马陵山遭到曹兵四面伏击,落得大败。
  曹军由败转胜,竟只在曹操一念之间----即诈死诱敌,令人无法不对孙子诡道之神妙,由衷叹服。
  例三:官渡之战时,曹军以弱挡强,与袁绍相持数月,军力渐乏,粮草不继,于是连连发书往许都催荀彧发送粮食。这时,曹操的故友许攸从敌营中来投奔曹操,操待以上宾,并请教破袁绍之策。许攸问: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曹操赶紧拉住许攸,连赔不是: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说完拿出截获的曹操向荀彧求救军粮的书信,至此阿瞒方见了棺材落了泪,不得不向许攸道出粮尽受困的实情。

  曹操在带兵打仗的过程中频频使用“诈术”,实例不胜枚举,对于孙子“兵不厌诈”的谋略思想,阿瞒可以说不仅在军事斗争中运用得炉火纯青,而且在政治和日常生活中也运用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称他为“诈中一流高手”,实不为过。
  曹操小时候好游猎,喜歌舞。他的叔叔见他终日游荡无度,很不喜欢他,经常去曹操父亲曹嵩面前告他的状,曹操于是心生一计,某天路上碰到叔叔,曹操故意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一付中风的样子。他的叔叔大吃一惊,连忙去向曹嵩汇报。待曹嵩赶来探望时,曹操却好端端的。曹嵩问:你叔叔说你中了风,现在好了?曹操回答:儿从来没得过这种病,叔叔那样说儿,不过是因为不喜欢儿罢了。曹嵩完全相信了曹操的话,打那以后,但凡叔叔来告曹操的状,曹嵩一律不信,曹操由此可以更加恣意放荡了。

  曹操小时候即可用机谋对付叔叔,当上丞相后,更是老谋深算,常常用权术把他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曹操寿春讨伐袁术时,部队暂时出现了粮荒,催运的粮草还在路上,余下的粮食又不够发放,负责分发粮食的仓官王垕进来问怎么办?曹操便教他用小斛散之,权救一时之急。王垕担心用小斛散粮,士兵会产生怨恨,曹操说:不用怕,到时我自有办法。王垕只好依言照办,士兵因少分了粮食,果然议论纷纷,怨声载道,曹操于是将仓官王垕秘密召入,对他说:士兵多有怨言,行将作乱,我只好借你的头来示众,我知道你没有罪,但我不杀你,军队必然哗变。你死后,我会好好厚待你的家人。说完令人推出斩首,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