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来访—古代官场小人的另类史话》
第39节作者:
十大碗
李适之,唐太宗的曾孙,任左相之职,为人性直疏豁。李林甫时任礼部尚书、中书门下三品○1。两人同为宰相,免不得职权摩擦生出些纠葛,李林甫心胸狭窄,暗地里起了把李适之排挤出去的念头。一次,两人在一块闲聊,李林甫似是有意无意地言道:“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主上未之知也。”
几天后,李适之有事进宫见唐玄宗,忽然想起起李林甫的话来,觉得是件好事,便照直告诉了唐玄宗,唐玄宗自然十分高兴。当时李林甫也在场,唐玄宗就问他是否知道此事。李林甫答道,“臣久知之,但华山乃陛下本命○2,王气所在,凿之非宜,故不敢言。”
李适之一听李林甫如此说法,如重锤击胸,差点当场晕厥,懊恼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华山是圣上的本命,如此一来,开采华山还不等于掘挖皇上的命根子一般?这是犯上作乱的大逆不道之举。后悔懊丧之余,意识到中了李林甫的算计,不然如此大好消息他何不亲自奏报?很不能连扇自己一百个耳光。此事虽然并未付诸实施算不上有大逆之为,唐玄宗并没有给李适之任何处罚,但他却由此觉得李林甫看事精细周到,而李适之思虑欠周,凡事只考虑“经济利益”而不以国家的命脉为重,因此对他的好感减少了许多。后来,李适之逐渐被皇上疏远,不得不自求辞职。
先诱使你说错话办错事,再在关键时刻落井下石,让你失去回旋余地,其心之阴招之狠令人心惊胆颤。
日期:2014-08-05 08:38:50
孬种1
祖珽,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北齐(534-577)时代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同不少小人一样,祖珽天资过人,凡事学啥会啥,能够通晓多种才艺。他写得一手好文章,词藻刚健飘逸。据说他曾经给时任东魏冀州刺史的万俟受洛(万俟,南北朝时期的鲜卑、匈奴姓氏,今仍有该姓)作《清德颂》,文章雅正华丽,受到当时许多人的喜爱,以至于当时的东魏大丞相高欢(其子高洋代魏建立北齐后追尊为神武帝,实为北齐始祖)也因此而知其人,可见他的文笔功力确实非比寻常。东魏朝的兰陵公主出塞嫁与蠕蠕(也称柔然,古少数民族)首领和亲,大臣魏收(时任秘书监兼著作郎,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史官)赋诗《出塞》及《公主远嫁诗》二首,祖珽赋诗和之,其诗作“大为时人传咏”。除此之外,祖珽还擅长音乐律理,能谱曲,也能演奏琵琶笛子多种乐器;会外语,通晓多种边外少数民族语言;通阴阳术,会占卜;尤其精通医术,堪称当时名医;通过史料考究,他还可能会那么几手武艺,因为他曾经亲历战场,叫阵冲杀。真可谓才能超群,任选其一放到今天都足以安身立命。不仅如此,祖珽的“工作能力”极强,办事可谓细心强记,有一件事足以说明这一点:高洋(高欢次子,北魏权臣,于550年逼迫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位,自立为帝,定国号为齐,即为北齐文宣帝)担任东魏的并州刺史时,祖珽担任仓曹参军(管理仓库并参与军事的官职)。有一次高洋把他叫去布置任务,一口气交办了三十六项事情,祖珽当时耳听心计,出来后一一安排妥当,无一遗漏,令同僚们大为折服。因才能既高又多,特别是文章之名远闻,这在古代中国重视文才的时代无疑是一个极大的优势,祖珽很快就受到关注并被提拔重用。
从我们普通人的角度来看,才智如此高,见识如此多,祖珽应该是位极有涵养品行高尚的人物,就像今天那些满头银发带着琇琅眼镜的大学教授。因为他们渊博的学识和极高的智慧,应当使得他们能够更加明晰地判断是非和更加理智地选择自己的言行,从而在对内修养道德和对外为人处事方面更加合乎仁义礼智的标准,成为我们这些普通人的道德楷模和行为模范。其实,这只是善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对于有些人而言这种逻辑并不适用,现实中的祖珽即是如此。
祖铤的偷窃举动并非一时兴起或着偶尔为之,而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一种禀性。别人家的财物总是令他馋涎欲滴眼红不已,一旦被他瞧上了眼,贪婪的欲望会立刻让他心痒难忍,必欲得之而后快,什么官员身份什么道德经论,甚至名声舆论统统都被他远远抛到了脑后。
在司马世云家偷盗被抓,遭到主人和朋友的嘲笑辱骂,这要发生在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人身上,恐怕早已羞愧得无脸见人,但祖珽似乎没有多大感觉,而是一如既往,毫无悔改之意。这不,他又乘在丞相高欢家赴宴之机,偷了一只金叵罗(酒器)藏到发髻中,被人搜出后让高丞相臭骂了一顿。在担任尚书令高澄(高欢长子,北魏权臣,后追尊为北齐文襄帝)的秘书丞(古代负责文籍、奏报等事之官)职务时,又在高澄府上偷了几本《华林遍略》○1被人发现,高澄令人狠狠地打了他四十大板。
屁股被打得青紫肿胀,却一丝也没有减少祖珽发点外财的念头。看到朝廷经常应州县申请发放粮食,一辆辆装满粮袋的大车不时地走出粮仓,祖珽馋得眼红。发挥自己多才多艺的优势,伪造了一份地方奏拨粮食的公函和丞相高欢同意发放的公文,跑到粮库去骗领粮食,结果被负责官员看破,由此案发。骗取国库粮食罪名非小,祖珽立刻被关押审讯。天生的贱胚,祖珽偷盗诓骗时不计后果,被抓问供时似乎也不考虑责罚的轻重,骨软嘴松,一问就招,很快就一五一十的供了出来。高欢听说后大为震怒,判决鞭刑二百,镣铐加身,将他发配至制造铠甲的作坊做苦役,所盗取谷物加倍征还。堂堂一文人才子因盗窃被判苦役劳改,想想都好笑。
更为可笑的是,判决出来后还没被送到作坊劳改,恰好并州(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地区)的定国寺建成。按当时寺庙习惯,建成之后要竖立一碑予以纪念和庆祝,自然要请人撰写碑文。这种碑文一般用辞端严,要叙往咏今宏法教众,需要文字功底和教义修养都很深厚的文笔高手才能写出,撰写极其不易。丞相高欢询问何人能写,属下陈元康是祖珽的好友,就借机推荐祖珽。高欢是祖珽的旧主,当然知道祖珽的才学,但想到他现已是罪犯之身,不宜参与此事,没有立刻答应。又令再另荐他人,谁知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应。无可奈何,高欢只得勉强同意让祖珽撰写。因为祖珽还被关押,高欢派人将纸笔墨砚送至囚所。虽然身处监囚,祖珽却依旧才思聪敏,奋扬带铐之手,于铁链声声之中迅即书就。碑文送至高欢大丞相处,只见文章词藻端丽,行文流畅,高丞相及左右之人不免佩服得大摇其头。为何又佩服又摇头?都感觉如此美文竟出自一个盗贼之手实在有点滑稽。但文章确实不错,丞相一高兴就下令免了祖珽的刑罚,但官职还是被罢免,只是以平民身份继续留在丞相府中办事。
不顾忌身份名誉,甘冒挨打受辱甚至处罚坐牢的危险行鸡鸣狗盗之事,这显然既与生活的贫富无关,也与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修养水准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能说是一种极度贪婪和自甘下贱的本性使然。当人们知道那写出一篇篇美文的妙手与窃走一个个财物的黑手竟然是同一双时,只能感叹这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