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资治通鉴』流入你的血液——历史才是最实用的职场指导手册》
第60节作者:
相生金水 日期:2013-01-04 20:07:13
【第86节】秦帝国末期残酷的职场厮杀(一)
上节讲到,秦始皇的快速驾崩让所有秦国高层官僚始料未及,宦官赵高私自扣下了嬴政的遗嘱迟迟不肯发出这只是一方面,更过分的是,连秦始皇去世的消息都被封锁了。
封锁消息的人是不是赵高呢?答案应该说是否定的。因为赵高凭借此时的职位是没有权力决定此消息是封锁还是公开,而第一时间提出封锁皇帝驾崩消息的人是时任秦国左丞相、随秦始皇一同出行的李斯。
恐怕当时的李斯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一场可怕的、残酷的、连他自己也卷入其中不能自拔的职场厮杀开始上演了。
先说当初李斯为什么决定封锁消息呢?
据司马光的说法,当时皇帝嬴政死在首都之外,李斯作为当朝首辅,担心一旦走漏风声,各位皇子会上演夺位大战,况且秦国的建立,是基于武力兼并天下诸国来实现的,各地一直不缺梦想着搞复辟的遗老遗少,嬴政驾崩的消息一旦散播出去,各地造反势力就会第一时间吹响推翻秦国统治的号角,到时候整个大秦帝国就会陷入一片内乱之中。
最重要的是,一旦出现混乱,李斯自己也将前途未卜,要知道自己这个左丞相的位置可是来之不易,他岂能允许自己白白葬送掉多年苦心谋划来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呢?
最要命的是,秦始皇的遗嘱并没有在他李斯的手里,而是在赵高那个老太监手中,李斯虽然职位很高,但是此时谁拿着前任老大的遗嘱,谁就等于拥有了指定皇帝接班人的权力,谁就拥有了改变秦国未来的巨大能量。
所以李斯此时需要先封锁消息,把嬴政的尸体运送回首都咸阳,同时给自己争取时间来观察下一步各位皇子、各位掌握着军队的将军、拿着遗嘱的赵高各自的动向,进而再做好下一步到底应该做什么。
此时赵高绝口不提遗嘱之事,但是他对李斯提出的秘不发丧的建议第一时间表示了支持。
赵高此时也需要给自己争取一点时间,来好好思考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当然不论做什么,他都不会考虑国家利益,他想的就是如何利用好眼前这个特殊的机会,一步登天,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最后李斯和赵高一致决定,把秦始皇的尸体放在一个能够调节冷暖的车子当中,以减缓尸体的腐烂,装作秦始皇还在活着的样子,照往常一样继续前进,方向首都咸阳。
中途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依照往常的惯例给秦始皇上呈餐饭,百官奏报事务也与过去一样,但是只允许提交文字版,不能说话,赵高派宦官从车中装作秦始皇,接受并批奏文件。
就这样,大家一路掩饰着装模作样地向咸阳进发。
到现在为止,算是李斯在本文中的正式出场。
话说李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呢?我们不妨通过他做过的一些事情来看看他的为人处事的原则,更要看一下他的职场智慧到底如何。
李斯和吕不韦一样,放到现在来说,属于河南老乡。李斯作为秦国的左丞相,是可以被我们叫做“政治家”的,据非《资治通鉴》的有关资料记载,李斯的书法写得也不错,所以也有资料称之为“书法家”。
李斯早年师从荀子学习一些所谓的帝王之术,李斯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同门师兄弟叫韩非子,两个人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比较有意思的是,因为荀子属于儒家,而他的两个弟子却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也正是因为他的两个弟子太有名气了,以至于后来人们对荀子到底是法家还是儒家都有了争议。
李斯从荀子那里毕业之后,碰到了河南老乡吕不韦。吕不韦觉得李斯有一定的才华,便把他收入到自己的门下当门客,希望李斯能够为自己贡献智能,而李斯也领着吕不韦的工资,做着一个门客应该做的事情,毕竟这也是一份正式的工作。
此时的李斯内心却充满了对成功的渴望,一个小小门客的身份是不能够满足他的野心的。
成就大事的人总是这样,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怎么样能够出人头地,时时刻刻都在用发绿的眼神寻找着自己能够崛起的机遇。
日期:2013-01-04 20:14:41
【第87节】秦帝国末期残酷的职场厮杀(二)
就这样,一直到了公元前237年,秦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前面的章节讲到过,吕不韦被新登基不久的嬴政罢免了相国的职位,并被要求离开首都,回他的封地河南洛阳。
第二件大事是,秦国的王族大臣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上书建议秦王嬴政启用秦国本土的谋士,排挤其余诸侯国来秦国谋官职的人,而秦王嬴政偏偏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下令全国大搜捕,驱逐外来人口。
这两件事情都跟李斯有关系。
首先,李斯作为吕不韦的门客,自己的老大政治上要倒台,也被驱逐出首都了,自己下一步应该怎么办,这是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其次,李斯是楚国人,算是楚国来秦国谋求一官半职的外来人口,秦王的驱逐令下达之后,他当然也在被清理之人的范围之内。
危机,危机,对大部分人是危险的事情,对一小部分高人而言就是机遇——李斯决定在这次危机重重之中杀出一条给自己创造机遇的血路!
李斯决定出一个险招儿——直接给秦王写亲笔信,试图用自己的文笔来彻底打动秦王嬴政,并期望能够实现从吕不韦的门下食客到秦王亲信的一步到位。
读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李斯能否成功,取决于他这封信是怎么写的。我们就借着司马光先生摘抄的片段,来看看李斯同志当时的文笔如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