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的猎物们-那些被刺杀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第2节

作者: 德尔塔1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地点:鲁国大夫蒍氏家中
  刺客:不详
  主谋:公子荤(又名羽父)、鲁桓公姬允
  刺杀手段:不详
  刺杀成败:成功
  被刺原因:政治斗争,夺权所需
  父亲:鲁惠公姬弗湦  
  母亲:声子
  谥号:鲁隐公
  继位者:弟弟鲁桓公姬允
  日期:2013-11-02 21:55:21

  第一章 黑镜头回放
  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十一月壬辰(夏历十五日),鲁国国都曲阜西郊,鲁国重臣大夫蒍氏的公馆。
  正是一月当中的望日,月圆时分,大大的月亮挂在中天,清光泛冷,天气寒凉,大地冰封,万籁俱寂,不时有小寒风溜过,天地之间,透着森森寒意。
  从《左传》开始,很多中国的历史书都重复了这个历史性时刻,月圆风冷夜,杀人放火天……两千多年之后,当你在《左传》开篇读到这一刻的时候,你会觉得,在这一瞬间,仿佛天地间到处都充满了某种暧昧的气息。这股气息,自始至终贯穿了中国历史,让所有的历史现象都披上了一丝暧昧不清的底色,无法挥去。

  临时充作国君行宫的蒍氏正房里,执政十一年的鲁国第十四代君主--鲁隐公姬息姑正在高卧。轻微的鼾声,从他的鼻腔里发出,传到门外,像在传递某种信号。他累了,不仅是因为日常国务操劳而疲惫,更是因为白天亲自主持祭祀钟巫神,体力严重透支。
  没有星星,像蛋黄一样的月亮仿佛也打起了瞌睡,有随时从天上掉下来的嫌疑。蒍氏的宅院里,静悄悄,门口的卫兵们也中夜疲倦,昏昏欲睡。一切都象熟睡了,又像是共习了一个阴谋,彼此心照不宣地静寂着………
  供杂役临时休息的后院偏房的门,轻轻被人推开,几个瘦削但健壮的身影,从门后闪出,稍作停留,打探四周无人,才相互打个手势,放开脚步,几乎是无声无息地前行,穿墙过院,很快来到鲁隐公的卧房前。那些人停住脚步,四下打量一番,领头一人确定无甚异状,便伸手入怀,抽出一柄极薄的短刃,伸入门缝,几下便挑开门闩,闪身进室,其他人在门外散开,伏地警戒。片刻之后,那身影又从室内闪出,矫健而冷酷,手中刀刃染血,在月光下已经不再闪亮。房内鲁隐公的鼾声,也再也听不到了。

  月儿圆圆,高挂在天;星子恬恬,载烁载闪。那数人身形晃动,很快消失在月亮照不到的地方,一起消失的,还有鲁隐公姬息姑的生命……
  日期:2013-11-03 20:00:52
  黎明时分,一个公鸭嗓以最高的分贝突然响彻了蒍氏公馆:“来人哪!来人哪!国君薨了,国君薨了……”一时之间,公馆内乱作一团,惊恐万分的内侍们,像一群没头的苍蝇在房间里进进出出;脸色苍白的蒍大夫,茫然地看着身边跑来跑去的人群,不知所措……鲁国,周王室倚重的东方大国,它的国君--《春秋》记载的第一位鲁国国君隐公,就这样被人刺杀在他熟悉的蒍氏公馆里。
  谁也没有想到,万世经典《春秋》,孔圣人亲手编辑过的《春秋》,关二哥灯下看过的《春秋》,那些温文尔雅教化了中国人两千多年的经典文字,是以刺杀开始的。
  与此后的史记等通史以及汉书等断代史不同,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也就是说,当年孔子编春秋,是以逐年记录鲁史为主,间杂着穿插一些他国历史以及中央周朝国史。春秋因是儒家经典,历来给人以彬彬君子之感,但这书里写到的第一个君主就以被人刺杀终局(其实第二个君主也是被刺的),鲜血流进了汗青深处,不能不让人格外感叹。隐公的鲜血流进了汗青深处,让我们不由得想知道,是谁因为什么把他锁定成为猎物,又是谁策划了这完美的一击的呢?

  当然由于史料缺乏,鲁隐公究竟是如何被人刺杀而死的,我们今天已经不能确切地知道,面对极度缺乏的史料,笔者只能努力地回到那个暧昧的夜晚,通过想像,尽可能还原当时的具体影像。

  日期:2013-11-03 20:33:32
  鲁国的由来
  按照现行的通史,周武王领导当时的西部联军闹革命,推翻了商纣王的黑暗统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政权。现在,摆在他以及他的主要助手周公旦、姜太公等人面前的难题是,文王、武王爷俩费心造反这么些年才取得国柄,如何确保这政权健康存在下去?
  需要说明的是,那个时候国家的概念与现在有所不同。据史家考证,当时“国”这个字的确切含义是国君所居住的城市,后来又由此引申,把国君的整个封地也称为国。与此相对的,是“野”这个词。国君直接控制的国之外,有着大量的野,这些野既有开成了阡陌的熟地,也有被其他异民族如戎和狄占据的荒蛮之地,还可能有数目不详的原始森林。因此,所谓国,与其说是国家的雏形,不如说是定居点更为贴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人由这些定居点延伸出去,逐渐把土地开发出来,把戎狄等民族排挤到远方。

  因此,对于当时具有最高政治智慧的人来说,最好的巩固政权的办法就是分封建国,也就是所谓的封建制:周王室占据天下的中心(即所谓王畿),分封其他人出去占领和开发定居点,拱卫王室,保卫政权。据说,周朝建立之后,自武王开始,陆续分封了亲属、功臣、前代后裔等七十二个国,其中同姓的亲属分封了五十三个,最重要的就是周公姬旦的鲁国与如公姬奭的燕国。
  日期:2013-11-03 21:13:18
  第二章 他的国:光荣与纷纭并存的鲁国
  不同凡响的鲁国

  史书上说,周武王在建立西周四年后就死了,由于周成王年纪太小,周公姬旦成为实际的掌权者,有人曾考证出周公曾经继位当了周王,但一般认为周公是摄位执政,不管怎样,当时中央就是由周公姬旦说了算。
  周公姬旦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全能型政治家。根据他的设计一,分封出去的各国被划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除了极个别圣王后裔被封为公爵,大部分诸侯国连侯爵都没捞着,但是鲁国被封为了侯爵,位次超过了大多数封国。
  史书上又说因为周公姬旦主持中央工作过于繁忙,就派了他的大儿子伯禽到鲁国建国。也有人说鲁国首封国君是伯禽的,这些过细的历史悬案,我们暂且放在一边,总之在西周立国之初的分封大潮中,鲁国成为了重要的一员。
  当时西周的统治中心在现在的陕西省渭水流域,离后来鲁国立国的洙水流域十分遥远。实际上,很多历史学家相信鲁国最初并非是分封在曲阜,而是封在了现在河南省鲁山一带。从这些地名--鲁山、鲁国,大家可能也会看出一些蛛丝马迹。看看中国地图就能明白,在三千多年以前,没有高铁,没有高速公路,由渭水流域一步跨到洙泗之畔的曲阜,基本上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地名随着人走,是人类文明史上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如果大家对春秋以前的典籍感兴趣,就会发现很多似曾相识的地名,但后面标注的现地名却不太一样,古人迁徙自由,走到哪儿就以哪儿为家,也正是这个原因,美国才会有“新约克”--纽约,才会有“新奥尔良”,南大洋上才有了新西兰。因此,伯禽分封到鲁山一带建立鲁国,后来根据中央的命令迁徙到曲阜(当时叫薄姑)一带,两个地方就都以鲁来命名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