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免——一个老总二十年的感悟》
第51节

作者: 奔石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8-04 09:34:17
  (21)
  凌晨两点,外面大雨倾盆,连出租车都没有,叶舟冒雨赶到家属院门口的时候,鞋子里进了水,裤脚象刚从水里拎起来的一样,胳膊上也湿了,凉飕飕的。
  说实话,他是真不愿意来。家属院积水,应该白天想办法解决呀,晚上黑灯瞎火的能干什么呢?我到现场能起什么作用?但他只能这么想,不能说。中国的习惯,群众有难,领导到场就代表重视,代表关怀。这是务虚,但这个虚必须务,领导若不来,群众就会有看法,舆论就会谴责你冷漠。
  宏安公司的家属院不象叶舟想象的那样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干群齐心战积水。相反,一片静寂,只听见哗哗的雨声和流水声。地坪已然成了泽国,但并没有妨碍人们安睡。穆书记和卫达站在大门外的高地上,穿着雨衣套靴,打着手电筒,很有些抗洪救灾的架式。叶舟穿着皮鞋,打着雨伞,象个前来参观的游客。
  “天哪,都淹这么深了?”叶舟惊叹道。
  “唉,自从中村大厦建起后,这个院子年年积水,真是伤透了脑筋!”穆书记诉起了苦。

  叶舟有很多疑问:既然是老问题,为什么不早解决?其他人都没出来,你大半夜喊我来干什么?为什么传达室的卫达会在这里?问题太多,他只能抓关键,“为什么会这样?”
  “唉,有些情况你不知道。中村大厦修建时,新铺设了一条大口径的下水道,但是一直没碰通。现在这里两个小区加上前面一栋办公楼,三个地方共用一条原来的小排水管——那条水管只有30公分管径,原来是我们宏安公司家属院专用的——你说一下增加那么多人,增加那么多排水量,水怎么排得出去?这里地势又低,一到春季雨水就倒灌,地坪里年年划船,一楼的住户年年进水!”穆书记说这话时眉头紧皱,没有一丝笑意。

  “新建的下水道为什么不碰通?”叶舟的疑问更大了。
  穆书记用一指,“说是没设计好,前面有军用光缆,撞车了!”
  “军用光缆?”
  叶舟很意外。
  眼前怎么办呢?叶舟发现,除了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水位不断上涨,什么也干不了。也许穆书记要他来的意思,只是想让他知道这件事。其实连老穆都可以不出来,他家住在六楼,水怎么也不会淹到那上面去。
  “这个问题怎么不想办法解决?”沉默了一会,叶舟想多了解一下情况。

  “唉,这几年我不知道想了多少办法,不知找过多少部门,不知求过多少领导,都解决不了!”穆书记不住地叹气,“中村大厦我找过,他们说这不是他们的责任,下水道该铺的都铺了,钱该投的都投进去了。我们还曾经和开发商一起找过规划局,找过城建局,找过副市长,找过秘书长,找过军分区……”穆书记一边说一边扳手指,“主要是国防设施,来头太大,动不了。唉,没办法!”
  日期:2014-08-04 09:36:51
  叶舟无话可说。这时卫达开口了,“叶总,要不您先回去吧?反正在这里也只能是这个样子!”
  卫达这个人叶舟认得,宏安公司的刺头之一。四十多岁,小个子,自己的住房用来出租,一家三口挤在传达室。今晚估计是穆书记将他叫起来的,叶舟也没跟他打招呼。没想到他这么恭敬,居然以“您”相称,实际上他比叶舟至少大十岁。
  宏安公司的人对叶舟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前一阵汪金迎面碰上他,竟然慌不择路地掉头而去,阳嫂也开始笑脸相迎,主动喊叶总了,何责但凡有机会就想靠上来套近乎,今天卫达又一口一个您。这与九个月前他刚来时职工一片声喊“滚”的情形,简直判若天壤。

  “以前碰到类似情况一般都采取些什么措施?”叶舟既然来了,哪有转身就走的道理,总得想点办法。
  “嘿嘿……”穆书记干笑了两声,“以前院子里每次积水,胡总都要我通知他,其实他来了也做不了什么,只能等白天再说。有时候,水有可能自己就退了,实在不行就调抽水机抽!”
  “这么深的水,一楼的人怎么住哇?”叶舟感叹道。
  “就是啰,索性不得安生!”卫达倒起了苦水,但听得出并无怨气,因为传达室地基高,没被水淹。
  “这下面几栋房子,一楼有办法的都搬走了,搬不走的就只有抬高床脚,垫高家俱了!”穆书记恢复了往日的习惯,说话开始带笑了。
  “我想办法解决!”叶舟不知哪来的底气,猛然表了这么一个态。他做事历来有些冲动,现在一听说职工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一股强烈的责任感直往上冲,情不自禁地逞起能来。
  穆书记和卫达都侧过头来看着叶舟,“那就全靠你了!”穆书记说,“可能也只有你有这个本事!”
  “叶总要是能解决这个问题,那整个院子的住户都要感谢您的大恩大德!”卫达今晚恍若变性,话越说越好听。其实卫达这种人,忽冷忽热,翻脸比翻书还快,他的话不足信的。
  卫达的话还说明了一个更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人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承诺起回报来是无比慷慨的,但一旦时过境迁,利益成了既得,健忘起来也会同样迅速。
  叶舟受了恭维,心理很受用,也不管起不起作用,就打电话将尹科长和岳东叫了起来,吩咐调抽水机,连夜排渍。尹岳二人穿着雨衣雨靴,表情木然,呵欠连天,一幅见怪不怪的架势,说公司没有抽水机,要借也只能等天亮以后想办法。
  叶舟等五人就这样站在宏安公司家属院的门外议来议去,最终什么问题也没解决。看看已经四点多钟了,穆书记说了声,“不如大家先回去抓紧睡一觉,明天好做事!”
  雨小了不少,叶舟打了辆出租车回家。
  日期:2014-08-04 09:38:08

  第二天,叶舟以公司名义向财办写了个报告,反映宏安公司家属院积水的问题,希望政府出面协调军用光缆的事。穆书记见了,说报告已经打过多次了,不起作用。叶舟觉得也许各人情况不同,坚持报了上去,结果过了一个多月仍无音信。打电话问祝主任,说是已经按程序转到相关部门去了,后面的情况无法跟踪。
  叶舟不知道这件事该找谁,一筹莫展,想起那天晚上曾经夸下海口,不禁有些后悔。
  家属院积水的问题终归只是插曲,真正摆在叶舟面前的大问题是清欠。整个三月份,叶舟都在分析、思考,越想越觉得清收个人欠款是条死胡同,主要是债务分散,清收成本高,效益不明显。他逐步认识到,在清欠问题上“先小后大”的思路是错的,应该“抓大放小”,突出重点,集中精力,解决一笔大的就相当于几十家小债的总和。
  叶舟注意到,宏安公司有一笔替军山富洲公司担保的三十六万元贷款,几年前被强制执行了。在九十年代,国有银行可以发放信用贷款,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盛行,由此造成了大量的问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