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两三年时间,我还你一个正宗的晚清!一位历史老师的宣言》
第34节作者:
江南__明月 日期:2014-09-30 19:47:21
【正文更新】
舟山群岛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世间罕见,它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的中心,紧邻长江出海口(这里有当今经济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
往南可经过闽东南地区(也是经济发达的沿海经济开放区,以福州、厦门为龙头),
继续向南可直达一线城市广州(这里有当今南方的经济中心——珠江三角洲,以广州深圳为龙头),
往北可直达中国的政治中心(京津),同样也是经济活力四射的(环渤海地区、京津三角洲,以天津为龙头),
而它的正对面,就是浩瀚无垠的太平洋。
可以说,舟山群岛背依大陆,面朝大海,东控日本,南接闽台,西通吴会,北连登莱,地理优势得天独厚、无与伦比。
其中,舟山本岛的面积最大(476.2平方千米),为我国第四大岛(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上海崇明岛)。
这样优势的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我们的政府自然也是非常认可的,并且做出了积极举措使舟山变得更大更强。
1987年,国务院设立舟山为地级市。
2009年12月25日,舟山跨海连岛大桥正式通车,与国家高速公路网连成了一个整体,标志着从陆地前往舟山必需车船联合运输的时代宣告终结。
2011年7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也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而且还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的新区。
……
在这里,我们也衷心祝愿,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明天会更好!
日期:2014-10-01 22:44:20
【正文更新】
在大清国统治时期,由于康熙皇帝觉得舟山的地形像一艘在大海中随波漂浮的船只,似有轻舟荡漾、摇摆不定之感,于是决定改“舟山”为“定海山”,赐名“定海县”。
乾隆皇帝统治后期,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也曾向大清国表示,对此地有爱慕(觊觎)之心,希望大清国能够割让或租借一两个岛屿(后来被大清国一口拒绝)。
虽然大清国没有十分重视舟山的经济价值,但对其军事价值还是给予了重要肯定。
大清国在此地设有定海镇,最高军事长官为定海镇总兵(正二品,相当于军长级别),共计镇标水师3个营,士兵2600多人,另有水师战船20多艘,舰炮170多门,岸炮20多门。
因此,这里也是大清国名副其实的军事重镇。
乍一眼看上去,兵力、威力似乎还可以,但这都是假象,这些驻防的士兵没有经历战事已经很久很久了,而那些耀武扬威的大炮,也只是装点门面的,有很多门能不能打响都是个问题。
日期:2014-10-02 00:01:51
【正文更新】
定海镇总兵张朝发,字骏亭,福建惠安人,出生年月不详,但死期却比较精确。
张朝发原为台湾水师协副将(从二品,相当于师长级别,为台湾海防的最高军事长官),然而令他没料到的是,刚调任此地不久(几个月时间),便遇上了英国的侵华远征军。
当然,一开始,张朝发并没有把英国舰船当作是军队,而误以为是迷航的外国船只,后来等英国舰船越来越多,张朝发又觉得,这些应该是从广州开过来的外国鸦片武装走私船。
张总兵甚至还相当高兴:“广州不能做生意,(英国舰船)才来这里的,定海就要成大码头了,我们的奖金就要增加了。”
可以想象,说这话时,张总兵应该是脸上带着笑容的。
然而,事与愿违,没过多久(仅仅不到三天的时间),张总兵就当真含笑了——含笑九泉。
日期:2014-10-02 10:27:24
定海总兵张朝发,带着他的定海水师(20多艘木制单桅战船)出发了,准备对那些贸然到来的“外国鸦片武装走私船”迎头痛击。
然而,英国军舰很忙,根本没空搭理张总兵。
因为,他们正忙着测量水位(攻击定海前的准备工作)。
等张总兵的水师战船靠近英国军舰时,他的血液立马凝固了,妈呀,都是明晃晃的刺眼炫目的大炮啊!
(张总兵看到的是“超级战舰”威厘士厘号,长约100多米,头尾宽约10米,载有74门大炮)
我手下的这些小木杉板船,遇到大风都会不断摇摆摇摆,甚至有被大风撕碎的可能,拿这些小船去挑战那些巨舰,岂不是拿鸡蛋碰石头!
凭着为将多年的经验,张总兵敏锐地察觉到,大事不好,情况不妙。
定海告急!
必须赶快把情况向上峰汇报!
日期:2014-10-06 09:42:08
【正文更新】
张朝发没有贸然采取攻击行动,而是将获悉的情报立刻向浙江巡抚(相当于浙江省省长)乌尔恭额,以及闽浙总督邓廷桢报告,并请求紧急增调兵力支援。
浙江巡抚确实在第一时间抽调了兵力,对定海进行紧急增援,但是英军的攻势确实是太可怕了,还没等增援部队赶到,定海已经沦陷!
定海总兵张朝发也把敌情在第一时间告知了定海县令——姚怀祥。
姚怀祥(1783—1840),字斯征,号履堂,福建候官人(今福建省福州闽侯县人)。看他的籍贯,朋友们应该有点眼熟。
没错,林则徐(1785—1850),也是福建候官人,所以姚怀祥与林则徐是地地道道的老乡。
而且看他们的生辰八字,姚怀祥只比林则徐大两岁,他俩应该差不多同时入学,然后共同在科举入仕道路上努力奋斗。
但很明显,姚怀祥的运气要比林则徐差了太多、太多(考试也是有考运的)。林则徐20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而到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早已经是道光王朝的封疆大吏、当朝一品。
而姚怀祥同学,在科考的道路上,屡考屡败,到35岁时才高中举人(比范进同学还是要好很多的),此后继续埋头复读,一如既往地参加京城考试,继续屡考屡败(共参加了6次会试,花了将近20年时间,均名落孙山)。
都50多岁了,别折腾了吧,因为举人也是可以做官的(难度系数大,而且尽是小官)。
1835年(道光十五年),52岁的姚怀祥终于在举人群体考评中被评定为一等(优等),光荣地成了大清国的官员——候补官员。
1840年(道光二十年),57岁的姚怀祥被大清国朝廷任命为定海县令(正式官员,七品芝麻官)。
而此时,离英国远征军的到来(第一次定海之战)只有3个月时间。
日期:2014-10-06 16:40:36
【正文更新】
在得知定海总兵张朝发传递的情报后,定海县令姚怀祥又收到了英军发来的最后通牒(宣战书)。
最后通牒的中心思想是:一、严正控诉林则徐;二、交出定海县城;三、限半个时辰(1个小时)。
最后通牒的前文署着“大英国特命水师大元帅伯麦,敬启定海县主老爷知悉”,末尾又署“特启县主大老爷阅鉴”,做到了中心明确,前后呼应,符合写作的基本范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