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资治通鉴』流入你的血液——历史才是最实用的职场指导手册》
第59节

作者: 相生金水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仅仅是秦始皇游玩的部分景点,《资治通鉴》中还有大量的记录,此处不再赘述。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44岁了,他以劳民伤财为代价云游四海的步伐还在进行着。
  这一年秦始皇向东出巡抵到达海边儿的碣石,派一个叫卢生的人去周围寻找神仙,以求找到让自己长生不老的捷径。

  得到命令后的卢生煞有介事地领着人出海寻仙去了。
  不多久,卢生回来复命了。
  不用猜我们也知道,卢生这次肯定不会带着什么神仙回来,但是他也没有空手而归——他带了一本当时比较有市场的预言书《录图书》回来。
  每个时期都不缺少这种预言书。例如,预言1999年是世界末日的《诺查丹马斯预言》,还有唐朝编写的号称可以预测中国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推背图》等等。
  内容就是那些文字,但是不同的人带着个人成见解读出来的意思却差别很大,当然比较幸运的是《诺查丹马斯预言》和玛雅人的预言都没有应验,所以我们还可以有机会继续从《资治通鉴》中思考自己的人生,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有房贷的同学还要继续还贷款,大家还要为自己的未来辛苦打拼。
  卢生拿回来的这本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书引起了秦始皇莫大的兴趣,因为里面有一句谶语刺激了他,上面写着:“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前两年刚刚高调宣布,他的未来要有秦二世、秦三世直到秦n世,这时却有高人告诉他灭亡秦国的是个神秘的“胡”。
  秦始皇一开始是愤怒的,后来他则越想越开心:这是神仙在提醒自己,要把可能对秦国不利的因素找出来,提前加以消灭,这样秦国不就真的实现了永远传承了吗?
  可是这个“胡”到底是指的什么呢?
  当然那个时候的秦始皇是绝对想不到自己的儿子胡亥的名字里面有个“胡”,他觉得唯一有可能影响帝国存在的就是北方的俗称“胡人”的匈奴。

  于是秦始皇便派将军蒙恬亲率三十万大军,向北征伐匈奴——当然匈奴人表示自己躺着也中枪。
  此时的秦国经过一定休整之后,兵强马壮,所以蒙恬率军攻打匈奴是非常顺利的。
  蒙恬一路打,匈奴人一路退,蒙恬一路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地区,并新设置了四十四个县。
  为了彻底断了匈奴反击的念头,蒙恬就地凭借山势和地形修筑长城,控制险关要塞,起自临洮,结束于辽东,绵延万里,号称“万里长城”。
  蒙恬的军队在野外扎营十余年,蒙恬本人也常驻前线指挥军队,一时威震整个匈奴,基本上做到了让秦始皇放心:灭秦的那个“胡”已经被他铲除了。

  消灭完心目中的“胡”,心情蛮好的秦始皇再次踏上了游玩、寻仙和歌功颂德三位一体的旅程。
  而在这次出行之前,秦国发生了一件诡异的事情。
  日期:2013-01-04 16:43:28
  【第85节】 从大秦帝国中找寻我们在职场中的影子(三)
  公元前211年,天上掉下了一颗星星。
  当然,放到现在我们知道,其实就是陨石。其实古代人对于天上掉陨石也不是多么稀罕的事情,只不过这次掉下来的陨石有点奇怪,上面刻着一行字:“始皇死而地分”。
  字面意思是说:秦始皇死了之后秦国的土地就会被瓜分。
  且不说这块陨石来自于天上的什么星系,这个往上面偷着写字的人确实是个纯爷们儿!
  敢把自己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给秦始皇开这种玩笑的人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胆子特别大,绝不怕死的人,一种就是对秦始皇的憎恨已经超越了生死的人,当然如果非要再增加第三个可能的话,那就是秦始皇一直以来“千万里我追寻着你”的仙人。
  秦始皇这次没有相信仙人的存在。他派人逐个对当地的人进行测谎实验,但是测谎数据表明,没人内心里面承认此事是自己干的。

  无奈之下,灰头土脸的秦始皇下令将居住在陨石附近的人全部枪毙,并找工匠焚化了那块石头。当然,秦始皇杀那么多人是为了出气解恨,他焚化那块石头却是为了亲手碎粉这不吉利的征兆。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决定再次出游。
  这次他带上了当时担任“左丞相”一职的李斯,同时任命担任“右丞相”一职的冯去疾留守首都咸阳,代为处理朝政。
  讲到这里,必须要特别交代一下。秦国有两个丞相,分别以“左右”命名。只是听名字,这是并列的两个丞相,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因为当时的秦国对“左”和“右”是区别对待的,“左”要比“右”尊贵。所以担任左丞相的李斯其实比担任右丞相的冯去疾政治地位要高一些。
  就像现在大家坐在一起吃饭喝酒一样,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入乡随俗的规定:哪个位置是第一主宾来坐,哪个位置是第二主宾来坐,哪个位置是第一主陪来坐,哪个位置是第二主陪来坐,都是有研究的。

  的确,一桌子菜,每个人想吃哪个就可以用筷子夹哪个,不管坐什么位置的人貌似吃的东西都不会有差别,但是其地位是不一样的——是有严格而清晰的尊卑差距的。
  此时的秦始皇已经有了二十多个儿子,其中小儿子胡亥平时最会来事儿,十分讨得父皇的欢心,此时他提出跟着父皇一起出游,秦始皇自然而然答应了他的要求。
  秦始皇一行先来到了现在湖南的九嶷山,祭奠了埋葬在那里的舜,然后乘船顺长江而下,一直到了钱塘江。
  当时正赶上钱塘江潮波涛汹涌,秦始皇实在不敢往钱塘江潮里面开船,便上岸登上了会稽山,又祭祀禹,祭祀完毕后当然没有忘记刻立巨石,以对自己歌功颂德。
  然后起驾返回,这次选择走水路,沿海北上,抵达了一个叫琅琊(念“狼牙”音)的地方。
  这时又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有一条恐怖的大鱼出现在了秦始皇的大船旁边,把他吓得不轻,于是秦兵向大海中射箭,不一会儿大鱼就一命呜呼了。
  或许这条大鱼真的是某位神仙的化身,秦始皇的这一通乱射惹怒了天上的神明,大鱼死后不久,秦始皇便病倒了。
  这时候的秦始皇49岁,差一年就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纪了。
  既然差一岁才知天命,那就说明49岁的秦始皇还没有天命的概念,一向要强甚至自负的他,坚决不接受自己会病倒的现实,至于死亡这个任何人都不能逃脱掉的自然规律,他更是连想都没有想过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此时的秦始皇是讳疾忌医的,他要拿自己的意志跟天命搏、跟疾病搏,更要跟死神搏!
  秦始皇身边的群臣也都了解他的脾气和想法,自然没有人给自己惹麻烦——没有任何一个人出来劝他看医生,更没有一个人敢出来问他死后遗嘱的问题。
  就这样,秦始皇自己在那里硬挺着,旁边的大臣们在那里干巴巴瞪着眼睛看着躺在那里的秦始皇硬挺着。
  我们不妨套用一句现在的话来形容当时的局面,那就是“围观改变秦国”——在一群大臣在围观中,秦国最高领袖秦始皇嬴政的身体状况快速恶化,秦国下一步的政治走向也将越加的不明朗。
  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随着秦始皇身体越来越差,他意识到自己终究还是干不过天命的,索性他也面对了自己极有可能会死掉的残酷现实,于是他命令当时掌管传国玉玺的赵高写诏书给长子扶苏。信中任命扶苏担任他的治丧委员会主任,灵柩安葬在咸阳。
  这相当于事实上承认了扶苏是法定的秦国接班人,而且扶苏又是皇长子,属于名正言顺的秦二世皇帝。
  赵高把诏书写完封好后,却私自扣在手中,迟迟不肯交给使者送出。
  赵高到底想干什么呢?目前还不得而知。

  公元前二一零年七月丙寅日,在排成一个圈围观的大臣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下,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大秦帝国的最高领袖、伟大的战国革命家、杰出的反诸侯国主义战士、卓越的秦国宫廷建造运动的导师、伟大的旅游爱好者和实践者、秦国人民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国家领导人嬴政同志停止了呼吸,永远的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秦国的大地。
  嬴政同志自公元前二一零年患重症以后,在以宦官赵高为首的群臣的默默围观和毫不亲切的关怀下,医护人员没有进行任何方面的治疗。他一直坚持硬扛,同疾病作了顽强的斗争。由于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公元前二一零年七月丙寅日,嬴政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嬴政同志的逝世,对于秦国朝廷、秦国全军和秦国人民,对于秦国的高压主义专制统治和建设事业,对于国际反诸侯国、反匈奴、反藏兵于民的事业和焚书坑儒运动的事业,都是巨大的损失。
  然而此时,全秦国朝廷、全秦军、全秦国人民却没有为失掉了他们的暴君而感到深切的悲痛,理由有二:首先,即使知道嬴政驾崩也是高兴而绝对不会悲痛,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当时高层内部发生了争执,嬴政驾崩的消息被高度封锁,并没有对外公开。
  除了秦始皇的儿子扶苏、胡亥,能够称得上高层领导者的无非就是李斯、赵高以及一些职业老军头们。面对秦始皇突如其来的去世,这些人将会分别是何等反应,而大秦帝国的明日又将何去何从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