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1-20 20:40:38
第三拾八章
十、这个时代开始拽了(2)
康熙采用一一击破的手段,把三藩弄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帝王将相谁不想睡个安稳觉啊,
那就狠心点儿吧,坑蒙拐骗,什么方式狠点就用吧。
福建耿精忠、广东尚之信跳槽后,不但不得到重用,反而落了个凌迟处死,士兵被收编的收编,宫女被三下五除二瓜分,盘子中只剩下鸡头和鸡尾,手脚不快的就抢个鸡毛。
敢于打砸抢政府的大集团至此消失殚尽,小打小闹的“反清复明”组织从地上转移到地下,偶尔干个刺杀某官员过过瘾了,这些组织也就成了报纸的花边新闻,不再受人关注。
至此,大陆基本统一,还差台湾在牛逼,收不收复看康熙。
台湾自古以来活像一艘船,缆绳一直拴在大陆。
康熙遇见了这条缆绳被割断的尴尬场面。
隔断这条缆绳的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儿子郑经。
郑经此人也是官二代,没他老爸的万分之一强。
郑成功是历史教科书定论为民族英雄的,确实是实至名归,能够把丢了38年的台湾收回来了,而且是从外国人的手里收回,你能收回吗?
好了,别迷乱这哥,他也是个“传说”,可惜的是他不和康熙在同一个时代。
那就他的儿子来领教康熙的狠劲吧。
郑成功的第一个儿子郑经(日—日),性别:男,第一爱好:女,第二爱好:酒。
他也曾经跟随着他老爸郑成功征服过台湾,郑成功也能把台湾经营得有模有样的,可惜他死后,台湾发生内斗,军事力量不如以前了。
三藩叛乱之时,耿精忠接报:郑军“兵不满二千,船不过百只”。这里说的是郑经的部队,都不到一个团的兵力了,不能合作,所以郑经靠着四面环水的台湾得以存活下来,不像三藩那么悲剧。
但是,康熙收拾了大集团,肯定矛头会指向了在台湾的郑经。
要到台湾去,那得漂洋过海,那时候康熙刚刚平定三藩,国库空虚,有能力去台湾吗?康熙想到了一个收复台湾的办法。
日期:2013-11-20 20:49:46
第三拾九章
十、这个时代开始拽了(3)
收复台湾的方法,武力解决不了,那就谈判吧。
康熙的脑子活络,想到了这一点,边谈判边寻找机会攻打台湾。
郑经虽是官二代,也是肆意妄为之人,反过来他也是个很有政治抱负的年轻人。
于是,书读多了,也成了文化人,可以说没有内斗的话,他也许成为一代文豪。
他曾经作过一首诗,比“羊羔体”“梨花体”“废话体”高雅雄壮多了。
《悲中原未复》
胡虏腥尘遍九州,忠臣义士怀悲愁。
既无博浪子房击,须效中流祖狄舟。
故国山河尽变色,旧京宫阙化成丘。
复仇雪耻知何日,不斩楼兰誓不休!
比起一位军阀作过的口水诗,他就是一流诗人。
曾经有个军阀写过:
远看泰山黑乎乎,
上边细来下边粗。
如果泰山倒过来,
下边细来上边粗。
写诗写到此等程度,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郑经有了如此抱负,但是他却犯了一个错误,他在玩小三的时候,被人捉奸在床,负面新闻铺天盖地,弄得他焦头烂额。
郑成功进攻台湾时,郑经留守厦门,就趁此机会和弟弟的乳母昭娘外遇偷情,还有了儿子郑克臧。 当时的士大夫认为这是乱伦,郑成功遂下令处死昭娘,郑经却暗中将她藏起来。后来被郑经的岳父唐显悦告发,郑成功盛怒之下,要留守金门、厦门两岛的郑泰、洪旭处决郑经,两人不肯执行,台湾和金厦的关系开始紧张。
语出《海纪缉要》。
这哥们显然是与他老爹郑成功走向了相反道路,乱伦到如此地步,与隋炀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唐显悦向郑成功告发时说:“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语出《台湾外记》。
也许是老天爷喝了酒,分不出是非,硬是安排郑成功死在了热火朝天的军事工作上。
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日),郑成功去世,在台湾的黄昭、萧拱辰等人,以郑经得罪郑成功,遂拥立郑成功的五弟郑世袭为代理招讨大将军。
另一方面,郑经也在厦门宣布自己为嗣封世子、袭封延平郡王,以和郑世袭等人抗衡。
郑氏王朝从此一分为二。
郑经为了解除清军的威胁,提出加入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康熙帝交涉。郑经便利用停战的机会,于十一月初一(12月11日)进攻台湾,战斗中黄昭被流箭射死,其余军队皆投降。郑经胜利后进入安平城,处死萧拱辰等人,并把郑世袭带回厦门,结束了这场内斗。
康熙在这个时候恰到好处地与郑经进行谈判是明智之举。
日期:2013-11-20 21:00:10
第四拾章
十一、这个时代开始拽了(4)
内斗不是什么好事,争权夺利的人都知道这不是好事,但是总有人认为自己打不过别人,但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总能打得过吧,至少也能够杀杀自己人的傲气,于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相残杀的事频频上演。
郑经结束内斗后,获得了岛内的最高领导权。
现在康熙的最低目标不是“农夫、山泉,有点田”那么简单,他把自己的眼光上升到了“要随波逐浪,不可随波逐流”的境界。
清廷派员到厦门与郑经谈判,希望能说服他归顺清廷。
没想到,郑经这哥们不正经,表面上敷衍清廷的代表,暗地里却带兵进台,平定了内乱,稳定了局面,统一台湾的事儿愣是让郑经给办成了,然后就拒绝了清廷的招安,这一点他比宋江有气质。
谈判中,郑经提出只要能象朝鲜一样不削发,便可以称臣纳贡。
清廷只允许郑经“藩封、世守台湾”,但坚持一定要削发,认为不削发就不能表现归顺的诚意。由于在削发问题上互不妥协,这次招抚谈判又失败了。
有性格,郑经这哥们深知清廷谈判的目的,不就是没有能够进行海战的大将吗?你康熙也不是什么能人,马背上的民族能有几斤几两渡海战斗?“海洋险远,风涛莫测,长驱致胜,计难万全。”
我过我的岛上生活,我做我的逍遥自在的土皇帝或者岛主,还不是照样被人山呼万岁吗?人生的正确走向不是要置身何处,而是将前往何处。
谈判不成,也不能让你为所欲为。
清廷见招抚不成,就在第二年十月攻占了厦门、金门、铜山(东山岛)等地。
郑氏在大陆沿海的主要岛屿都被清军占领,郑经的部队退到台湾和澎湖。
康熙十六年四月,清廷再派人到厦门与郑氏谈判,谈来谈去,仍然因为郑经不愿削发而达不成协议。
你能把我怎么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对在台湾健康地活着的郑经丝毫无用。“若欲削发、登岸,虽死不允。”
年少气盛的康熙哪能容忍?又是一个倚老卖老的坏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