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说:“听说现在定门亲事就要好几千呢,咱手里的钱也不宽裕啊。”
“这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咧,别有啥法子?实在不行,四邻八舍、亲戚礼道地借一借,事情总能对付过去,然后咱再想法挣钱,慢慢还就是。”老汉像是给家里人鼓劲似地说,“早些年,咱不是还填不饱肚子么?那个时候,盼着吃饱饭就行咧,现在不也解决咧?啥事都要沉量着慢慢来,再说,现在也是一家不知道一家,其实哪家还不一样?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日期:2014-07-17 20:12:09
刘老汉正述说着村里人谁家谁家的难处呢,村长李广水来了。见是村长上门来,刘老汉赶紧起身相迎。李广水告诉老汉:村支书今晚请他去坐坐,有件事情想商量商量。刘老汉猜不透有什么事情商量,心里有些慌张,想打听一下到底有什么事情。李广水笑着说:好事儿,去咧就知道咧。
刘老汉进了村支书家,见一桌酒席已经备好。在座的除了村支书李元盛外,还有村长李广水、村会计、现金保管等,都是村里主事的头面人物。他们坐在桌席上各具神态,那村会计看上去有些蔫头蔫脑,平时说话也口齿不清,嘟嘟囔囔的,用当地人的话来形容,说起话来像热粥烫着一般,着急了还有点结巴;再看那现金保管,长相尤为特别,看上去有些丑陋不堪:硕大的脑瓜,与他那粗短的身体相比严重失调,脸看上去老长,脸上皱纹密布,象核桃皮一般,坑坑洼洼,让人根本无法猜透他的年龄;更让人心颤的是他的那双眼睛,盯着人看起来,一点表情也没有,把人看得直发毛。若是陌生人初次见面,还真得以为是遇到了鬼。用村民的话来形容:把现金保管的照片放大了贴到门框上去,可以辟邪!村人私下里给他起了个绰号“鬼见愁”。可别小看了这些人物,他们可都是李元盛的智囊团,村里有什么大事小节的都由他们来想办法出主意。尤其是那个“鬼见愁”,别看平时言语不多,但确实是村里的精明人物,就相当于水浒梁山上“智多星”,不然,村支书也不会让他做现金保管十几年。
酒桌上的菜肴挺丰盛,鸡鸭鱼肉齐全。鸡鸭都是真空包装的那种,鱼是现做的清蒸鲤鱼,肉是当地有名的肴驴肉。看到这么丰盛的酒菜,又一下子见到村里这么多的要人聚在一起,刘老汉不免有些拘谨,心里也直犯嘀咕,觉得这场面不是他该来的地方。李元盛站起身,把老刘让到自己一旁安坐下来。刘老汉有些受宠若惊,心里既感到满足,又觉得不安。村长李广水为大家倒茶递烟,很是勤快。
李元盛看了看大家,说:“人来齐咧,咱们这些人坐到一起还是第一次,尤其是老刘,大伙儿都知道他平时不太喝酒,今天咱把他请来,一块来乐和乐和。”在村支书的提议下,每人要连喝三杯。刘老汉平时喝酒的场合很少,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稍喝一点,所以今天遇到这个场合,有些放不开。刘老汉端起酒杯,犹豫了很长时间,在大家的一再劝导下,老汉的三杯酒总算喝下肚。
李元盛看上去很随便,几个村干部都知道他喜欢吃鱼头、鸡头,大家就把鱼头鸡头夹到他的面前,让他享用。李元盛一边吃,一边赞扬老刘是一个实在人,人缘好,喜欢给别人帮忙;其他人也跟着说起刘老汉的好话。老汉的脸色红润起来。
李元盛跟刘老汉说起村里办沙场的事情。刘老汉承包的葫芦沟里的五亩沙滩地,村里打算开办沙场,想调整调整,希望老刘发扬风格,起个带头作用。
刘老汉心里直犯难,好端端的五亩地,三亩玉米两亩棉花,硬生生地给毁掉,他心里不落忍,再有一个月玉米就要收获了。他嗫嚅着,能不能再等一个月。李元盛告诉他,这事你放心,村里做了决定,就不能让听话的人家吃亏。事情是不能拖了,村里制定了补偿标准,具体的让会计跟你说说。
村会计嗫嗫着说出了村里的补偿标准:这一季玉米,每亩地按七百斤产量算,每斤三毛二,三亩地总共补偿六百七十二元;二亩棉花成本高一些,每亩补偿三百五十元。另外,刘老汉跟村里签订了三年的承包合同,剩余的两年,考虑到老刘老实听话,能够支持村委的工作,免去两年的承包费后,每年额外补偿一百五十元。
“这事你不吃亏,今年这茬庄稼让风糟蹋得不轻,产量少说也能减几成,后边两年你不种地,还补给你一百五十块钱呢。你自个合计合计,这么一来你赚便宜不少咧。”现金保管两眼盯着老汉说。
老刘心里尽管不乐意,但要说不同意,他又觉得张不开口,人家把条件都摆在那里啦,再说村里这么多的人物看着自己,怎么能不受抬举呢!他在心里琢磨再三,最后还是同意了。村长李广水拿出早就准备好合同书和笔,说是变更合同,让他签下名字。刘老汉本来念书不多,当着这么多人也不好看合同书里究竟写了些什么,只是在合同书下边、李广水指头点着的地方写下了名字。大家伙儿都很高兴,一起称赞老刘。李元盛也表扬刘老汉配合村委的工作,风格高姿态高,并代表村委为老汉敬酒。
老刘提了一个要求:等沙场开工了,让春远到沙场去干。
李广水很爽快地答应了,请老刘尽管放心就是。
老刘觉得脸上有光,酒也就喝得有些高了。
日期:2014-07-17 20:44:14
第十一章 葫芦沟
第二天一大早,刘德仁老汉带领着全家人到葫芦沟去收玉米了。这时的玉米长势正旺,玉米皮还是翠绿的,剥了皮露出来的顶端还只是嫩嫩的玉米芯,上边的缨子还没有干缩。这样的玉米掰下来只能是喂牲口;少量成熟早些的,籽实也只是水泡样,煮熟了人可以吃,根本晒不成粮食。老汉望着这些糟蹋了玉米,一边掰一边心疼,但他也没有办法,这是自己应承下来的,人家村里给了补偿。
村人吃过早饭,见刘老汉一家掰这么嫩的玉米,都觉得奇怪,一起过来看稀罕。刘老汉的弟弟刘德武问清了是怎么回事后,对老汉说:“既然是你的承包地,那都是签了合同的,你不该这么轻易让他们把地收回去,应该多要点钱来补偿补偿。”
“这话我不好开口,再说村里也给咧一些补偿。”
“村里给咧补偿,村里也绝对不吃亏,啥时候那些当官的也比我们算得精。再说你有合同你有啥不好开口的?白纸黑字写在那里呢,是他们要解除合同。”
刘老汉说:“我倒是这么想过,可就是张不开嘴嘛。”
“哥呀,不是当弟弟的说你,你真是没治咧,死要面子活受罪。”
玉米掰了一多半,刘老汉的家里就盛不下了。再多怕也是捂烂了,没什么用,干脆谁家想要就自己来掰。那些有牲畜的人家来了不少,不到半天功夫,整片地里的玉米秸杆横倒竖歪,一片狼藉。
李广水雇来了推土机,清除完地面上的庄稼秸杆,再将沙滩地表面的土层铲去以后,露出了里面蕴藏着的白森森的沙子。不少地方的沙层很厚,超过了三米,这大大超过了李广水原先的预想。他用手扒拉着露出地面的沙子,一脸地兴奋。他粗略地估算了一下,不说多了,就按十亩沙场来算,足有两万多方,少说也能卖个十几万!这简直就是抱了一个金娃娃!李广水兴奋不已,有些不知道怎么高兴才好了,乐得脸上是笑纹、腚上也是笑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