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免——一个老总二十年的感悟》
第50节作者:
奔石周 日期:2014-08-03 14:37:17
“那好,既然大家认识统一了,我们就将调子定下来,2000年就是宏安公司的清欠年!今年我们的核心工作就是设法降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大家知道公司目前的负债率是多少吗?89%!总额700多万!如果能降低30个百分点,我们的压力就小多了!”
“哦嗬,700多万?公司怎么会欠这么多债?”穆书记失态地惊叫起来。信息雷达居然也有不知道的信息,盲区还挺大,这就是跟财务科长关系恶化的结果。
“700多不多嘞!银行贷款本息相加就超过了300万,应付货款又是200多万,还有欠税几十万,欠社保所几十万,欠职工的医药费几十万,等等等等,700万只会出头!”培哥是财务科长出身,对家底子比较清楚。
“清欠工作我决定分两步走,先小后大!”叶舟不希望话题发散,所以没接穆书记和培哥的话头,“我们先从私人小额欠款开始清收。个人帐,万万年,人不死,就该还钱。之所以先收个人的,是因为我们在这方面有优势,我们一次可以出动八条男子汉,人多势众。这类欠款共有二十几万,我的意见是原则上都要收回来,然后我们再集中精力解决大额的。”
“找个人收债关键是要找到人,找到人了就好办了。”柳斌说。
“要是人家没钱怎么办呢?”尹科长问。在宏安公司的管理人员中,尹科长的经济条件算差的,所以对偿债能力比较敏感,其实这个问题前面邹科长已经提过一次了。
“没钱就搬冰箱彩电洗衣机!”叶舟脱口而出。
在座的人都吃了一惊。
“这么大的决心哪?这真是拿公家的事当自己的事办哪!”穆书记这句话有失水准,言下之意好象公事不如私事重要的似的。不过这倒是大实话,职场中人一百个中九十九个是这种心态,而且这也是一种形式的“公私分明”。
“席梦思也可以!”柳斌不知怎么冒出这么一句来,有点搞笑意味。
大家都笑了,气氛一下轻松起来。
“计划生育也没听说过抬别人的床的!”培哥调侃了一句。
“人家欠我们200多万,我们欠别人300多万,更多!要是可以搬东西,我们的东西早让别人搬光了!”朱朱来了个将心比心,但是笑着说的。
“我们就是要下搬东西的决心!就是要摆出搬东西的姿态!不然这种陈年旧帐谁愿意还?现在的人,要说有钱,救急救命的时候个个有钱,没钱借都会借来;要说没钱,百万富翁、千万富翁都哭穷,所以人家有钱没钱不是我们要考虑的,我们只管要帐,不问钱从何来!”叶舟马上出面制止道。
停了停,叶舟继续说道,“当然,搬彩电冰箱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旧家电不值钱,搬回来我们也没地方放。但是话要敢于这么说,决心要敢于这么下,压力要给足,不然清欠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叶舟一开始长篇大论,管理人员就只有洗耳恭听的份了,象他在训话似的。
日期:2014-08-03 14:38:55
“我来介绍一下个人欠款的情况。”叶舟说完,柳斌讲道,“先说市本级,市内欠我们钱的一共有十一人,其中一人是现金借支,其余十人是货款。据我所知,这十个欠货款的起码有七八个还在做生意,应该有希望收回来。下面县里欠帐的就多了,足有几十个,金额多的上万,少的几百,一两千的居多……”
“到县里收帐怎么去呢?公司连台小车都没有!”黄剑插了一句。
这是一个新问题,叶舟以前没想过,不过他瞬间就作了决定,“那就买台车!”
“买车太张扬了,只怕职工有想法!”邹科长对职工的舆论高度敏感,也不知道这个习惯哪来的。
“那就买台二手车。工作需要,几万块钱,这总可以吧?”叶舟也不打算铺张,宏安公司目前也没这个条件。
“有了车那不还要请司机?”穆书记的意思是买车连带问题不少,实际上是通过质疑的方式表示反对。
叶舟发现了一个现象:集体议事,重大事项大家往往三缄其口,反倒是芝麻小事议起来气氛热烈,人人各抒己见。这种现象看似简单,其实反映出两个发人深省的人性特点:第一,大多数人天生怕事,不愿承担责任,所以喜欢避重就轻。第二,一事当前,破坏比建设容易。大事要提建设性意见,很多人不知从何说起,小事可以从破的角度立论,质疑张嘴就来。宏安公司如此,其它地方也概莫能外。
“请什么司机啰,黄主任可以开,小吴可以开,叶总也可以开嘛!”柳斌似乎很乐意针对穆书记。
“耶,公司这么多人会开车?”邹科长又象是意外,又象是质询。
叶舟知道,如果他不帮腔,柳斌顶不住穆书记和邹科长两人的冲击,于是说,“这样吧,我和黄主任抽空去学车,费用公司报销一半。亦公亦私的事,对半分也合情合理。公司总要有台车,今后也有用得着的地方。”
大家不再发言,买车的事就这么定了。现在宏安公司的事只要叶舟肯下决心,没有通不过的。
这次会议,不仅定调全年清收欠款的目的达到了,还意外地解决交通工具问题,叶舟非常满意。他有一种感觉,现在做事仿佛如有神助,不仅心想事成,而且常有意外惊喜。
会后,叶舟将管理人员分为三个小组,柳经理跟小吴一组,培哥跟黄剑一组,尹科长跟岳东一组,每人负责三到五个对象,先分头去摸情况。一个星期之后情况汇总过来了,有五六个是有希望收到钱的,其他人不是踪影全无,就是一穷二白。
日期:2014-08-03 14:40:05
一个星期六,叶舟开展了第一次行动,带着穆书记、培哥、柳斌、黄剑、尹科长、岳东和小吴八条男子汉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借款人家中,不仅使当事人大吃一惊,邻居也以为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事。还好,对方并不抵赖。说起来,叶舟组织的这一轮个人欠款催收,所有能找到的当事人,不管有钱的没钱的,没有一个公开赖帐的,这说明人们其
实是懂道理的,说明“欠债还钱“的观点在中国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叶舟带领管理人员工作日就晚上登门,休息日就白天上门,一个一个地堵,将市本级的债务人逐一“拜访”了一遍。难能可贵的是,穆书记竟然没缺席,甚至没提“身体不好”,要请假。遗憾的是,总共才收上来两万多元,大大低于叶舟的预期。
春节前,叶舟带人跑了一趟县里,除了穆书记没去,其他人都去了。尽管柳斌事先反复联系过债主,对方还是借故躲开了。叶舟他们不仅一无所获,还倒贴了好几百元路费。清早出门,晚上八九点钟才回来,在田野上还步行了好几公里,非常累。这件事改变了叶舟对清收县级个人欠款的看法,他意识到这样远程奔袭不行。情况不明,交通不便,时间不够,成本过高,而且深入别人的地盘,人多也形不成威慑,很难出成绩。看来清欠的方向必须调整!
春节后,叶舟组织了一次突袭,找到了县里一个欠款一万多的债主,当场收回了几千元,余款列了还款计划。这次成功主要是利用了农村人正月不讨帐的风俗,债务人根本没想到宏安公司会在这时候上门。叶舟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准备用一次成功打一个句号——他已经作好了放弃清收个人欠款的准备,但不想给人留下半途而废的话柄。
此时,柳斌和黄剑也看出了问题,尹科长和岳东都有打退堂鼓的意思,培哥和小吴是敢想而不敢言。叶舟也淡了心,他可以不计较难和苦,但不能忍受没效益。
到了三月份,江南进入雨季了。春雨绵绵,天无三日晴,根本无法出门。叶舟的心情象天气一样糟糕,自从来到宏安公司,这还是第一次遇到工作推不动的挑战,他甚至怀疑将今年定为清欠年是个错误。不过以他的个性,就此认输是不可能的,他冥思苦想着出路。
三月下旬的一天,大雨已经滂沱了三天三夜。晚上,叶舟正在家中睡觉,电话响个不停,“叶总,院子里又水漫金山了,你快来看看吧!”话筒中传来穆书记急促的声音。
水漫金山?什么情况?
当领导干部有个常识——灾情就是命令!叶舟来不及细问,赶紧起床往公司赶。
宏安公司家属院究竟出了什么事?请看下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