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来访—古代官场小人的另类史话》
第35节

作者: 十大碗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一件事情上可以看出许敬宗的“才”之高。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许敬宗作为检校(代理)中书侍郎随军出征。大军一路凯歌高奏,连战连捷,驻跸山(当时叫六山,战后唐太宗改此名)一战,以五万之兵大败十五万敌军,高句丽主帅高延寿帅残兵投降。得此大捷,太宗龙颜大悦,下旨令颁发诏书,要赞誉大军征辽伟绩及安抚当地民众。许敬宗是随军的中书侍郎,专门负责此类事项,撰写诏书一事自然要由他来完成。

  古时帝王都十分看重这类诏书,因为它是对帝王御驾亲征辉煌战绩之类伟业的记载,又是尽快安定征服之地局面的施政大纲,文字要求既高,“政策性”又强,一般来讲,即使是皇家御笔也要费些脑筋才成。但许敬宗马前听旨后,转瞬间即将诏书草拟完毕。太宗下完旨意后还没喘上几口气,就见许敬宗已经草拟完诏书呈了上来,不免感到有些吃惊,接过一看,但见草诏辞章华丽,意明绩亮,文翰磅礴,一气呵成,不由得大加称赞。在场文臣武将也无不感叹佩服,此事一时成为奇谈。

  但同样令人称奇的是,身负如此才学的许敬宗在个人修养方面却也让人不敢恭维,即使是在一些待人处事的“小节”上,也显得小人气十足。

  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故作漠然,许敬宗经常不记得相熟之人姓甚名谁,见面的时候常常张冠李戴或者干脆不称名道姓,无论是古时还是今天这都是相当不礼貌的举动。当然,如果单凭这一点还不应对他说三道四,因为尽管这与他博览群书过目不忘的大才子名声极不相符,但也有可以理解之处,毕竟现实中有不少文人高士也有类似表现,也许他们的心思不屑于放在这些琐碎杂事上,不过,许敬宗自己的解释却让人感到很不畅快。一次,有个人路遇许敬宗,见他似乎又忘记了自己的姓名,便不解的问他是何原因,许敬宗如此回答道:你,我是记不得,若是遇见何、刘、沈、谢(何晏、刘桢、沈约、谢眺都是前朝的著名文人),就是暗中摸索也能认出他们。其狂傲无礼若此,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又有一次,唐高宗封禅泰山路过濮阳,问大臣窦德玄,“为何称此地为帝丘?”窦称不知。许敬宗在旁边闻言赶忙接过话题说,“为臣知道。”见皇上侧目相询,马上凑上前来讲释道:“古帝颛顼(传说古时五帝之一)始居此地,以王天下。之后,夏之后代相、昆吾氏先后以此为都;春秋之时,卫成公也曾居住此地。因为有多位帝王居住于此,故称帝丘。为臣闻知有徳者开拓其国土,失道者则丧其疆域。自古大城美域,居之者非一姓从始至终,故为帝王者不可不慎。”许敬宗乘机引经叙典,综古论今,又对周遭地理环境古今变异纵论细讲,手指舌解,高宗听得连连称道。

  受到皇上表扬,许敬宗感到有些飘飘然,又得意地说,“大臣不能没有学问见识。德玄不能应答圣上疑问,鄙人深以为羞愧。”自己解答了皇上疑问也就算了,还要捎带损人一把,窦德玄听了自然非常生气,言道:“人各有所能。不知即不知,不强装知之,这即是我之所能。”许敬宗两眼朝天,一脸不屑。
  为人张扬凌人,不懂得谦和收敛;做事也是任性所为,没有当为不当为之忌。
  贞观十年六月(公元636年7月),长孙皇后病逝。长孙氏自小嫁与李世民,两人情意笃厚,爱妻逝世,李世民悲痛不已,以勤政出名的他竟多日没有上朝。一众朝臣也知道圣上对皇后的深情厚谊,丧葬之日,百官皆麻衣孝服悲泣致哀,祭奠大堂及外边广场之上,白衣茫茫一片,哭泣声此起彼伏。
  大家正悲戚戚哀痛之时,忽然传来一串呵呵大笑的声音。
  日期:2014-07-15 20:49:31
  聊且一看的名言(2)
  众人惊鄂不已,谁敢如此大胆,在皇后殡葬之日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大家顺声望去,原来是许敬宗,只见他穿着一身孝衣,站在那里以手捂嘴,弯腰低头,一幅忍俊不禁的样子。站在他附近的人连忙严词训止,并责问他为何如此放肆。
  许敬宗边笑边断断续续地道出了原委。原来众臣身着孝服致丧,率更令(负责皇族次序及赏罚等事)欧阳询也披麻戴孝而来。这个欧阳询本来就长得面容丑陋,这般一哀嚎痛苦,一张大丑脸显得怪莫怪样。正巧欧阳询从许敬宗身前走过,许敬宗一抬头看见他的怪模样,一下子忍俊不住,瞬间哭声变成了笑声。待大家都向这边循声观望时,他依然越想越滑稽,不能自已。
  皇后大丧,许敬宗如此大逆不道,其罪非小,事后好几位御史上奏弹劾。李世民确是位宽厚人主,想到许敬宗有过功业并且确有非凡才学,最后从轻发落贬到外地做官了事。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
  有人也许说,许敬宗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高人异士常见的那种放荡不羁而已,不是什么宵小所为,其实不然。与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豪放纵逸不畏权贵、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不趋炎附势铮铮傲骨根本不同的是,许敬宗的举动与脱俗和骨气没有丝毫联系,只是一种无视他人感受任意胡来的一种本能而已,凸显出这类人不同与常人的道德观念和评价标准。从另一件小事也可以看出许敬宗的这种品格。

  还是太宗那次亲率大军征讨高句丽期间,有一次,唐军兵临城下,城上高丽兵将凭险据守顽固抵抗,唐军将士奋勇争先,前赴后继,轮番攻城搏战。呐喊声中,只见一唐军兵士英勇异常,箭矢纷飞之中勇往直前,挥舞大刀拨打着飞箭,快步奔到城墙之下,不顾城上纷纷而下的箭石,板着云梯窜上城墙,拼死杀出一片空地,使得后续唐兵得以攻上城来。
  看到这位士兵如此英勇,城下观战的太宗君臣都称赞不已,主帅李勣忍不住向站在身边的许敬宗随口赞道,“此兵何其勇哉!”。谁知许敬宗却阴阳怪气地回答说,“头脑简单之辈才有此为。”站在一旁的太宗听了非常恼怒,但因为战事正在进行也无暇顾及此事,想着事后再做处理,然而后来攻下城池后君臣皆大欢喜,大家一高兴就把这件事冲淡了,也就没有再予追究。
  作为国家大臣如此看待和评价将士们的英勇献身精神,不知那些勇士们知道后会有何感想?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许敬宗看人看事的那种独特的角度和眼光,说白了,是一种以私利为中心的价值观。
  司马光曾说过:“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这用在许敬宗身上最贴切不过。
  虽学识渊博,深谙经论,但那些人伦礼义好像是今天走私犯肚里裹了几十层塑料包装的毒品,没有被许敬宗消化掉哪怕是一丁点,他自己的道德品行似乎没有受到多少熏陶。给皇上奏阐为君治国之道,给同僚熟人讲释为臣做人之理,都夸夸其谈振振有辞,但实乃逢场作戏说给别人听的,自己却从不身体力行。所以辨识君子小人,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世上确有“说人话办狗事”之徒。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