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来访—古代官场小人的另类史话》
第52节作者:
十大碗
就在岳飞准备乘胜追击一举击溃金军,实现收复国土的宏图夙愿时,却一天之内连收朝廷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岳飞回到临安,立即陷入奸人布置的罗网。绍兴十一年(1141),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临安大理寺,最终以“莫须有”之罪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处死,时年三十九岁。
岳飞之死,是他个人的悲哀,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如果岳飞不被处死,中华历史很大可能要被改写。时隔千年,今天的人们无法理解这么一位功勋卓著、威震敌方的国家栋梁,这么一位赤胆忠心、义薄云天的忠臣义士,这么一位运筹帷幄、文武兼备的天纵奇才,怎么会有人忍心迫害?古往今来,多少人百思不解,难道我华夏民族已经习惯了萎靡沉沦,看不惯壮志豪情?难道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已经充斥着阴险狡诈,容不下仗义执言?长夜寂静细细推究,一个个宵小的面孔逐渐浮现出来,由模糊而清晰,一个个阴暗、肮脏的心灵赤裸裸地呈现在面前。眼睛越明心头越痛。这位旷世英雄遇到了小人,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在这帮小人或明或暗的挫挠陷害下,他那充满了激情和辉煌的生命最终被强行画上了句号。这是岳飞个人的不幸,更是中华民族的不幸。
猜忌狭隘的主子
大多数人认为岳飞是被奸臣秦桧迫害致死的,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或者说是不完全正确。虽然杭州岳飞墓前跪伏的是秦桧夫妇,千百年来戏曲说唱也众口声讨这位大宋奸相,但据实而论,害死岳飞的主儿却并非是他,而是当时的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
对此,不少人大惑不解或者不愿相信。岳飞一生呕心沥血、舍生忘死,不正是为了他赵家的大宋江山吗?对于这样一位忠心耿耿又功勋卓著的臣子,高宗应当视若臂膀才对,怎么反倒将他迫害致死呢?于理不通,谬论荒唐。其实,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这样认为,恐怕就连才智超群的岳飞自己也是一样的心思,到死之前也并不完全清楚高宗为何要置自己于死地。
日期:2014-08-06 14:41:50
英雄泪——淹没在小人漩涡中的岳飞3
岳飞命运不济,这位民族英雄遇到的主子———当时的民族首领、国家首脑———赵构,是个小人。小人是不以常理论事的,小人主子———不论是君主还是一般上司———也就不可能以常理来对待臣下。
岳飞第一次为宋高宗赵构所知是在建炎(宋高宗年号)三年,即公元1129年。那年岳飞二十七岁,是南宋大臣东京代留守杜充的部将。这一年,几十万金军兵分几路大举入侵,南宋抵御不住,很快重镇建康就被金兵攻占,宋军主帅杜充也投降了金军。金兵乘势长驱直入,直逼南宋都城(时称行在,意为天子临时巡行之处)临安。宋高宗唯恐被城破被抓,慌忙乘船逃往海上。金兵毫不放松,也造船赴海,一直尾随穷追三百多里。高宗君臣吓得魂魄出窍,惶惶如掉尾之鱼(大海之上没有丧家之犬,只有掉尾之鱼),一路狂奔乱窜。
就在高宗飘荡海上提心吊胆之际,忽然一直紧追其后的金兵舟船不见了踪影。后来得知,原来是岳飞在金军后方四处袭战,竟然六战六捷,金兵连遭败绩,又怕被岳飞断了后路,无奈之下才匆忙撤军。之后,岳飞又在常州截击返程中的金军,把金兵打得落荒而逃。再战清水亭,又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死里逃生的宋高宗喜出望外,赶忙颁诏对这位横空出世的无名将领给予嘉奖。稍后,岳飞又在健康城外牛头山重创金军,迫使金兵撤出建康,渡江北返。岳飞又统兵追至江边痛击金军,取得大胜,致使金国的这次入侵以失败告终。
在军队节节败退、将兵不逃就降的危难之际,横空出现的岳飞对于宋高宗而言无异于是一棵救命的稻草,让他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悬吊着的那颗脆弱的心脏终于安稳下来,增添了些许君主底气,因而自然对岳飞是青眼相加,武功大夫、忠州防御使等等头衔职位一顶顶送来,岳飞成为了南宋的一名高级将领。
在其后的几年里,岳飞的表现更是令高宗赵构喜上眉梢、啧啧称叹。他在三年时间内马不停蹄,一阵旋风般剿除了各自盘踞一方的李成、张用、曹成等大寇。对于帝王君主来讲,没有什么比在他的王土之内不服统治、割据称霸更令人气恼的,这种不稳定的社会秩序远比什么外敌入侵更令他寝食难安,因为这让统治者的颜面扫地尊严不再。见岳飞为自己清除了这几块心病,高宗当即于绍兴三年(1133年)的九月“亲切接见”了英雄岳飞,着实勉励了一番,并赐予亲书的“精忠岳飞”锦旗一面,授予镇南军承宣使、江西沿江制置使、江南西培路舒蕲州制置使、江州建置制置使司、神武后军统制等一连串官职。
岳飞得此殊荣,一颗心脏变得更忠更赤,离开都城后稍不更歇,立刻就把闻名后世进过中学历史课本、曾喊出过“等贵贱,均贫富”的洞庭湖农民起义迅速平灭。除掉了这么大的一块心病,宋高宗简直有些喜出望外,不顾短时间内连续“亲切接见”同一个人不尽妥当的顾忌,又立刻召见岳飞,再一次给予肯定勉励,进封岳飞为武昌郡开国公,加官检校少保,任命他为湖北襄阳府路招讨使,并要在京城为岳飞建造一处“上等府邸”,就像今天许多地方为奥运冠军或演艺明星赠送别墅公寓一般,岳飞以“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辞谢。这一时期,君臣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密程度。
无论是出于强烈的爱国之心还是出于报答君王的忠臣之义,岳飞终生以誓血“靖康之耻”驱逐金寇为志,前后四次北伐,每次都为此竭心尽力,义无反顾,不把女真金国驱逐出境决不罢休,最后一次及至成功,但实际上也正是在此节上岳飞并不了解高宗赵构的真实心思。
宋高宗赵构自己看来,维持目前统治江南半壁江山的现状并不是个不可接受的局面。虽然大半江山归于他族,但当前拥有的土地百姓也足以让自己过足人之君主的大瘾,发动战争驱逐异族并不是个非干不成的“活儿”,加之对金作战实无十足取胜把握,如果驱逐不成自己反倒被人家驱逐,真是应了那句偷鸡不成反倒失米的说法,那是何苦来着?
有了这层计较,所以高宗赵构内心里并不多么想与金开战,最起码是不怎么积极追求,可以将之留待后代处理,也许他们会有更好的办法。但作为一国之君,这种话却万万不能说出,不然会被臣民看做没有进取之心甚至不把恢复沦陷国土百姓放在心上,不仅不能这样,还要大肆宣传自己恢复山河的宏图巨愿。所以每次听到臣下有关北上攻金的进言献策时,高宗都要高调夸赞一番,以示自己对于收复国土念念不忘。他曾对岳飞的讨金之策大加赞赏,夸赞说“有臣如此,顾复何忧”“中兴之事,一以委卿”“国尔忘身,谁如卿者”,好话连连。
实际上,高宗另有他想。他也批准了几次对金作战,但主要目的并不是把金国彻底驱逐,而是以战为守,通过几次战役胜利,促使金国认识到己方的实力,打消金国侵占南方的企图,促使对方坐下来和谈,用战争术语讲就是“以打促和”。所以每次岳飞讨伐取得大捷,想乘胜进军扩大战果甚至一举攻取金国战略腹地的时候,总是受到高宗赵构的班师撤军的诏书,弄得岳飞不明所以,以为皇帝在下一盘大棋,只得放弃即将到手的胜利,扫兴而归。
特别是岳飞最后一次即绍兴十年(1140)的那次北伐,眼见连战连胜,宋军已经攻至距金国都城汴京(开封)仅仅几十里之遥,在将要取得战争根本性胜利之时,却被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逼迫撤军,令岳飞大惑不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