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的状元——盘点历史上那些幸运的状元》
第32节

作者: 东坡竹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08 10:27:02
  吴鲁:我出错也出得巧
  在晚清有个这样的规定:卷子上只要出了错误,不管是写了错别字还是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不能当状元。像前几科的状元陈冕,因为少了一个字,幸亏有人帮他改了过来,才幸免于难。想想也是,状元卷是要被广为流传的,你要是上面有错别字,让大家怎么想?朝廷的面子往哪儿搁?
  但下面要说的这次却比较特别,原定状元出了错,换的状元同样也有错误,但因为人家这个错出得比较巧,结果被他蒙了过去。
  那是光绪十六年(1890年)的恩科,江西大才子文廷式的卷子得到了考官们的一致称赞,定为状元。但在复审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错别字,考官们都连连叹息:这么高的水平就因为一个粗别字就跟状元擦肩而过,太可惜了!按规定,有错别字的卷子不能进一甲,但考官们都为文廷式惋惜,就商量了一下,最后破格列为榜眼。
  换上来的状元是谁呢?此人名叫吴鲁,福建晋江人。值得一提的是,吴鲁其实是在台湾出生的,在台湾一直生活到八岁才回到了福建,所以也可以说他是台湾人,算是科举史上唯一一位出生在台湾的状元。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其实吴鲁同学的卷子上也有一个错误,就是多写了一个“而”字。那么为什么考官们都没发现呢?因为他这个错出得太巧了。
  当时的卷子是折页的,就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一页一页折起来,吴鲁在一页的最后写了一个“而”字,结果一翻过去就忘了,在下一页的开头又写了一个。这很明显是一个错误,但因为折页的关系,考官们看的时候也没看出有什么异常来,就给顺过去了。看来同样是出错,也有高下之分。
  那么这个错误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原来,当时的琉璃厂有家书店专门展览状元卷,既然要展览,就得把卷子展开,这一展开,两个“而”字就原形毕露了。
  但这时候已经离定状元过去很长时间了,不可能再换人了,只能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话题,吴鲁同学可以放心了。
  【吴状元花絮】
  吴状元年轻的时候给人当过家庭教师,这家的两个孩子笨得要命,以前请过的好几位教师都教不了,但经过吴状元的调教,这两个孩子还真有模有样起来。主人很高兴,就掏出支票,让他随便写。吴状元把支票推回去,说:“如果你真想谢我的话,就把你们家那块砚台送给我吧。”
  主人一愣,什么砚台?
  原来,在他们家书房墙角里堆了一些杂物,其中有一块砚台,都落满了灰尘,那天吴状元拿起来擦了擦,这一擦不要紧,把他都惊呆了。

  这是什么名贵的砚台呢?其实说它名贵也说不上,材质很普通,但要是知道这是谁用过的砚台,你也会跟吴状元一样吃惊了。听好了,他的主人有岳飞、谢枋得、文天祥。
  当年,有人送给岳飞一块砚台,岳飞爱不释手,在背面刻上了八个大字——“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天天带在身上。岳飞遇害后,这块砚台流落民间,后来被谢枋得得到了,这个人在历史上名气不是很大,但同样也是南宋有名的忠臣,最后因为拒绝降元,绝食殉国。谢枋得用了几年,又把这块砚台送给了好友文天祥,文天祥也很喜欢,又在侧面刻上了三句话——“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还给它起名叫“正气砚”。

  所以,这块砚台虽然材质普通,但却凝聚了三位民族英雄的心血,其文化意义绝对爆棚。
  吴状元得到了这块砚台,把它供在书房里,还特地把书房名改成了“正气砚斋”。吴状元去世后,这块砚台传给了儿子吴钟善,吴钟善也把自己的书房名改成了“守砚庵”,自称“守砚庵主”。吴钟善去世后,又交给了儿子吴旭霖。文化***期间,吴家被抄家,这块“正气砚”也被抢了去,从此不知所终。
  文才:★★★★
  人品:★★★★
  官运:★★★★(正二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