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来访—古代官场小人的另类史话》
第53节作者:
十大碗 日期:2014-08-07 14:27:53
巴结有术
官场中人最伤脑筋的是怎么能够妥当地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尽量做到既不得罪人留下隐患,又不违反职责丢了饭碗,一个个处处谨小慎微,遇到请托之事时每每思前想后反复权衡,只怕是伺候自己病重的老娘也没有这般细心过。但李林甫却从未因此犯过愁,对他来说,可以轻而易举地处理好此类事情,保证办得面面俱到。
李林甫任吏部侍郎(组织部副部长)时,有一次负责主持选任官员。皇兄宁王李宪私下交给李林甫一个名单,上列十人要求李林甫“关照”。李林甫见人数不少,并且大都是不学无术的“官二代”“富二代”,如果应承下来,即使只选录一部分也免不了要承担渎职选人的嫌疑,但如果予以拒绝势必惹得人家皇兄不悦,自己的大好前程恐怕就要受到影响。这番两难境地并没有难道李林甫,他先是满口答应下来,但同时也提出一个附加条件:十人中须有一人被罢选并要公示于众。宁王见能办成九人,自然满意,就答应了李的要求。于是李林甫从中选出一人张榜于众,宣布此人为求选任行贿送礼,破坏吏治选拔,不予录用。榜单公布后,官员百姓见李侍郎能够廉洁公道,纷纷称赞他秉公办事,一时还赢得了不少称赞。李林甫一举两得,既打发了宁王人情,又骗取了公正美誉,双赢。
朝中有人好做官,走上仕途的人士无不对此深有感触。但衙门中人有亲戚朋友在朝为官的毕竟是少数,因此,大多数人只有绞尽脑汁,为能获得上司主管的赏识信任而苦思冥想,每夜累死几百万个脑细胞。李林甫则不然,他似乎总能轻易的就能接近那位官阶之上能够拉他一把的贵人,一切都看起来那么顺理成章又水到渠成。
李林甫任吏部侍郎时,虽然已到了“副部级”高位,但觉着不应该停步不前,还要争取更大的“进步”,不过他也明白,仅凭自己目前各方面的表现恐怕难以如愿,唯有走人脉关系一途或许能达到目的。但升任正部级以上的干部非一般人等能够说了算数,唯有皇上宰相才有权决定,自己又无缘得见这些人物,如何是好?挨个分析宫中朝廷的各个人际关系,李林甫发现武惠妃正受到玄宗的宠爱,思讨着或可借助于这个女人,利用夫人的枕边话说不定比宰相报告还要管用,于是决定走武惠妃一途
要攀上武惠妃,须有能让她动心之处,一番计较,李林甫终于发现了一个“门道”。原来,武惠妃生有二子,寿王李瑁、盛王李琦。作为皇上妻妾,只要有一线可能,无人不想自己的儿子能被立为太子,以图日后登基为帝,诸位皇后皇妃为此明争暗斗机关算尽。李林甫就想以支持帮助武惠妃立子为太子为因由取得信任,然后再向她求助升官之事。尽管李林甫也知道自己一个副部级官员对于这种立太子的大事并无多大的发言权及影响力,但在没有它法的情况下也只能有枣无枣打一秆,万一管用则能开通一条晋升之途。
要见武惠妃也无有门径,但李林甫自有办法。他通过熟人结识了宫中的管事太监,称兄道弟拉近乎,待时机成熟,就托这位太监转告武惠妃说自己愿保寿王为太子。虽然李林甫只是个区区御史中丞,在朝廷中算不上头面人物,但毕竟也是朝廷大臣,武惠妃当然高兴能有大臣帮助自己,因此对李林甫非常感激,此后多次在玄宗面前夸赞李林甫。在武惠妃的“阴助”下,李林甫不久就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这一任命的官阶虽然不高,但作为侍从皇帝左右的官职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为日后李林甫的晋升之途铺平了道路。事实证明,正是在这一官位上,李林甫善于察言观色、投其所好、阿谀奉承、巧言令色的诸般“才华”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很快就获得了唐玄宗的好感和信任,不久就被提升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加银青光禄大夫,做上了宰相高位。
倾轧有谋
前一段时间,日本首相菅直人没有通过信任案投票,被迫宣布辞职。这是日本自2006年以来五年时间里下台的第六位首相,平均每一任的在位时间不足一年。这六位首相下台的理由基本相同,都是因为没有制止住经济下滑的势头被对手抓住把柄赶了下去,但上台前对政府大放厥词的每一位新首相上任后却并无大的建树,所实施的经济政策不过是旧瓶装新酒,只是变了变名堂而已。于是乎,“你方唱罢我登场”,真个是“乱哄哄”。这种现象说明两点,一是社会、经济管理方面,在制度、时代、形势相同的情况下,管理的基本方式方法并无大的不同,只是管理集团或管理人员的更换而已。二是管理集团或管理人员的更换本质上并非基于他们管理的政策方法,而是这一政策方法给选民留下的印象。日本是实行选举制度的国家,首相更迭要由选民决定;在古代封建专制的中国,朝廷大臣的更换则是要由皇帝来拍板。两者虽然制度不同,但共同之处在于官位的去留要看别人的眼色。
一千多年前的李林甫对此早已看得透彻,在二十一世纪的菅直人被反对党搞的精疲力竭满脸倦容地在电视上苦苦解释施政得失时,公元七世纪的李林甫却能不动声色又毫不着力地让主子唐玄宗厌恶了自己的一个个对手。
当时同任宰相之职的共有三人,一是中书令张九龄,二是侍中裴耀卿,三是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林甫。这三人中,且不说张九龄的大文学家大诗人身份,单论治国安邦的见识及实绩,李林甫也要远逊于其他二人,加之三人中李林甫资格最浅、职位最低,在一起与玄宗商议朝政时,李林甫所提的奏议往往显得寡闻浅见,连他自己也感到难为情。见张裴二人夸夸其谈,皇上称赞连连,李林甫心里不免妒意大升,思讨着如何改变这种尴尬局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