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18节作者:
随手太多 这点我们可以从周武王出兵伐纣时所带的部队看出来。武王伐纣时关于他所带部队的记载还是比较明确的,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前面我们算过的,总共加起来将近五万人。如果每军二千五百人,那么周武王所带的部队就远远超出了周国全国军队的总额,这是不可能的。周武王伐纣也不可能二到把全国所有的军队全带出去,总要留点人马看看家吧,不然这边仗还没打赢,那边老窝都就被人家给端了。
再说和周武王一起伐纣的这所谓的八百诸侯,牧誓中周武王说的第一句话是:远矣西土之人。这说明从商郊牧野这个地方看,大家都是从西方远道而来的,怎么商国的西面有三分之二的诸侯?如此看来地处中原的商国确实弱爆了,剩下那三分之一全算给商国的话,商国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周国历经三代费了这么大劲才克商而有天下真是水平差的可以。
实际上的情况是此消彼长,周国壮大的同时,商国也在衰落,它的国力都在内部斗争中消耗掉了,就像一片团在一起的围棋子一样,子力都被内耗掉了。
前面我们也说过了,商国的实际控制范围并不是我们今天概念的中国版图,基本上仅限于今河南省黄河流域这一圈,在其控制范围内基本都是分封的诸侯,在其控制范围之外,就是个别臣服于商国的方伯。在商纣王帝辛时期,商国在其西方的控制范围是在不断地被周国所蚕食的。
为什么如此说呢?文王勘黎之后,商国大臣祖伊听说后,“恐,奔告纣…”。但商纣王帝辛的反应却是,“我生不有命在天乎!”
商纣王帝辛真的如此不堪吗?不大可能,他征伐东夷,铲除九侯、鄂侯,应该不会这么糊涂的。人家都打到商国家门口了,我想之所以没有动作,实在是“攘外必先安内”,内部的问题已经让他无暇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了。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从牧野之战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大邑商的威风,周人在诗经中说“殷商之旅,其会如林”,可见牧野之战商国军队的人数是很多的。
当然史记中说商纣王发兵七十万是明显不靠谱的,你想想那八百诸侯才出了战车四千乘,总共才一万二千人,这些诸侯国相对于大邑商也实在是小的可以了,周武王怎么找了些如此不靠谱的盟友啊。
相比之下,还是其他文献所说的十七万更靠谱,估计是大导演司马迁同学抄书的时候给抄颠倒了。
“记得下次抄作业的时候看清楚了,给我们后人带来了多大的麻烦啊!”
即使是十七万,牧野之战中商纣王依然是占有绝对的优势,缘何败得如此不堪呢?
日期:2014-12-24 22:23:14
21 如此不堪一击
为了镇压国内的反对派,商纣王帝辛施以严刑峻法,但结果却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么美好。“唉,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商纣王如是说。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波涛汹涌,就是当时商国的情形。周国的间谍是个聪明人,不然也当不了间谍,他再次向周武王报告:百姓不敢诽谤矣。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百姓并不是今天的百姓,这里的百姓是指各个氏族,指代的是贵族,到了今天就变成了屌丝中的屌丝。徐中舒先生说:“殷代一个大部族有一百二十个氏族,举其成数言,则称百姓”。
听到间谍的报告后,周武王姬发笑了,吕氏春秋说他“嘻!”,足见其当时的心情。他敏锐的感觉到,伐商的时机到了,于是找到了太公姜尚。太公姜尚以他高于常人的智慧将周武王的感觉理论化:
“馋慝胜良,命曰戮;贤者出走,命曰崩;百姓不敢诽谤,命曰刑胜。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
周武王九年,周武王姬发通知各盟国在盟津集合,组成联军讨伐那个不仁不义的商纣王,当然史记所说的“不期而会”和“八百诸侯”大家就不要相信了,就当听笑话吧。史记记载,周武王大军载文王木主(雷同于祖宗的牌位)渡过黄河来到了盟津,周武王自称太子发。看来周文王声名赫赫,也许周武王通知各诸侯还是用的周文王的名义。
在盟津,周武王组织召开了联合国专题会议,会议的内容今天就不得而知了。令人莫名的是,会后周武王及各诸侯国班师而归,理由就是两个字:天命。
天命是什么?不知道,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你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不知道的东西是人忽悠人的制胜法宝。看来周武王在忽悠人,那么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我也不知道,今天只能猜测,反正总不可能是喊大家来旅游的吧。
也许是周武王此次动静太大,走漏了风声,商纣王作了足够多的准备工作,以至于周武王没有了必胜的把握。也许是周武王在商国的内应行事不密被发现了,比干马上就要被杀了,箕子也快被囚了,太师疵、少师疆也快要奔周了,比干、太师疵、少师疆是周国内应的可能性也蛮大的。也许…,也许不完了。
反正,周武王又带着他的联军各回各家了,此次会盟权当公费旅游出差吧,回去可以报销地,当中估计还有很多人没有见过黄河呢。
接着,周武王听说:比干被杀了,箕子被关进了监狱,商容被罢官了,微子启、太师疵、少师疆直接三十六计走为上了。当然,关在监狱里的商国贵族不止箕子一人,逸周书记载,牧野之战后,周武王曾命毕公、卫叔出百姓之囚,看来当时商国的内部斗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状态。
周武王十一年,蛰伏了两年的周武王终于忍不住了,他檄文遍告诸侯: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出兵之前,照例要占卜,这是潜规则。但是“龟兆不吉”,而且“风雨暴至”,所有人都不敢妄言出兵了,那昂扬的斗志不见了,史记说是“群公尽惧”。
关键的时刻,关键的人,唯独太公姜尚力劝周武王出兵。在太公姜尚的力劝下,此次行动才没有被取消。为了坚定周武王的决心,周国军队渡过黄河以后,太公姜尚还命人将船只、桥梁全部烧毁。后来被项羽和韩信学了去,他们都以此思想打出了自己的成名一战,并创造了两个成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貌似当时周武王的盟国都没有听过“狼来了”的故事,更没有听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依然是傻了吧唧的来了。于是周武王与各诸侯会师盟津,组成联军,挥师东进。
看来商纣王帝辛请了法师的,周武王姬发的联军很不顺利。联军到了刑丘(今河南温县东),大雨下了三天也不停,还有的盾断成了三块。回想起出兵前的占卜,周武王姬发真的怕了,太公姜尚再次出场。
“意者纣未可伐乎?”
“不然。楯(盾)折为三者,军当分为三也;天雨三日不休,欲洒(洗)吾兵也。”(这是什么逻辑?)
“然何若矣?”
“爱其人及屋上乌(爱屋及乌);恶其人者,憎其胥余;咸刘厥敌,靡使有余。”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