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说康乾盛世之康熙来了》
第57节

作者: 杨胜章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康熙六十年三月,文渊阁大学士、尚书王掞继四年前上疏密奏,建议康熙早立接班人后,再次学习他的祖先王锡爵在万历年间多次上奏建储,拥立朱常洛为皇太子的顽强作风,上疏建议康熙“择吉建元”。

  日期:2013-11-21 16:22:54
  第一佰零二章
  随后公司高管掌河南道事监察御史陶彝、掌浙江道事监察御史范长发、掌山东道事监察御史邹图云等各御史 共十二人也集体打报告建议确立接班人。这一次康熙再一次做了别样解读,认为王掞“以朕为神宗,意欲动摇清朝。如此奸贼,朕隐而不发,可乎?(《清实录》)”结果此次事件中的十三言官被谪西北(王掞因为已年过八十,由其子代行),更有四人死在塞外。
  康熙经营公司六十年却阻滞于接班人瓶颈,六十八岁万寿节还为此大动干戈,实在是接班人模式之惑的代价。
  第五,组织危害:
  作为接班人人选,出于选战时扩充实力的需要,必然会对公司组织的集体利益加以侵占。这对公司组织无疑是一种危害。《清世宗实录》就记载,皇八子允禩曾经把“皇上所交利益旗下银十万两内擅自动用五、六万两私买人口,益(以)张羽翼”。
  而允禩做贝勒期间,累积的家产可谓巨万。山海关内外及盛京等地“总计大粮庄十三所,占地约计九万八千三百九十七亩,丁口子女合计三千三百四十八口,住房四千二百七十五间。此外,在苏鲁克地方尚有牧场,牛羊三千余只。”语出《黑图档》。
  允禩之所以违制侵吞如此多的财产,不仅仅是出于贪婪,而是另有所图。比如他为了笼络原工部司官岳周,自出当铺“数千金”用于填补其因为贪污而导致的亏空,使得岳周心甘情愿为其驱使。另外允禩还喜欢交结三教九流之士,每有所得就将他们养于秘室,以图大用。相面人张明德在太子被废的关键时刻推荐允禩接班,就是他养士的一大功效。允禩养士出手大方,即便是弃而不用之人,也以百金相赠。由此他的礼贤下士声名得以形成,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多金。

  在这方面,允禟、允禵也是当仁不让。允禟的强项是派人偷挖、走私国家管制商品人参,低买高卖,拒交税款,牟取暴利。更为严重的一点还在于,允禟以皇子身份带头破坏公司组织的人参采集制度,而董事长康熙苦恼于接班人之争无暇他顾,导致公司管理不力的情形每况愈下,损失不是一般的严重。语出《清世宗实录》卷四五里记载,“闻去岁(康熙四十六年)有满洲侍卫官员到产参地方四处刨挖,将军不敢禁止,关口不敢盘查,捆载到京,发行不计其数。”

  另外“允禟讹诈王景曾(户部侍郎)银五千两”,“诈都统满丕银一万两”,“又诈得原任吏部郎中陈汝弼银六百两,原任内阁学士宋大业银五百两,原任河南府知府李廷臣银一百二十两”等,还与班柱儿、何玉柱(此二人都是允禟信任之人)“合谋诈永福(明珠孙)银三十万两”。允禟敲诈勒索的对象中既有重臣明珠的孙子,也有内阁学士、户部侍郎、吏部郎中及地方知府等人,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非允禟党。

  党同伐异,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敲诈勒索来的钱财又可以用作选战资金,既打击了对手,又壮大了自身实力,可谓一举两得。而对公司组织而言,这样的耗散性行为导致人心离散,为吏治废弛、政务推诿等一系列弊端的产生提供了助推力。
  而允禵的情形尤为严重,性质也更恶劣。因为他用来作交易的竟然是军费,严重伤害到公司组织生存的第一基础。允禵受命为抚远大将军时,慷国家之慨将二十万两军饷白白送给允禩,又将六万两送给允禟,以求在接班人选战中结成利益联盟。事实上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西北军在允禵治下,风气大溃,“浮冒侵欺,勒索赫诈”者众,事后追查,发现各问题军官侵吞的军饷总额达数百万两之多。

  允禵之所以对此种伤害公司组织的行为放任不管,是因为他自己也置身其间,和他人一起大挖墙角。
  由于接班人选战中潜规则横行,公司其他高管也不可能独保自身清白。这里面的情形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同流合污,成为候选人的棋子或工具,为他们的政治立场买单;还有一种是消极避世,试图谁都不得罪,也不为谁负责。
  头一种的代表人物是年羹尧与隆科多。此二人官居要职,是众多候选人拉拢的对象。而他们也仿照候选人的潜规则,贪污受贿,勒索财物,甚至把持组织人事大权。隆科多以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佟国维子、康熙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的显赫身份,索取“赵世显、满保、甘国璧、苏克济、程光珠、姚让、张其仁、王廷扬、年羹尧等金八百两、银四万二千二百两”。
  对川陕总督年羹尧都敢敲诈勒索,说明潜规则横行已到了何种令人不堪的程度。而年羹尧也利用自己疆臣的身份,操控西北的组织人事大权,把“自己人”胡期恒、王景灏提拔为甘肃、四川巡抚,从而使自己成为实际意义上的西北王。

  胤禛当时正是看到了年羹尧有钳制抚远大将军允禵的特殊作用,以为其选战服务,才对年羹尧的飞扬跋扈暂时隐忍,直到他成为公司新任董事长,接班人危机彻底消除后,才腾出手来收拾太过出位、已然挑战董事长威权的公司高管年羹尧。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后一种情形主要指当时公司的组织风气,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清实录》记载当时“九卿坐班,多有不齐,及至会议,彼此推委,不发一言,或假寝闲谈,迟延累日,会一二科道新进者,冒言于众,便群相附和,以图塞责。在九卿迟延一日,内而六部八旗,外而各省,俱因以迟矣。
  以此为属官安静。乃至保举议行事件,又有请托贿赂等弊。”组织效率何其底下,接班人之争导致的党派林立,使得公司上下无所适从,一发言就错,一做事更错,所以“有为”不如“无为”。康熙末年,各省藩库钱粮亏空“或多至数十万”,“是侵是挪,总无完补”,户部库银亏空高达二百五十余万两(老大二年十一月上谕)。
  而另一方面,由于公事不可为,公司上下人员多忙于私事。河南阍乡某县令假公济私,以收取火耗为名侵吞白银六万五千两;松江提督染指兵粮,贪污白银三万四千多两。接班人之争背后呈现出来的公司上下吏治废弛、政务推诿、假公济私等情形,对组织实力的损害很是严重。康熙末年,江浙“鱼米之乡”出现“饥民抢米案”,台湾爆发了朱一贵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整个公司组织的骚动加剧,危机感与日俱增。

  毫无疑问,接班人之争已经波及到组织的生存、稳定与发展。
  (注:老大帝胤禛即位后,为避名讳,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讳“胤”字而改为“允”字排行。)
  日期:2013-11-21 16:39:22
  第一佰零三章
  十七、官场红人明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