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王美霞的家门口,大门上挂着锁。刘春远在槐树下徘徊了几圈,上前拍了一会儿门,里边一点动静也没有。碰巧一个邻居家的老人路过,看到春远就走了过来,问春远:“你是这家的女婿吧?”
春远的脸“唰”地红了,又不得不认可地低声“嗯”了一声。
那老人说:“这家人去寨郝咧,一早走的,给美霞看病去咧。”
春远知道寨郝那个地方,离这里大约二十里路。那里有一个专门医治精神病人的医院,在当地很有名气。有不少年轻人,平时戏谑别人精神不正常时就爱用这样的话:你该去寨郝了;你是偷偷从寨郝跑出来的。
老人又低声对春远说:“我偷着跟你讲,这家子那嫂子厉害着呢,不知足啊!美霞那是多好的闺女,平时给侄子买衣裳、买玩具,可没少花钱,可当嫂子的就是看不到眼里。唉,自古姑嫂就是两家人哪,天生弄不来事儿。天天拌和嘴,三天两头吵,有了气就咽进肚子里,天长日久,那还不憋出病来。等结了婚嫁出去就好咧……”老人絮絮叨叨。刘春远耐着性子听完了,决定到寨郝去一趟。
日期:2014-07-23 06:14:55
走进寨郝的精神病院,刘春远的心里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只是搞不清楚那种感觉是来自医院的布设还是自己的心理。刘春远见到美霞娘时,发现美霞娘一个人在病房里偷偷地抹眼泪。见到了刘春远,美霞娘越发控制不住低声啜泣起来。刘春远明白她的心理,一是担心自己女儿的病情,二是为女儿的亲事担忧。精神病,那是庄户人最为忌讳的一种病,喜怒无常,不能生儿育女不说,还会害得一家人没法过日子。刘春远不知道怎么劝慰她,只是任由她啜泣着。
过了一会儿,她倒安慰起春远来:“美霞的病不要紧,刚才大夫说过咧,病刚沾身容易治,需要隔离治疗一段时间就会好的。”
美霞娘又抹把泪开始向春远诉苦:“美霞的病因我很清楚,俺家上辈人又没有得这种病的,纯粹是让她嫂给气的,成天受窝憋气,时间一长可不憋出病来么。来这里看病、交住院押金,还是我东挪西借给凑合了一千块钱……”
美霞娘的话还没有说完,美霞的哥、嫂就闯了进来。美霞娘赶紧止住了话头,脸上挤出了几丝笑容。
美霞哥跟春远打了个招呼,说:“人家这里的大夫说咧,病人不能再见熟人,避免再受刺激。”又对母亲说:“人家医院又不要人来陪,咱待在这里也没用,赶紧收拾收拾回去吧,再说雇人家的三轮车,回去还有事呢。”
美霞娘赶紧应着:“回去,回去。”又对春远说,“人家这里照顾的很周到,不要人来陪,你也回去吧。大老远的,让你也跑了一趟。”
刘春远回到家,述说着自己去看望王美霞的经过。他的父母眼睛不眨地听着,脸色有些难看。他的母亲坐在床沿上,一边喘息一边叹气;他父亲则低着头在屋里来回地踱步,思谋着这件事应该如何处理。当然最好的结果就是美霞的病能够根治,这样即使自己多花几个钱也值得,一来可以保住自己的儿媳妇,了却自己的一桩心事;二来还能维持同李元盛的亲戚关系。但是,如果美霞的病不能医治,那就只能退亲,重新给儿子找媳妇,那样的话,送给人家的彩礼是要不回来的,说不好还会跟李元盛撕破脸面,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不管怎么说,还是儿子后半辈子的事最重要!庄户人最怕的就是“破屋烂墙病老婆”,这都是最糟心的事。摊上一个病老婆,一辈子就算完了!遇上了这事,真是倒霉哟!唉……
两位老人在为儿子的亲事犯愁,刘春远的心里也在盘算。自己本来就对这门亲事不中意,这样一来,自己想法退掉这门亲事,父母肯定不会反对。但是,在王美霞犯病的时候提出退亲,自己也觉得不道德。何况他们两人之间又有了那种事情,别人对这件事又会怎么想呢?在旁人的眼里,自己肯定成了忘恩负义的陈世美!想到这里,他又犹豫起来。
日期:2014-07-23 18:10:48
第二十二章 征收提留
刘老汉一边清理着牛圈里牛粪,一边想着心事。自从儿媳妇精神失常住进了精神病院,他就变得心事重重。现在,他进退两难,一时也拿不准主意,心里却是每天都在受着煎熬。他叹了一口气,心里想,啥时候庄户人的日子过舒坦了,那就好了;又一想,真要等到那一天,说不定自己早就伸腿走人了。看来,自己真就是操心的命。正这么琢磨着,忽然村里的大喇叭响了,传出了村长李广水的声音:广大村民请注意了,广大村民请注意了,下面下达一个征收提留款的通知——今年乡里给我们村下达的提留款指标是每人上缴三百元,在三天内主动交纳完成的,按指标数缴纳;三天以后缴纳的,每人加罚三十元。现在地里的粮食也收下来了,希望村民们及早做好准备,该粜粮食粜粮食,尽快完成任务。再说一遍……
刘老汉站在院里支着耳朵听了半天,听明白了,心里有些想不开:把他娘的!这提留一年比一年重,压得人都喘不过气来咧。上边想收多少钱,到时候动动嘴皮子就行,好像庄户人手里的钱是西北风刮来的!把他娘的,啥时候能让庄户人歇口气呃?原本打算今年能给家里添置些东西、办成点事情,看来这下算是彻底泡汤了。
吃饭的时候,刘老汉把村里收提留的事儿跟全家人说了,一边说一边叹气。刘春远知道,每年村民交上去的钱,一半是上交到乡里做统筹费,另一半是留在村里做提留款。村民交了这么多年的提留款,也不见村官们给百姓办什么事儿,年年交钱年年净,吃水、用电、修路都要村民们另掏腰包,他们这些村官还要从中贪占便宜。刘春远觉得农民的负担实在是太重了,上边的报纸、广播上一个劲儿地喊“减负、减负”,照这么给农民“减”下去,非把农民压趴下不可。所以,刘春远从心里不愿再交这个钱,打算先拖着不交,看看这些村官们能有什么办法?再说,还有不少农户往年的提留款还欠着呢!刘老汉对儿子说:硬是拖着不交、耍赖的人家倒是有几户,不过那都是一些愣头青、光棍儿汉、赖皮干的事儿,正经人家哪有这样的?让人家笑话!再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谁家不想要个好名声?!最后老汉告诫儿子说:胳膊拧不过大腿,上边都定好了的条文,早晚怕是也拖不过,倒不如及早把(缴提留的)事儿办利索了。
日期:2014-07-23 18:13:35
对于庄户人来说,每年的农历十月是一个难关。到了这个月份,庄户人就要按人**纳这一年的提留款、统筹费,这是雷打不动的事情。但庄户人弄不明白是,庄户人种的地还是那些地,粮食也还是那些粮食,但不知怎么弄的,乡里核算出的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却在年年攀升,这样分摊在农民头上的提留款、统筹费也随之水涨船高。另外,还有一些搭车收费项目,比如教育集资、教育附加费、民兵训练费、计划生育附加费、水利建设费、五保户赡养费、公路建设养护费、文明村达标费、党建活动费……巧立名目,花样繁多,农民每人上缴的费用也由最初的几十元变成了今年的三百元。地方政府跟农民的关系也演变成了黄世仁与杨白劳的关系,农民好不容易赚得的一点血汗钱,被层层搜刮去!这样,由国家土地承包带给农民的好处,就这样被当地政府部门巧取豪夺、全部被吞噬掉了。这一情况在全国都很普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少政府官员挂在嘴边的“为人民服务”只是一个噱头而已!他们在号召、教育群众时高喊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大公无私”等等,只不过是一句骗人的口号,真要到了事关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会置人民的利益而不顾。从这点来看,中国的农民太善良了,而政府部门官员的品德和素质又太差劲了,在他们的带领下,一切从自身的私利出发,一切向钱看,社会上不正之风的蔓延与流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